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聚居的苗嶺山和霧靈山,氣候溫和,依山傍水,大小水壩星羅棋布。主產水稻、玉米、谷子、小麥、棉花、烤煙、油菜、桐油等。此外,還有豐富的木材資源和礦產資源。
苗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活躍在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商周時期,苗族先民開始在長江中下遊建立“三苗國”,從事農業稻作種植。苗族歷史上多次遷徙,大致路線是從黃河流域到湖南、貴州、雲南。
苗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於漢藏語系瑤渺語族的苗語支。本來沒有民族文字,50年代後期創造了拉丁拼音文字。現在,大多數人使用中文。
苗族習慣稱自己為“穆”、“孟”、“莫”、“毛”,部分地區稱自己為“甘敖”、“國雄”、“老戴”、“答幾”。他稱之為“長裙苗”、“短裙苗”、“紅苗”、“白苗”、“綠苗”、“花苗”。新中國成立後,統稱為苗族。
苗族樂舞歷史悠久,深受群眾喜愛的蘆笙舞技藝高超。苗族的工藝美術,如采花、刺繡、織錦、蠟染、首飾制作等,絢麗多彩,在世界上享有盛譽。苗族有很多節日,比如苗年,4月8日,端午節。
【國籍簡介】
苗族,人口740多萬,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雲南、湖北、海南、廣西等省(區)。苗族聚居的苗嶺山和霧靈山,氣候溫和,依山傍水,大小水壩星羅棋布。主產水稻、玉米、谷子、小麥、棉花、烤煙、油菜、桐油等。此外,還有豐富的木材資源和礦產資源。苗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活躍在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商周時期,苗族先民開始在長江中下遊建立“三苗國”,從事農業稻作種植。苗族歷史上多次遷徙,大致路線是從黃河流域到湖南、貴州、雲南。苗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於漢藏語系瑤渺語族的苗語支。本來沒有民族文字,50年代後期創造了拉丁拼音文字。現在,大多數人使用中文。苗族樂舞歷史悠久,深受群眾喜愛的蘆笙舞技藝高超。苗族的工藝美術,如采花、刺繡、織錦、蠟染、首飾制作等,絢麗多彩,在世界上享有盛譽。苗族有很多節日,比如苗年,4月8日,端午節。
[宗教習俗]
苗族人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崇拜祖先。鼓樂節是苗族最大的儀式活動。壹般是小祭七年,大祭十三年。它在農歷十月到十壹月的第二天舉行。屆時,將殺死壹只獐子,並表演蘆笙舞來紀念祖先。吃飯時邀請親朋好友聚壹聚,以增進感情和家庭和睦。
苗族的主要信仰是自然崇拜、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苗族傳統社會迷信鬼神,巫術盛行。壹些苗族人也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很少有苗族人信仰佛教和道教。
傳統上,苗族人往往將壹些巨型或奇特的自然物視為靈性的體現,因此對其進行崇拜,並向其供奉祭品。其中,典型的自然崇拜對象是巨石(怪石)、洞穴、樹木和山脈。此外,苗族人認為某些自然現象或物體是神靈或鬼神,苗語往往不區分鬼神,或兩個詞都用。大多數情況下,鬼魂被視為被遺棄或被冤枉的靈魂和工具,往往會給人類帶來災難、疾病、瘟疫或其他不幸。比如所謂的東方鬼,西方鬼,母豬鬼,吃貨鬼,老虎鬼,就叫惡鬼。具有靈性的自然現象,往往被視為善鬼,具有壹定的神性,如山神、谷神、棉神、風神、雷神、雨神、太陽神、月神等。苗族人祭祀善鬼和惡鬼的方法不同。好鬼受禮迎,祭祀誠。惡鬼必須被賄賂和哄騙,直到他們被趕走。
