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三國後期有這麽壹場戰役,非常重要,規模也很大,甚至對以後中國的整個局勢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但由於某些原因,這場戰役壹直沒有受到重視,知名度也不高。這是繁榮之戰!
盛世之戰發生在公元244年,當時諸葛亮已經死了十年,而魏明帝曹睿死在曹魏身邊,輔政將軍曹爽急於建軍、征服天下,決定伐蜀!
曹魏湯潮對曹爽輕舉妄動,但曹爽認為這場戰爭是可行的,特別是在蜀漢大司馬蔣琬於243年10月將主力從漢中撤回阜城縣後。曹爽認為,魏軍憑借數量上的優勢,可以在蜀軍增援之前輕松攻克漢中。即使不能滅蜀,也能為漢中打下堅實的基礎,樹立足夠的威望。
然而,“蜀道”難走。關中到漢中有三條通道,但都不好走。曹爽選擇了最短的中路來攻蜀,事實證明這是壹個非常失敗的決定,因為這條路雖然最短,但路況卻是最差的,而且在三條路中,如果駱道沒有水源,那就是最長的。後來魏軍真的被後勤困住了。
結果魏軍的行軍非常不利。剛出山谷,就有大量負責運輸的牲畜渴死,也有不少民工和士兵渴死。魏軍士氣大挫,對曹爽的不滿日益增長。這樣的軍隊怎麽能和諸葛亮建立的蜀軍抗衡呢?
鎮北大將軍王平鎮守漢中,但總兵力不足三萬,人數上處於絕對劣勢。不過王平知道魏軍遠道而來會很累,所以壹點也不慌張。相反,他根據風險進行辯護。後來韓曙將軍費祎親自從成都趕到漢中,蜀軍對魏軍進行了反擊
在曹爽參軍的楊威意識到,戰爭是輸了,再打下去,估計部隊就全被砸在裏面了!魏太傅司馬懿勸其退兵,又詔,謂有全軍覆沒之虞。最後他們勸說曹爽忍痛退出。
飛逸怎麽可能讓曹爽輕易跑掉?他率軍攻擊魏軍側翼,並封鎖其退路,使得魏軍在付出慘重傷亡後才勉強逃到關中。此役,魏軍傷亡慘重,十余萬耕田助慘敗的孤兒寡母紛紛回歸農業,再也沒有回到軍中。曹魏軍隊從鼎盛時期的60萬左右銳減到40萬,損失20萬人。
這就造成了壹個非常嚴重的後果:曹魏已經無力鎮壓北方少數民族的判決,這為後來西晉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另外,這場戰爭讓曹爽的威望降到了最低點,為他最終在與司馬懿的權力鬥爭中倒臺埋下了伏筆,間接導致了司馬嘉的西晉取代了曹魏。
為繁榮而戰是壹場非常重要的戰鬥。但由於姜維、司馬懿等主要人物沒有參戰,作家們很少關註。然而,相對於文學上的冷落,歷史學家和軍事家卻給予了高度評價。明代軍事家劉基(劉伯溫)在其著作《百戰》中將其列為“退兵”的經典事例。
作者:雲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