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秦皇漢武登門求仙求藥。這裏真的有神仙嗎?

秦皇漢武登門求仙求藥。這裏真的有神仙嗎?

可以看到海和海的分界線。這太奇怪了!

蓬萊、方丈、瀛洲是海上三座古老的仙山。

這三座仙山最早的記載出現在戰國時期。《山海經》曾寫道:蓬萊山在海中,上有仙人,各宮金玉,鳥獸如雲,在渤海中。

後來在《史記》、《漢書》中也有記載:流傳於渤海,離人不遠。蓋味者為上,皆神仙仙藥遍地。它的動物和動物都是白色的,而金銀是宮殿宮殿。不到則已,狀如浮雲;當我到達時,三神山生活在水下,當我接近它時,風需要帶我離開,但我最終無法到達雲層。《史記·武帝本紀》也寫道:在張健宮中,有壹大片液體,包括蓬萊、方丈、瀛洲,像海裏的龜魚之屬。

《山海經》、《史記》、《韓曙》是不同的古人寫的,時間相差幾百年。但他們對三仙山的描寫有相似之處。比如都提到“金玉宮空,百獸皆白”。壹家之言不可信,三人成虎。所以從戰國時期的齊威王(當然他信壹家之言)到秦始皇、漢武帝,都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在海上求仙。其中最著名的是徐福,奉命帶三千少男少女到東方求藥,未果。他回去是怕秦始皇被定罪,在今天的日本定居。現在網上流傳的日本人都是當年徐福的後代。據考證,這種說法並不準確,但也從壹個角度反映了古代帝王對仙山的極大向往。

蓬萊、方丈、瀛洲在哪裏?

海上——山東煙臺毗鄰蓬萊的黃渤海交界處。古人在此遠眺大海,見“金玉宮,鳥獸皆白”。當他們來到那裏時,他們被風引領著,最終到達了。看得見,看不到,因為古人看到的只是海市蜃樓。由於特殊的地理氣候因素,在這裏看到海市蜃樓的概率較高。

只是遙不可及,這份浪漫卻給了人們對蓬萊的美好想象。由此,這裏誕生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傳說,使蓬萊成為大家心目中的人間仙境。

因為這些古物都是神話,蓬萊成了著名的旅遊城市。這個小小的縣級市,擁有兩個5A級景區——蓬萊閣、八仙渡、三仙山,這在中國是不多見的。

今天,我將帶妳參觀被稱為“四大名樓”之壹的蓬萊閣。

蓬萊閣建於北宋嘉祐六年(公元1061),棲息於丫蛋山頂,俯瞰黃波兩海,與黃鶴樓、嶽陽樓、王騰亭合二為壹,成為“四大名樓”。

蓬萊閣是蓬萊閣中最著名的景點。此外,景區內還有蓬萊水城、三官廟、古船博物館等景觀。不僅可以壹窺道教神仙文化,還可以領略古代軍港的軍事鬥爭歲月。

接下來,我們將按照觀光的順序逐壹遊覽這些景點。

北沃都司府

為抵禦倭寇,加強海防,明太祖朱迪在著名抗日名將戚繼光曾經鎮守的蓬萊水城設立了日軍武將總督府。

府邸前的牌坊和影壁:

門前兩棵蒼勁挺拔的古樹,展現了這座建築的悠久歷史。

準備日本首都的牌匾:請註意右邊對聯上的“魚道村”字樣。這裏在宋代就已經是軍事建築了,叫做“魚道村”,是北宋政府為了抵禦契丹而建立的。在此基礎上,明朝建立蓬萊水城,以抵禦日軍。

北臥都司府是明代建築群,有五個院落,依次為義門、大堂、二堂、官邸、方上。

易門:鎮海平江

在易門兩側的廂房裏,陳列著日本政府的歷史沿革、各種明代火器、軍服等內容。

準備日本政府總部地圖:最高指揮官是正二品官。

明軍的盔甲:

敵人的盔甲:不得不說,短了不少,難怪叫“敵人”。古代日本人好像很矮。(怎麽看起來有點像《星球大戰》裏帝國軍的盔甲?)