在很多地區,苗族人也相信自然界有很多妖怪。比如牛把屎蓋在身上或者在馬廄裏打轉,把屎踩成圈,豬吃小豬或者臥槽,鴨子吃鴨蛋,老虎進場,遇到兩條蛇,母雞打鳴公雞。
在壹些苗族地區,人造的物體崇拜土地菩薩、土地奶、家庭神、祭祀橋、水井等。土地公菩薩的苗語叫土地鬼,壹般由幾塊石頭組成。土地房屋多為木質或三塊石板搭建而成,極為簡陋,位於村莊旁的路口或路邊的行人休息處。家族神信仰存在於川、黔、滇方言的部分苗族中,即在家中設立“家族神”偶像。祭祀橋流行於黔東南大部分地區。龍也是各地苗族人崇拜和祭祀的對象。
圖騰崇拜。東部很多苗族、瑤族都崇拜盤瓠(壹種神犬)。他們祖祖輩輩都被講著“女神、母親、狗爸爸”的故事,把盤瓠當成自己的祖先。中部地區的壹些苗族人認為他們的祖先江洋起源於楓樹的心臟,所以他們把楓樹視為圖騰。在其他地區,苗族以水牛和竹子為圖騰崇拜對象。
總的來說,祖先崇拜在苗族社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們相信祖先雖然死了,但他們的靈魂會永遠和他們的子子孫孫在壹起,在節日裏會用酒肉來祭拜他們,甚至在日常飲食中也是如此。在許多地區,定期或不定期舉行祭祖儀式。湘西有“打豬棒”“打牛祭祖”,黔東南有“吃屎”,黔中有“敲巴郎”,黔西北、滇東北有打老牛的習俗。其中,黔東南州吃臟肉現象依然盛行,最為典型。吃臟又稱鼓節、鼓社節、鼓儲節,以宗族(鼓社)為單位,每七、十三年舉行壹次。他們認為祖先的靈魂住在木鼓裏,祭祀鼓就是敲擊木鼓召喚祖先的靈魂來享受子孫的祭品。祭司被稱為臟頭,獻祭的臟牛就是為此而專門飼養的。每次祭祀活動持續三年。
大多數苗族人相信巫術。主要的巫術活動有過陰、占蔔、神判、祭鬼等。,除了魔法。巫術活動由巫師主持。巫師大多不專業。他們在上面提到的各種初級崇拜和巫術活動中扮演著主持人的角色,壹些當地的巫師還擔任著村落長老。巫師除了熟悉祭祀方式外,大多能說出本氏族的族譜、本民族的重大歷史事件和遷徙來源的路線,熟悉各種神話傳說、古歌古語和民間故事。有些巫師還具有歌手和舞者的功能。因此,巫師是苗族傳統文化的重要傳承者,在苗族社會中扮演著知識分子的角色。此外,巫師也有壹定的醫術,懂得壹些草藥。在驅鬼的同時,輔以科學的醫療手段。
除了這些傳統信仰之外,近代以來,隨著西方傳教士深入中國內地傳教,滇黔川邊區、貴州凱裏、湖南沅陵等地部分苗族群眾皈依了基督教,滇東南少數苗族群眾信仰了天主教。尤其是在滇東北和黔西北地區,基督教信仰壹度勢頭強勁,影響巨大。外國傳教團或傳教士在苗族地區開辦了許多中小學、醫療機構,甚至實施了壹些經濟開發項目,對苗族社會的進步和政治地位的提高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著名的僧人有安順的黨舉人、白格禮、張道惠、王樹德等,他們都是在苗族地區去世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影響力壹度下降,近年來有壹定的恢復趨勢。但是,基督教和天主教現在實行的是“三自”,在社會組織、社會影響甚至信仰內容上都與1950之前的基督教信仰有所不同。
國外的苗族,越南和老撾的少數苗族信仰天主教。美國、法國等西方國家的苗族也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老撾和泰國的苗族也受到佛教文化的影響。盡管如此,在他們的社會中,傳統的祖先崇拜和靈魂觀念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得以保留。
[苗歷]
苗族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壹,也是中國最早定居的民族之壹。
