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秦始皇和漢武帝述評。

秦始皇和漢武帝述評。

第壹個皇帝——秦始皇

秦王吞並六國,結束了戰國割據,統壹了中國。他覺得自己的功績比古代傳說中的三皇五帝還要大,不能再用“王”這個稱號了。他應該用壹個更高貴的稱號來配得上他的功績,於是他決定采用“皇帝”的稱號。他是中國的第壹個皇帝,他自稱是第壹個皇帝。他還規定繼承王位的後代要按順序排列。第二代叫帝二代,第三代叫帝三代。這樣壹代壹代傳下來,傳到下壹代。

全國統壹,怎麽治理這麽大的國家?

在壹次朝廷會議上,宰相王萬等人對秦始皇說:“現在諸侯剛剛被消滅,尤其是燕楚齊三國離鹹陽很遠,不可能在那裏封幾個王。請皇上在那裏封幾個太子。”

秦始皇讓他的大臣們討論它。很多大臣都同意王萬的意見,只有李斯反對。他說:“周武王建立周朝時,許多諸侯都被封侯。後來,周像仇人壹樣互相殘殺,無法阻止。可見分封制的方法並不好。不如全國設郡縣。”

李四的意見正合秦始皇心意。他決定廢除分封制,改用郡縣制,將全國劃分為36個縣,再劃分縣以下的縣。

郡長由朝廷直接任命。國家的政治大事,無論大小,都由皇帝決定。據說秦始皇每天讀下面送來的奏章,要讀121斤(當時奏章是刻在竹簡上的),讀完才休息。可見他的權力有多集中。

秦始皇統壹中原之前,其他國家壹直沒有統壹的制度。以交通為例,不同地方的車輛大小不壹樣,所以車道也有寬有窄。隨著國家的統壹,車輛走不同的車道很不方便。此後,規定車輛上兩個車輪之間的距離應改為六英尺,這樣車輪的輪距就相同了。這樣就方便了車輛在全國各地的行駛。這叫“同軌車”。

秦始皇統壹中原之前,各國的文字也是千差萬別。甚至同壹個單詞也可以有幾種寫法。此後,更多的方便書法被采用,並規定了統壹的字符。這樣不同地方的文化交流就方便多了。這叫“同書”。

交通便利,商業發達,但是各國的大小、桶、重的標準完全不壹樣。此後,規定全國采用統壹的度量衡制。這樣壹來,周圍的買賣就沒有難度了。

秦始皇搞國內改革,沒想到北方的匈奴也進來了。匈奴原是中國北方的壹個古老少數民族。戰國後期,匈奴貴族乘北方燕國、趙國衰落之機,步步進犯南方,奪走了黃河河套地區的大片土地。秦始皇統壹中原後,派大將蒙恬(tián)率30萬大軍抵抗,收編河套周邊所有地區,設44郡。

為了抵禦匈奴的入侵,秦始皇征調民夫,將燕、趙、秦原有的北城墻連接起來,新建了許多城墻。就這樣,西起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今遼寧遼陽西北),萬裏長城連成壹片。這座舉世聞名的古建築壹直是我們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象征。

後來秦始皇又派五十萬大軍平定南方,又設三郡;次年,蒙恬打敗匈奴,又添壹郡。這樣全國有40個縣。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因為開疆拓土,在鹹陽宮舉行慶功宴。許多大臣稱贊秦始皇統壹全國的成就。春於越博士,但是,重申分封制不能被廢除,他認為它不會工作,如果他不遵循古老的規則。

這時,裏斯已經當上了首相。秦始皇想聽聽他的看法。

裏斯說:“現在天下安定,法紀統壹。然而,有壹批學者不研究現在,卻研究古代,對國家大事妄加評論,在人民中間制造混亂。如不禁止,會影響朝廷的威信。”

秦始皇采納了李斯的想法,立即下了壹道命令:除了醫藥、種樹等書籍外,所有藏有詩詞、書籍、數百篇演講稿的書籍壹律上交焚毀;誰再私下議論這類書,就犯了極刑;

任何用古代制度批判現在的人都會被斬首。

第二年,有兩個方士(求仙煉丹騙錢的人)叫魯生和侯生,在背後議論秦始皇。秦始皇得知這壹情況後,派人去抓他們。他們已經逃走了。

秦始皇大為惱火。他再壹查,發現鹹陽的壹些儒生也在壹起議論他。秦始皇把那些儒生抓起來審問。儒生受不了折磨,隨意放棄了壹大批人。秦始皇下令將違反禁令的460多名儒生下葬,其余流放邊境。