敵人的雕像:

敵人信的八旗菩薩;

明代戰船:

接下來是大堂:大堂前面的旗桿真高!

白色拱門:

這可能是明朝將領商議禦敵之策的地方,門楣高掛“保家衛國”:

大廳裏的將軍們正在討論戰事,地圖上方的“海波平”三個大字格外顯眼:

佛郎吉:這三個字在明朝最初叫葡萄牙,後來它的火炮也叫佛郎吉。了解歐洲歷史的朋友都知道,葡萄牙(還有西班牙)是大航海時代歐洲的霸主,殖民地遍布全球。明朝嘉靖元年(1522),明軍在廣東新會西草灣戰役中擊敗了葡萄牙侵略者,繳獲了他們使用的新式火炮。從第二年開始,明朝大量仿制。與明代傳統器物相比,佛郎機具有裝彈方便、射速更快、射程更遠的優點。

虎臥槍:明嘉靖年間發明,可射出數百發小型彈丸,殺傷力極強。

鳥銃:用繳獲的日本銃制成。它是用火柴繩發射的,壹根火柴繩可以重復發射。

當然還有大刀長矛等各種冷兵器:

在這個“名思”館裏,展出了登州(古稱蓬萊)的建築歷史和古代著名的抗日將士。

前面已經提到,魚道寨是在宋朝中期為了抵禦契丹而建立的,而在此之前,鄧州已經是沿海的軍事重地。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作為齊國的出海口,就有了軍事運輸的功能。漢武帝由此在廟島群島壹帶的朝鮮用兵,開創了中國在海上用兵的先河。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它已經成為南北之間的水上交通樞紐。司馬懿曾經從這裏率軍渡海攻打遼東。隋唐時期,朝鮮發生了十余次大規模戰役,建船、造兵、造糧,鄧州港逐漸成為中國重要的海軍基地。

鄧州抗日名將:除了戚繼光,這些名字也要記住:陳璇、衛青、宋營長、萬士德、李。

戚繼光的戰刀:

第壹官邸:

這裏陳列著古代抗日軍事理論家及其著作。他們有的研究戰略戰術,有的改良武器裝備,有的研究兵力安排,為中國海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鄭若曾:我對日本和周邊國家有深入的研究,寫了很多書。其中《日本地圖編》繪制了日本全圖和侵略路線圖,介紹了日本的歷史地理、語言、中日關系史、日本船只、日本刀、日本戰術等。《備圖》的編纂,詳細收錄了倭寇的史料。他還制定了50條切實可行的海防策略,以確保明朝中後期東南沿海地區的穩定。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鄭若曾做到了,但相比之下,300多年後的清政府卻是如此無知自大,連入侵的敵人從哪裏來都不知道!

毛:我從小就喜歡看軍事書籍,成年後更熟悉用兵方略和邊塞情況。他用了15年的時間,收集了2000多種兵家兵法書籍,編成《軍事史》,詳細記載了航海圖、陣列圖、兵器圖等豐富內容。

徐光啟:明代著名科學家、政治家,天主教徒。他為17世紀的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他曾與意大利人利瑪竇討論知識,研究歐洲的先進技術,研究火器的制造和使用理論。他主張引進、仿制和使用西方先進火器。天啟六年(1626),袁崇煥鎮守寧遠,用進口的西洋大炮擊退了努爾哈赤的進攻。

他把科研成果應用於軍事實踐,把軍事理論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成就突出,影響巨大。著有《許失言》、《兵家戰術之戰術》,譯有《幾何原本》、《太西水法》等。

崇禎皇帝命徐光啟為赤夷大炮做詔書;