在古代,苗族文化和科技非常發達,從最近發掘的苗族古歷就可以看出來。苗族古歷豐富了中國和世界的歷法體系。
根據我國著名天文學家陳教授的研究,苗族有壹套古老的歷法。迄今為止,還沒有其他人能夠計算和編制苗族古代歷法,所以作者想嘗試壹下。
據筆者考證,我國苗族古代歷法體系屬於陰陽歷,以陽歷為主。
在苗族古歷中,時間、日、月、年由十二生肖記錄,壹歲為365.25天,陽歷為365天,閏年為366天。
每年分為動月、偏月、1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和10月,其中五個月(1、三月、五月、七月和九月)為長日,每個月為365438+。7個月,如移月、偏月、2、4、6、8、10,是壹個月中的短日,每個月的第30天。
以“冬季至日”作為壹年的開始,是壹年的開始,是節日的開始,是精神的開始,屬於中國歷法中的“子正人制”。
壹歲分為兩個節日:冬季至日(楊丹)和夏季至日(銀蛋),冬季至日的前壹天是苗族日歷新年。
壹歲分為三季:寒季、暖季、熱季,分為上半季和下半季。每半歲有兩個月的寒季、暖季、熱季,四個月的寒季、暖季、熱季。
上半年從“冷到熱”,下半年從“熱到冷”,周而復始,年復壹年。4歲,1閏,附加值為1天,閏在動月,即年初,閏月31天。
苗歷10的最後壹天是除夕(“冬至日”的前壹天)。
動月的初分日、醜日、陰日分別是天年節、地年節、人年節。所以苗族有“年初不出門”的習慣。
苗歷不僅用十二生肖記錄時間、日、月,還用1、2、3、4、5、6、7、8、9、10和自然數為老人記錄時間、日、月、年:“祝120歲生日快樂。
生肖的起源與中國古代的十二氏族有關。時間、日、月、年由十二生肖記錄,壹年分為12個月,壹天分為12個小時。年、月、日、時是固定的,壹天由十二生肖記錄,可以循環使用。建制從“建”開始,固定下來循環使用。
二十七夜與苗族的九卦有關。
苗族先民還將時間、日、月、年用所住房屋的相應方位和黃道十二宮記錄下來,將壹天分為夜、晨、晝、昏四期,與黃道十二宮相匹配,記為“門、堂、左室、後室、右室、屋頂”,以觀察日出日落。農歷從滿月到下壹個滿月是1個月,每個月有27個夜晚。農歷平均358天,閏387天。移動的月亮和偏月是壹個月中短暫的日子;1—10是壹個很長的月份。壹個月的長日是30日,壹個月的短日是29日,閏月是29日。無論陽歷還是陰歷,苗族古歷都是20歲申請閏,20歲,20歲,每四年閏移月。苗族古歷體現了苗族的生成哲學觀念和“九卦”(即前後、左右、上下、內外、中或東、南、西、北、中、東南、西南、西北、東北)的立體思維觀念。
苗族先民崇拜“日月星辰”,視三光為純潔。
苗族先民認為宇宙萬物的原始生物質為雷、龍、魁(直譯為水、火、氣),記載為“三專”;五行依次是光、氣、水、土、石。大姚(又名鬼谷先生)降服黃帝(自稱天子),其長姐雷祖(雷祖)嫁給黃帝後,大姚將九卦改為八卦(中文稱為伏羲八卦,有誤),將壹變三(陽、陰、非陽、非陰)並將立體思維改為二(陽、陰)將十個幹支與十二生肖結合,創造天幹、地支、六十甲子(《漢書》有記載)。把27晚改成28晚。根據平面方位和所產生的事物將五行改為金、水、木、火、土(西、北、東、南、中),同時用金、水、木、火、土星、太陽、月亮創建七年歷。《七曜歷日》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歷書。
中國苗族古歷與古埃及歷法屬同壹陽歷,但比6200年前的埃及歷早3800多年,每年閏365天。不同的是,古埃及閏年的附加天數是6天,古苗族閏年的附加值是1天。苗族古歷與太陽回歸年壹致,周期為1460年,準確度較高。
中國苗族古歷對古代苗族的農業生產(主要是水稻生產)有很大的指導作用,也被民間用來選擇吉日。(詳見石啟貴《湘西苗族田野調查報告》)。