這就是歷史上的“焚書坑儒”事件。

秦始皇氣壞了,沒人敢勸他。他的長子傅肅認為對付儒生太苛刻,勸他不要這樣做。這壹來,惹怒了秦始皇,下令傅肅離開鹹陽,到北方去守與孟田的邊境。

劉徹(前156——前87),西漢皇帝,人稱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統帥。韓晶的兒子劉徹起初被封為膠東王,後來成為太子。公元前141——在位前87年。丁原五年(112),漢武帝借口列侯獻上的鎏金重量不夠,顏色不夠,要求106封號。

受訪者:bshkl-見習魔術師二級12-2 12:31。

秦王嬴政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也是歷史上第壹個統壹的封建王朝——秦朝的締造者。歷史上的第壹個皇帝,秦始皇。

嬴政是壹位雄心勃勃的君主。他完成了統壹大業,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封建混戰的局面,揭開了歷史的新篇章,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這段時間,是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549年間,混戰不休,人們為躲避戰亂流離失所,無家可歸,農業發展大受破壞,大量田地荒蕪。而且匈奴等遊牧民族乘勢入關,南下騷擾周邊地區民眾,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諸多災難。因此,廣大人民都希望盡快完成統壹。秦始皇統壹中原,正是得民心,結束了僵持了幾百年的封建。人們的生活逐漸安定下來,壹個相對完善的封建國家開始誕生。

戰國時期,各國文字、貨幣、度量衡的差異影響了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齊燕等國發行刀幣,趙、魏、漢等國使用鏟形布幣,秦、董周圍流通圓形方孔幣,楚國使用貝幣。度量衡是商品交換的工具,與國家稅收有關。但由於各國單位制不同,七國之間的度量衡也各不相同。為了解決貨幣壁壘和單位不同帶來的諸多問題,秦始皇下令全國統壹發行圓方孔錢,並以秦國商鞅的度量衡為基礎,將計量單位改為十進制,定期對度量衡進行檢查。

春秋戰國以來,由於諸侯割據,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所以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壹些差異。不同形式的文字給人們的交流造成了不便和誤解,給社會生活中的經濟、文化和思想交流造成了極大的障礙。

秦始皇在統壹度量衡的同時,下令統壹文字。規定以秦國小篆為國標字體,廢除六國舊體。《小篆》既吸收和繼承了六國語言的合理因素,又具有筆畫簡練的特點。更容易普及。此外,還有壹種流行的民間文字——隸書,比小篆簡單。這就是現代漢字的前身。

為了消滅北方遊牧民族的屢次侵犯,秦始皇下令修築長城抵禦外敵進攻,並派兵到蒙恬討伐。秦始皇在消除了匈奴的威脅後,立即反戈壹擊,決心投降並大力發展越地,將近50萬人遷到越地,與越人共同生活,以促進各民族之間的融合。

犯錯是人之常情。秦始皇雖然是壹位功勛卓著的君主,但也是世人公認的暴君。他生前自得其樂,不遺余力。他每年都要用幾萬名囚犯(其實大部分都是無辜的受害者)在烈日酷寒下勞動多年。總共* * *在關中建了400多個分館。關外、鹹陽200裏範圍內,分別修建了400多座分館和270座宮殿。其中最著名的是規模宏大的阿房宮。據說阿房宮的方圓有300英裏。

秦始皇想在死後享受無與倫比的帝王生活。他壹繼位,就開始在驪山為自己修建陵墓。這座陵墓修了幾十年,直到他去世。陵墓裏除了藏著大量的珍寶,陵墓本身就像壹個微型宇宙。墓頂上紋有天文圖像,鑲嵌著大珍珠,象征著太陽、月亮和星星。並且用各種昂貴的材料,仿制出了壹系列的山水等景觀。為了防止墓穴被盜,墓穴四周都是機關。壹旦觸碰,就會被暗箭射死。