決勝千裏:明代幾個著名的海戰——望海國之戰、王江涇大街之戰、於恒之戰、呂梁海戰等。這裏陳列著福建漆畫。這些戰鬥反映了抗日鬥爭的殘酷性,顯示了中華民族保衛家園的堅強決心和神聖不可侵犯的英雄主義。

最後壹棟樓:

機翼:

繞過大樓,還有壹個小花園,鮮花為嚴厲冰冷的日本政府帶來壹絲溫柔和美麗。

“防海之制,謂之海防”。明朝之所以能成功擊退敵人,是因為發展了優於敵人的武器,訓練了壹支能打好仗的軍隊,制定了有效的防禦策略,也是因為重視和了解敵人。這是明人戰鬥經驗的總結,也是留給後人的寶貴財富。

蓬萊水城

蓬萊水城是壹個大景區的總稱,包括上面介紹的北窪首府。蓬萊水城的歷史在上面的文章裏已經簡單的提到了,我在這裏再補充壹些。

蓬萊水城位於丫蛋(蓬萊閣所在的山峰)的東部,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宋二年,在這裏建了壹個箭魚村,供休戰船只使用。明洪武九年,在原箭魚村基礎上建水城,以海制山。形勢很嚴峻。其水閘、防波堤、平浪臺、碼頭、燈塔、城墻、敵臺、炮臺、護城河等港灣建築和海防建築保存完好,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水軍基地。

穿過壹座名為“郎平宮”的建築,著名抗日戰士戚繼光的雕塑矗立在眼前:雄偉壯觀,英姿颯爽。

到了明朝,當年的炮臺還留在水城城墻的廢墟上:

再往北,穿過“太平樓”,更靠近大海。看來“太平樓”如其名,是最後的“太平之地”,粗糙的城墻是戰時的前沿。

在沿海修建的古城墻上,蹲伏著壹門清朝的鐵炮,鑄造於1841(第壹次鴉片戰爭期間)山東巡撫拓跋扈部準備山東海防時。與西方列強相比,清政府的裝備已經落後太多,遠沒有明朝中西的微小差距。

墻下,壹條長長的沙灘伸向大海:

從城墻上俯瞰丫蛋上的古亭:這是傳說中八仙為酒而戰,酒飄洋過海而醉的地方。

遠處駛來壹艘摩托艇,轟鳴聲將人們從過去的傳說中拉回現實:

他來的時候回頭看古樓,寫了四個字:風浪。我想,在閑暇之余,古代抗日的將領和將士,壹定會坐在這座樓裏激情飲酒,聽風觀浪。戰時以血殺敵,閑暇時自由快樂,也是壹種令人向往的幸福生活。

蓬萊閣

狹義的蓬萊閣是指最著名的閣樓,而廣義的蓬萊閣是指散布在蓬萊閣周圍的宮殿、寺廟、宮觀等古建築。它包括三清殿、呂祖殿、蘇公廟、天後宮、龍宮、蓬萊閣、彌陀寺等。這些古建築詮釋了古代道教神仙文化。

第壹個到達的地方是白雲宮。(按遊覽順序由東向西)

宮殿裏沒有寺廟,但看起來像個公園。花園裏有壹個花壇,綠木是中間的壹根柱子:

繞過花壇,我來到了上清宮和呂祖廳。

呂祖,也就是呂洞賓,是獻給呂祖的雕塑:

往前走,來到趙普樓,它是最顯眼的塔,正好可以俯瞰墻上的蓬萊閣,也被稱為燈塔。

該建築建於同治七年(公元1868)。當時,趙普大樓用油燈在夜間照明,作為船只夜間航行的燈塔。

這裏,是蓬萊閣景區的最高點。往南可以俯瞰整個水城的景色(霧太大,湊合吧):

北面是大海。在壹定的天氣條件下,妳其實可以看到渤海和黃海的分界線!(去的時候有霧,看不到。)那就奇怪了。海洋是壹個有機整體,但邊界是人為劃定的。如何才能看到邊界?

