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壹些關於歷史的問題,希望大家幫我解答。

壹些關於歷史的問題,希望大家幫我解答。

1.埃及的金字塔建於4500年前,是古埃及法老(國王)和王後的墳墓。陵墓是壹座用巨大石塊砌成的方錐形建築,因形似漢字“金”,翻譯過來就是“金字塔”。

被稱為“西方史學之父”的希羅多德曾記載,用於建造胡夫金字塔的石頭是從“阿拉伯山”(很可能是西奈半島)開采出來的。然而,我們現在知道,大多數石頭都是在當地開采的,裝飾其表面的石灰石是從河東的圖拉礦區運來的。當時開采石頭並不容易,因為人們沒有炸藥,也沒有鋼鐵。當時,埃及人使用銅或青銅鑿子在巖石上打孔,然後將其插入木楔,並註滿水。當木楔被水膨脹時,巖石裂開了。這種方法在今天看來可能很笨拙,但在4000多年前卻是壹項偉大的技術。從采石場運送到金字塔遺址也極其困難。古埃及人把石頭放在雪橇上,由人和牲畜拉著。因此,需要壹條寬闊平坦的道路。修建運送石頭的道路和金字塔的地下墓穴用了10年。在建造胡夫金字塔時,胡夫強迫所有埃及人為他工作。他們被分成65438+萬人的大組來工作,每個大組要工作三個月。這些工人中有奴隸,但也有許多普通農民和手工業者。古埃及的奴隸在畜力和滾動木材的幫助下將巨石運送到建築工地,他們將周天然4號工地的沙子堆成斜坡,並沿著斜坡將巨石拉上金字塔。就這樣,堆壹層坡,砌壹層石,逐漸增高金字塔。建造胡夫金字塔花了20年時間。

千百年來,關於“空中花園”有壹個美麗動人的傳說。巴比倫的新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5年-公元前562年)娶了米提亞人的公主。公主很漂亮,贏得了國王的寵愛。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公主變得很傷心。尼布甲尼撒不知道為什麽。公主說:“我的家鄉到處都是青山綠水,鳥語花香。而這裏是壹望無際的巴比倫平原,連壹個小山丘都找不到。我多麽渴望再次看到我們家鄉的群山和蜿蜒的小路啊!”原來公主想家了。於是,尼布甲尼撒二世命令工匠們根據米提斯山地區的景色,在他的宮殿裏修建了壹座層疊花園,裏面種滿了奇花異草,並在花園裏開辟了壹條幽靜的山間小道,小道旁流水潺潺。工匠們還在花園中央建了壹座塔,矗立在空中。精致的園林景色最終贏得了公主的芳心。因園高於宮墻,感覺整個禦花園懸在空中,故稱“空中花園”、“空中花園”。當年去巴比倫朝拜、經商或旅遊的人,遠遠就能看到金色的屋頂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因此,到公元2世紀,希臘學者在評價世界各地的著名建築和雕塑時,將“空中花園”列為“世界七大奇跡”之壹。從此,“空中花園”更加出名了。

遺憾的是,“空中花園”和巴比倫文明的其他著名建築壹樣,早已湮沒在滾滾黃沙中。我們只能通過後世的歷史記載和現代的考古發掘來了解“空中花園”。

但也有壹些記載,雖然提到了“空中花園”,但人們認為傳說中的“空中花園”並不是尼布甲尼撒二世所建,而是壹位敘利亞國王為了取悅他心愛的壹位公主而專門建造的。有些記載甚至認為傳說中的“空中花園”其實指的是亞述國王西納特拉·赫裏蔔在他的首都尼尼微建造的皇家花園。

直到19年底,德國考古學家才挖掘出巴比倫城的廢墟。他們在發掘南宮花園時,在東北角發掘了壹座不尋常的、半地下的、幾乎呈長方形的建築,面積約為1.260平方米。這座建築由兩排小木屋組成,每排平均只有6.6平方米。兩排小屋中間隔著壹條走廊,對稱排列,四周是高大寬厚的圍墻。在西排的壹個小屋裏發現了壹口有三個水槽的井,壹個正方形,兩個橢圓形。根據考古學家的分析,這些小屋可能是最初的水房,那些水槽是用來安裝壓水機的。因此,考古學家認為,這個地方很可能就是傳說中的“空中花園”的遺址。當時,巴比倫人用泥土鋪就這些茅屋的堅固拱頂,壹層壹層地加高,並種植花草樹木。至於灌溉用水,則由地下艙的壓水機持續供應。考古學家通過考證證明,當時使用壓水機的原理與我們現在使用的鏈條泵基本相同。它把幾個水桶綁在壹條鏈帶上,用壹個放在墻上的輪子把它們連接起來。輪子轉動壹圈,水桶就會隨之轉動,完成提水和倒水的全過程,然後水通過水槽流入花園進行灌溉。這種壓水機至今仍在兩河流域廣泛使用。此外,考古學家確實在遺址中發現了大量種植花草樹木的痕跡。然而,到目前為止,在巴比倫楔形文字的泥板中還沒有發現確切的文獻。所以考古學家的解釋是否正確,還需要進壹步研究。總之,傳說中的“空中花園”的真實面目,依然隱藏在歷史的迷霧中。(陳小紅·毛睿)(摘自《失落的文明:巴比倫》,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空中花園最神奇的地方是供水系統。由於巴比倫雨水不多,而空中花園的廢墟被認為遠離幼發拉底河,研究人員認為空中花園中應該有很多輸水設施,如圖所示。奴隸們不停地用齒輪推動手柄,將地下水輸送到頂樓的儲水池,再通過人工河道返回地面。還有壹個問題就是維護,因為普通建築是不可能抵禦河水多年的侵蝕而不倒的。由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石頭不多,研究人員認為空中花園使用的磚塊不同。它們加了蘆葦、瀝青和瓦片,甚至有文獻記載石頭加了壹層鉛,防止河水滲入地基。

3.司母戊鼎是中國商代晚期(約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用於皇家祭祀的青銅方鼎。於3月1939日在河南省安陽市武官村壹戶人家的農田中出土,因其腹部寫有“司母五”二字而得名。司母戊鼎又高又重,又名司母戊大方鼎,高133 cm,口長110 cm,口寬79 cm,重832.84 kg。它有壹個長方形的腹部,兩個直耳(發現時只有壹個耳朵,另壹個耳朵後來被復制並由另壹個耳朵補充),下面有四個圓柱形的鼎。這個鼎是商代的祖庚或祖甲鑄造的,作為對他母親的祭品。

司母戊鼎的手柄裝飾同樣精美。兩只龍虎張開巨口,內含壹個人頭,後來演變成“雙龍戲珠”的吉祥圖案。壹般認為,這種藝術表現了自然和上帝的威懾力。現在有人推測該男子是主持占蔔的處女。他主動把頭伸進龍的嘴裏,目的是炫耀自己的勇氣和魔力,讓人臣服於他的各種命令。完全有可能:當時的聖母出現時帶著兩獸,這樣的圖案在青銅器和甲骨文中經常可以看到。

此鼎體型巨大,渾厚有力,腹部鑄有“司母戊”二字;這是商朝的祖庚或祖甲鑄造的,用來祭祀他的母親。司母鼎的鼎身和鼎腳是整體鑄造的,鼎身鑄造後再鑄造鼎耳。鑄造這麽高的青銅器,需要的金屬材料應該在1000 kg以上,而且要有更大的熔化爐。據測定,司母戊鼎含銅84.77%,鉛11.64%,與古代文獻記載的銅錫比例基本壹致。司母戊鼎充分展示了商代青銅鑄造業的生產規模和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