秦始皇為了長生不老,幾次被徐福、盧生等人欺騙,為了長生不老,揮霍了大量的人力財力。

此外,為了加強對民眾思想的控制,實行蒙昧政策,秦始皇接受了宰相李斯“焚書坑儒”的建議。他頒布了焚書令:除了政府,只有與醫藥、占蔔、種植有關的書籍由民間收藏,其余全部上交銷毀。任何隱瞞或者明知不報的人都會受到懲罰。除了秦朝的歷史,其他六國的史書都很難。除了儒家,其他理論都被燒了。他還秘密審訊了400多名曾暗中中傷他的儒生,最後全部被活埋。“焚書坑儒”是中國古典遭受的前所未有的浩劫,給我們的文化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

綜上所述,秦始皇在統壹六國的過程中,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為建立統壹的封建帝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結束了長期的封建主義,完成了史無前例的統壹。也彰顯了自身的實力和形象,為後人在民族團結、抵抗外敵入侵方面提供了壹定的示範和借鑒。當然,由於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秦始皇作為第壹個封建國家的君主,不可避免地存在著許多缺陷和遺憾。比如阿房宮的大規模修建和“焚書坑儒”,其破壞性和負面影響已經被歷史學家評價,不必細說。後人應該借鑒,這也是我們評論秦始皇功過的意義所在。

中國歷史上有兩個劃時代的皇帝,壹個是秦始皇,壹個是漢武帝。秦始皇結束了周朝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壹個中央集權的統壹帝國。但是這個帝國缺乏統治經驗。雖然秦始皇是壹個全能的人物,但他創建了中國的第壹個帝國。然而這個帝國的壽命太短,只存在了15年就滅亡了。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帝國。這個帝國誕生於農民起義。他的開創者劉邦,是壹個出身坎坷的邊緣人物,幾乎是壹個流氓,壹個遊俠(黑社會頭子)。因為壹種政治和階級的包容性,他的集團有了更廣泛的社會基礎,最終在動亂和紛爭中獲得了國家政權。然而,這個新王朝幾乎沒有任何法理和意識形態的正統。因此,帝國在創建之初就陷入了極度的不穩定。從高帝、呂後到文景五十年間,內亂不斷。對外,匈奴入侵,社會深藏危機。直到漢武帝誕生,這個被班固稱為“才子氣盛,眼界開闊”的人,才為這個朝代打開了壹個嶄新的局面。

漢武帝塑造主流政治意識形態,規劃制度,招賢納士,改革內政,建立貨幣制度和財政,打匈奴決戰,拓展外交,不僅重新奠定了漢帝國的制度基礎,也為此後直至清朝兩千年的中國君主立憲制度提供了壹套相當穩定和成熟的模式和範式。

然而漢武帝是壹個極其復雜的歷史人物。描述和評價他的壹生並不容易。司馬遷的《史記》成書於漢武帝初年。由於個人的不幸和政治上的異議,他對這個時代的評論夾雜著強烈的個人感情和主觀偏見。

班固的《漢武帝紀贊》試圖糾正《史記》之弊。論漢武,他說:“漢承百王之弊,高祖撥亂反正,文景之事,以養民。至於審查古代儀式的問題,仍然有許多缺點。小武初立,百家爭鳴,成績斐然。他簽署了六經,他向海外求教,並為此做出了貢獻。升國子監,修郊祀,改朔,定歷,協調節奏,作詩。建禪禮,拜百神,鹽壹周之後,令文章煥然壹新,繼承人得隨鴻業,有三代之風。如武帝之大,不改文景濟民之禮儉,雖詩書所言,不算什麽!”

班固基本肯定了漢武帝的偉大。但趙翼《清二十二史註》指出仍有偏頗:“他對武帝的文事大加贊賞,對武學卻只字不提。我認為皇帝的才能大致如此,他在打仗。”

論漢武帝,宋代《子同治簡》司馬光從理學和道德史的角度說:“漢武帝孝奢,繁苛,宮奢,外事四外,以致民疲而為賊,與秦始皇不同。”但若秦亡漢興,孝能先敬王之道,知能統守,忠義直爽之言卻被惡人欺。它是如此昂貴和不知疲倦,而且懲罰和獎勵都很嚴格。改變為時已晚,這是對人的關懷。這就是為什麽它是秦的損失和秦的災難!"

清代吳玉錘《歷代史》指出:“宋人窮盡中國財力,行賄受賄,偷天;導致陌生人左撇子,肝腦塗地。退兵渡江,誤和。武帝做了什麽,宋人可以討論嗎?”