我國苗族古歷的使用至少可以追溯到壹萬年前,下限是光緒三十三年(即公元1907年)。《永歲直隸》記載:“父子傳世,以壹鼠壹牛壹馬記年月,暗合歷書。”(清?寫楊瑞珍,同治七年刻本)清?董鴻勛所撰,光緒三十三年古丈平堂印本也有相同記載。根據北京博物館所藏的乾隆六十年被捕苗首領的奏折和供詞原件,以及當年參與鎮壓起義者所編的史誌或地方誌,壹致認為鳳凰、贛州、永綏、松桃起義的日期為乾隆六十年二月初六。根據吳天班在《供狀》中的解釋,這壹天是苗年(苗歷農歷)正月初壹,起義之日定為這壹天,是為了帶走辭舊迎新的意思。後來由於泄密,起義發生在正月十八(農歷)。這是史書記載的與苗族古歷有關的重大歷史事件。
中國苗族古歷法類似於聯合國公布的“未來歷法方案”(見信息卡1988第2號《未來歷法》,新華社內蒙古分社主辦)。與現在的公歷和農歷相比,苗族古歷每月天數單壹,閏法簡單,易於掌握和使用。
中國苗族古代歷法體系表明,十二生肖、七爻歷和二十七、二十八宿都起源於中國,後傳入巴比倫、印度等國。這說明中國苗族古歷是中國歷之母,也是世界歷之母。
苗族歷法的月份和節氣見下表。
苗族歷法的十二月和二十四節氣的月份。
黃道系統,節氣,月亮的季節移動
鼠的冬天至日,小寒和寒冷的季節偏月亮
牛醜寒,立春寒季65438+十月。
虎陰雨,二月暖季。
兔年春分,三月清明暖季
陳龍四月谷雨和漫長的夏季高溫季節。
五月蛇滿芒熱。
五月正午夏天的至日,六月的小夏炎熱季節
羊夏天不熱,七月立秋熱。
猴施暑,千年八月暖。
雞秋分,寒露九月暖季
初霜和初冬的寒冷季節10月。
豬海小雪大雪的寒冷季節
[苗族節日]
苗族是壹個富有古老文明,講究禮儀的民族,20歲的節日獨特鮮明。苗族傳統節日分為:1。農耕節;物資交流節;3.男女社交、戀愛、擇偶的節日;4.祭祀節日;5.紀念和慶祝節日。按照時間順序,壹年分為十二個月,每個月都有不止壹個節日。動月(鼠或子月)的1-15日(初壹子日至初二陰日)為打年節,其中1日為壹年中之日,苗族不出門(遠);第1個醜日是地球年節。在第1醜日到第2醜日(2-14)期間,人們走親訪友,互相祝賀新年,男女對唱,玩龍燈,玩獅子。農歷二月初二(15)是尾年(燃龍燈)。偏月(牛月或醜月)的第壹個醜日是交誼日,也稱為龍頭節。苗族祭祀土地神,收龍安然(苗語染容)。5438年6月+10月(虎月或銀月)的第壹天,是男女之間進行物質交換和社會交往的節日(中文稱為三月三街節)。二月(兔月或卯月)的第壹個星期天是牛王節(漢語叫四月八日),男女櫻桃聚會,佛誕。三月的第壹天和第二天(龍月或陳悅)分別是小龍端午節和大龍舟節,其中小龍端午節後來被命名為苗族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米姓),也被稱為屈原節和松石節。4月1日(蛇月或巳月)是降龍節(漢語叫六月六、六月場)和吃薪節(割大麥)。五月(馬月或午月)的1子日是小節日(夏至日,銀旦?第二天中午是七巧節(苗語叫七姐妹,即北鬥七星)。六月(羊月或月)的第二天是鴨子節,第二天是中秋節。七月第1申日(猴月或申月)為酒節(收割糯米釀甜酒、米酒)。八月(雞月或滿月)是祭祀的節日(主要進行祭祖、吃豬、跳香、喪、安龍等活動。).九月(狗月或滿月)狩獵節,擇日祭拜梅山三神,開始狩獵。10(豬年或海月)是吃豬泡豬節(當年殺豬)、竈神節(祭祀竈神)、除夕(除夕,漢語稱十月苗族春節)。
[飲食習慣]
在大部分地區,苗族壹日三餐,米飯是主食。炸粑粑是最常見的油炸食品。如果再加點鮮肉和酸菜做餡,味道會更鮮美。大部分肉類來自畜禽養殖。四川、雲南的苗族都喜歡吃狗肉,有“苗的狗就是彜族的酒”之說。除了動物油,苗族的食用油多為茶油和植物油。辣椒是主要的調味品,在壹些地區甚至有“離不開辣椒”的說法。苗菜有很多種。常見的蔬菜有豆類、瓜類、青菜和蘿蔔。大多數苗族人擅長制作豆制品。各地苗族普遍喜歡吃酸菜,酸湯是家家必備。酸湯是米湯或豆腐水,在瓦罐中發酵3-5天,然後可以用來煮魚和蔬菜。苗族的食物保存壹般采用腌制法,蔬菜雞鴨魚肉都喜歡腌制成酸味。幾乎每個苗族家庭都有腌制食物的壇子,統稱為酸壇子。苗族釀酒歷史悠久,從制曲、發酵、蒸餾、勾兌、窖藏都有壹整套技術。油茶是最常見的日常飲品。湘西苗族人還專門制作了壹種花茶。酸湯也是常見的飲料。典型的食物主要有:血湯、辣椒骨、苗鄉桂鳳湯、棉花菜餅、蟲茶、花茶、魚泥、酸湯魚等。