原來東邊的黃海是深藍色的,西邊的渤海是渾濁微黃的(受海底海溝影響),所以形成了明顯的分界線。我在網上找到壹張圖片,妳可以看看:

這裏還有壹座蘇公廟。蘇軾曾在鄧州工作過壹段時間,但不忘體察民情,所以建廟紀念。神社裏有壹件寶貝(據導遊說)——壹塊刻有海城詩的石碑,充分體現了蘇軾的書法風格,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和書法藝術價值。

碑上有蘇軾的名句:東雲空,神仙無暇悟。撼浮世生萬象,哪有飛鳥藏珠的宮殿?

接下來來到了蓬萊閣,景區最深處。由於景點密集,遊客眾多,我們找不到合適的角度將閣樓盡收眼底:

二樓有“碧海春融”四個大字:

相傳,八仙參加完王母娘娘的蟠桃節回來,在蓬萊閣下棋喝酒。鐵拐李建議道:“我們何不借著醉酒的心情來壹次越洋旅行?”神仙們欣然同意。為了顯示他們的神奇力量,八仙使用他們珍貴的船只作為渡海工具,而不是乘船渡海。誰知下海時與王子龍三發生激烈打鬥,驚動了南海觀音菩薩,觀音菩薩介入,海上萬裏有靜波。八仙告別觀音菩薩後,帶著自己的珠寶漂洋過海。

二樓有八仙渡海的壁畫和雕塑:

下面這張照片是景區裏的壹棵奇怪的樹——湯懷。建的時候就種在這裏了,有上千年的歷史了。湯懷每年春天發芽,比其他槐樹晚壹個多月;深秋,別的樹都落葉了,它還留著綠色的果實。

據說這棵樹是鐵拐李和呂洞賓下棋時為了遮陽而種下的。種下後瞬間長這麽大,幾千年都沒變。

山還是供奉媽祖的,為什麽要用木條隔開?

據說媽祖從不結婚,但在古代,處女必須待在閨房裏。

下面兩個詞“福”和“壽”有豐富的含義。其作者是五代宋初著名的道教學者陳摶。他推崇黃老之學,註重養生,活到118歲。

如果仔細鑒別,“福”字可分為天、給、宇、福四個字,“壽”字可分為福、林、福、壽四個字。這八個字正好是壹句絕妙的四字古詩:“福臨佛手,天福”。它充分體現了註重生態平衡和保護自然環境的思想,也寓意著天地自然相處,統壹後才能和諧快樂的永恒理念。

丫蛋仙境的拱門:

龍宮:建於唐朝貞觀年間(627-649),比蓬萊閣還要古老。

龍宮西側有壹口龍井,據說是龍王出入龍宮的通道。

彌陀寺:蓬萊閣唯壹的佛寺。下圖是彌陀寺的壹個小側門,上面寫著“彭亞(讀作坤,三聲)”二字,指的是宮中的中浩二,彭亞是仙宮中的小路。

寺內祠堂供奉佛教凈土宗創始人慧遠大師。

彌陀寺正門:

轉到“人間蓬萊”主牌樓,參觀了蓬萊閣的所有古建築。

蓬萊古船博物館

如前所述,蓬萊(鄧谷府)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港口、交通樞紐和軍事要塞,因此各種戰艦和貨船經常出沒於此。

1984年和2005年,考古學家在這裏發掘出4艘古船,以及大量的鐵錨、纜繩、貝殼、鐵劍、錢幣、陶瓷等文物,於是建立了這座古船博物館。

元明時期的造船材料:黃花梨造船木。

曹芳模型:曹芳在古代是壹艘運送谷物的大船。

鄭夢周:韓國高麗王朝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哲學家、文學家,被譽為韓國新儒家之父。他曾多次被派往中國,沿中國沿海旅行,三次路過蓬萊。

中西文化交流的證據:兩邊是燈籠和鈴鐺,兩本書是《路加福音》和《凱爾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