這是壹個好問題

從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即位,到公元前87年去世,在位54年。漢武帝在位期間做了五件大事:壹是擊退了匈奴對中原的入侵,為中華民族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奠定了廣闊的生存空間。二是改變過去,創造壹套系統完整、體現法家“依法治國,不避親疏貴”的政治制度。這壹法律傳統成為了此後兩千年中國帝制的基本範式。第三,將儒學提升為國教,建立起壹套立足國家、適應政治統治的意識形態,從而控制主流輿論,為精英(士大夫)和社會設定人文主義理想和價值標準。第四,徹底廢除了西周的宗法封建制度,建立了新的行政官僚、繼承和人才提拔制度。第五,制定和設計了高瞻遠矚的外交戰略,通過文誌的武功使漢帝國成為當時次大陸的政治經濟軸心。

在中國歷史上,漢武帝是第壹個具有世界眼光的皇帝。從16歲登基開始,他的目光就已經超越了漢帝國在長城以內的有限區域,轉向了廣大的南海和西域。

阿清王朝的吳裕泰是古今唯壹壹個談論漢武帝的人。他的理論很簡短:“梁武帝才華橫溢,卻不知征伐的勞民傷財,欲復三代疆域。平了四夷,想擺脫後患,做了力所能及的事,就有了舍我其誰的想法。所以累朝的栽培既普通又豐富,與時俱進,以戰為守,以攻為守,匈奴漸遠,日漸衰弱。至於宣、元、成、喪,可汗是諸侯,漢室生靈受其庇佑。寺名“世宗”,恰如其分!

武帝的壹生,雖然成就不少,但在他所有的成就中,壹直是出人意料的。起初把文學看做是贏得文人芳心的壹種方式,後來又把武俠看做是打開邊城的壹種方式,但還是覺得不夠用壹輩子。所以用雞傳消息到廟裏,集金人止屠,臥瓦得神馬,大灣取天馬,白林朱雀,紙坊寶鼎,都是假神來教。

至於泛舟海上,有五層意思,求長生不老無關緊要。行萬裏路,往返海島,造船,教水戰,北航,嚇朝鮮,壹也。南航,威震閩越,二也。朝鮮失陷,匈奴左臂必斷,第三條必斷。福建越和平,南越以東就越堅定。而且由於西域相連,南收雲南,北報烏孫,擴地千裏,而東限巨谷,欲得海外,不求蓬萊。東方讓煉丹師求長生,西方讓王博空心,這怎麽說呢?既要封西,也要封東,五。但方士得不到它的要義,所以總是尊重它,偏袒它,而不是給它當親人的權利,反復批判它,不加考察。人們都說武帝被方士欺負,卻不知方士也被武帝欺負!漢武帝是壹個在改革改制中取得巨大成功的皇帝,是壹個很有才華、很有規模的君主。他是學術領域崇尚知識的聖人,也是學而時習之、虛懷若谷、任人唯賢的智者。

元朔元年聖旨說:聽說天地不變,不實用;陰陽不變,物不昌。

元朔六年聖旨曰:“五帝不還禮,三代不同法。”這表明,直到晚年,他仍在尋求創新和變革。他始終認為,只要形勢變化,政策就應該“因時而異,因時制宜”。元光三年,董仲舒寫了三篇策文,史稱天人三策。武帝召問曰:“三代已令,其安在何處?”?災害變化的原因是什麽?人生的感覺,無論是天道還是壽道,或者仁道還是賤道,都是熟悉的數字* * *,但也不是沒有道理。伊拉克希望變得浪漫並成功,但這是輕而易舉的。民之所樂,政之所公。為什麽妳要修復妳所做的,妳要金色...德澤飽滿,方方正正。蛹叭蓮?"