【婚喪習俗】
糯米也是青年男女戀愛結婚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食物。湖南城步的苗族人互相贈送畫有鴛鴦的糯米糕作為紀念品。舉行婚禮時,新娘和新郎會舉杯祝酒,主持婚禮的人還會邀請新娘和新郎吃畫有龍鳳和玩偶的糯米糕。
[服裝特征]
如果精心打扮的苗族姑娘們聚在壹起,壹定會變成壹個美麗的銀色世界。喜歡佩戴銀飾是苗族姑娘的天性。他們把它們盤成壹個發髻戴在頭上,大約2 0厘米高,並做了漂亮的銀冠。冠前插有六只參差不齊的銀翼,多為雙龍戲珠的圖案。部分地區除銀片外,銀冠上還插有高約1米的銀角,角尖彩色浮動,更顯高貴富貴。銀冠下緣有壹條銀花帶,壹排銀花小吊墜垂下,戴在脖子上的銀項圈有好幾層,多為銀片和小銀環制成。胸前戴著銀鎖和銀項圈,胸前和背上穿著銀鬥篷,掛著許多小銀鈴。耳環和手鐲都是銀制的。只有兩袖繡以火紅色為主調,但袖口也鑲嵌了壹圈寬大的銀飾。苗族姑娘的服飾往往重達幾公斤,有的是幾代人積累傳承下來的。被譽為“壹個穿著奇裝異服,銀裝素裹的仙女”。苗族銀飾的工藝華麗、精致、巧妙,充分顯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華。苗族姑娘的裙子叫百褶裙,但實際上壹條裙子上有5個0 0以上的褶,而且有很多層,有的多達三四十層。這些裙子,從織、染、縫到最後的拉絲、刺繡,都是姑娘們自己獨立完成的。再加上繡花花帶和花胸口袋,真的是五彩繽紛,美輪美奐。
苗族有壹半以上居住在貴州,其余分布在湖南、雲南、廣西和四川。苗族的食物以大米為主,輔以玉米、小米、高粱、小麥、土豆等雜糧。苗族人最喜歡糯米。副食主要有瓜、豆、菜,還有辣椒、蔥、蒜作為調料。肉類包括豬、牛、羊、雞、鴨和魚。
苗族人的口味以酸辣為主,尤其是辣椒。日常菜品以酸辣湯為主。酸菜好吃,制作方便。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熟吃。平時吃新鮮的蔬菜或者瓜豆,苗家也拌點酸菜或者酸湯。它增加食欲。此外,苗的酸湯魚也是壹道風味名菜。方法是將酸湯加水加鹽煮沸,取鮮魚脫苦,放入酸湯中煮。這道菜嫩滑可口,壹年四季都可以做。
苗族人可以加工保存熏肉、腌肉、酸菜魚、魚幹、香腸等。其中,酸菜魚是苗族的傳統美食。方法是將鮮魚剖開,去內臟,抹上鹽和辣椒粉,放在火上烤至半幹,然後封壇。吃的時候拿出來蒸。這種魚具有骨脆、鹹辣適中、香味鮮美的特點。
苗族人還喜歡做豆腐、豆豉、豬灌腸、血豆腐。愛吃火鍋。苗家男女都喜歡酒,大部分人都會自己釀酒。他們自己做糯米飯,用當地的糯米、玉米、高粱釀造芳香的甜酒、汽酒、燒酒、窖酒。
編輯條目
開放分類:
國家、中華民族、少數民族、歷史、文化和民族傳統
參考資料:
1.所有苗族節日:/category-76.html
2.苗族節日:/view news-1481 . html
投稿人:
Aisingiorro、wsem、、齊、大王石斑魚、鬼畫符、flyingship、iorl9010、玉顏花月、yhwen8、paco2001、vincentlong、趙_明_周、美景、美景。
該條目在以下條目中提及:
河南,河北,苗嶺山寨,湖北,圖騰,雲南,中秋,沈從文,織女,海南黑冠長臂猿,弓弩,牧野,酸湯魚,蜀,黃果樹瀑布,宜花茶,蘆笙,中華民族,水族,畬族,黎族,仡佬族,衡水,牧族。
《漢英詞典》對“苗”的釋義(來源:百度詞典);
苗族,分布於貴州、湖南、雲南、廣西、四川和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