他提出的這些問題,都是帶有本體論策略的大問題,可見此人視野開闊。他要求作為哲學家的董仲舒,不要就事論事地回答,而要講“道之重要,論之廣博。”這說明他對如何治國有很深的思考。他探索和思考的不是隨機應變的權利,而是系統的歷史哲學和政治哲學。晚年對衛青說:“漢家萬物始,四夷侵華。我不換制度,後人也不能。不討伐,天下不安。為此,人們不得不努力工作。如果後人做了我所做的事,那就是對秦的壹絲偷襲。他認為自己所從事的“對內宣揚功利主義,對外善待外國人”的政策,是為了建立制度,為後世和國家安全留下樣板。他承認他的政策會擾亂人民(勞動人民);他不希望他的後代效仿他擾亂人民的政治。他告訴他們,壹定要提高警惕,避免重蹈秦朝速亡的覆轍。

嚴伯贊形容漢武帝雲:“說到漢武帝,讓人想到的是壹張什麽樣的嚴肅面孔?”其實漢武帝是壹個活潑、天真、感性的人。除了尚武之外,他還喜歡旅遊、音樂、文學和神仙。

漢武帝是軍隊中最英明的統帥,是海上最頻繁的遊客,是皇家樂隊的原始創始人,是文學家最親切的朋友,是方士最忠實的信使,尤其是他在李夫人最好的丈夫。他絕不是壹個除了好戰什麽都不知道的傻瓜。在我看來,漢武帝是壹個真正偉大的帝王,承前啟後,開天辟地。在他的史前史中,他的文學武功是無與倫比的。他迷人的舉止無與倫比。他的想象力使政治成為壹門藝術。他的權變和陰謀使他那個時代的智者看起來像傻瓜。他心胸寬廣,既寬容又有眼光。他創立制度,建立規模,尊重學術,熱愛文學藝術,主張以德治國,依法治國。我壹生知道後改變主意,從善如流,為百代帝王樹立了榜樣。後來的魏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努爾哈赤、康熙皇帝,似乎都在行裝作品中看到了他的影子。

漢武帝是戰略和外交設計的奇才,有著超越歷史的偉大才華。這種天才使他運籌帷幄,贏得了對殿之上的萬裏之戰,武功成就足以讓西方的漢尼拔、亞歷山大、拿破侖等將領黯然失色。

然而漢武帝絕不是超自然的聖人。他好色、驕傲、虛榮、自私、迷信、奢侈、偏執;他幾乎擁有普通人性的所有弱點。然而,即使他不是國王,而只是壹個普通人,但他仍應被視為壹個頂天立地的男人,壹個機智超群的智者,壹個勇敢剛毅的戰士,壹個有著清新文采的詩人,壹個有著浪漫奇異想象力的藝術家,壹個打碎了無數美好少女靈魂和精神的浪子,壹個最壞也是最好的情人。

他不僅創造了制度和塑造了時代,而且他的成就和行動深深地熔鑄在我們民族的歷史和傳統中。漢族的名字來源於壹個被他以銀河系命名的時代——“天漢”。他那個時代開發的疆域,從福建、廣東、瓊崖到四川、貴州、雲南,從於闐阿爾泰到黑雞寮,勾勒出中華帝國未來兩千年的基本輪廓。這個帝國的影響從澄海、蔥嶺、興都庫什山脈輻射到朝鮮半島。從貝加爾湖到印度,擴展成壹個被中國文化影響覆蓋的大文化圈。

偉人和天才是不可描述的,不可思議的,難以用普通的標準衡量,也不可能用世俗的標準去衡量和評價。武帝的壹生充滿了矛盾。他愛民如子,同時殺人如麻。他用他的劍好像帶著感情,帶著感情好像帶著士兵。在中國的歷史上,有許多英雄、偉人、強者、崇高的理想和聖人。然而,在任何人群中,他都會同樣引人註目。妳不能不欽佩他,也不能不害怕他——這就是劉徹。據說他的出生是伴隨著母親夢見自己懷了壹輪紅日,曾祖父劉邦在夢中給他取名“伯”(野豬)——而他的父親解釋這個字與“智”諧音,給他改名“車”,說得透徹,給了他“通”這個名字;而且他的確是壹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男人,睿智而又透徹。這是壹個真正的太陽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戰士。

他的政策導致了他所處時代的巨大變化,這也引起了巨大的沖突和爭論,使他成為壹個有爭議甚至被誤解的人物。他壹生最大的錯誤之壹,就是不幸閹割了中國歷史上最有才華、最偉大的歷史學家之壹,而這個人,竟然是最能理解他,同時又最崇拜他的人。結果這個人討厭用筆懲罰他;這個他生活和他的生活的偉大時代,成為了歷史上爭議最大的時代。而他,漢武帝,從此成了最被人誤解的謎壹樣的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