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人類文明的起源是什麽?

人類文明的起源是什麽?

人類文明的起源和分布──人類文明的搖籃──兩個古老的流域是地球上最早出現文明之光的地方。兩河指的是亞洲西南部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這兩條河流的中下遊地勢平坦,古希臘人稱之為“美索不達米亞”,意為河流之間的土地。早在公元前四五千年前,蘇美爾人就生活在這裏。對於蘇美爾人來說,雖然人們還不知道他們是哪個民族。但是,他們利用當地優越的自然條件,創造了人類最早的文明,卻得到了壹致的認可。人類文明最早出現在美索不達米亞,這要歸功於“那裏生長的椰棗樹不僅提供了豐富的食物,還提供了大量的木材;在那裏的蘆葦中,有各種野生鳥獸,還有魚類,提供了寶貴的食物蛋白質和脂肪;尤為可貴的是,那裏的土壤是極其肥沃的沖積土壤。“(阿諾斯,斯塔夫裏,1999)。聰明的蘇美爾選擇了這塊“風水寶地”,成功完成了新石器時代部落文化向文明的過渡。蘇美爾人在兩河流域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公元前3000年形成的楔形文字。正如壹位著名學者所說,“文字不是深思熟慮的發明,而是帶有強烈私有財產意識的副產品。"書寫壹直是蘇美爾古典文明的壹個特征. "楔形文字是蘇美爾人用兩河流域的粘土制成的書寫材料,用蘆葦桿、骨棍或切成三角形尖端的木棒刻在上面作為鋼筆。因為形狀像楔子,所以叫楔形文字。除了楔形文字之外,蘇美爾人已經能夠區分五大行星和恒星,並將肉眼可見的恒星劃分為星座,後來又劃分為黃道十二宮。此外,還有《吉爾伽美什》這部文學史詩,約3500行,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早的史詩。尼羅河的禮物——埃及埃及位於非洲東北部尼羅河下遊。早在舊石器時代,北非就已經有居民了。當時北非的氣候溫和濕潤,到處是草和森林。當時,居民以捕魚、狩獵和采集為生。大約在1000年前,最後壹次冰期結束,北非氣候逐壹轉向幹旱,沙漠出現。但是貫穿境內的尼羅河卻把埃及變成了沙漠中的綠洲,於是很多居民陸續搬到了尼羅河畔。尼羅河每年定期泛濫。在埃及的壹個地段,每年6、7月份由於上遊山洪暴發,河谷兩岸逐漸被淹,9月份達到高潮,11月份開始退潮。洪水期間,長期幹旱的農田得到充分灌溉,洪水消退後留下壹層肥沃的淤泥,有利於作物生長。因此,古埃及人視尼羅河為神,並為其編撰神話聖歌。比如壹首古埃及詩中有壹句:“他多麽守時守約,送禮多麽大方!他給每個人禮物,給埃及,埃及,窮人,富人,強者和弱者。”所以尼羅河給古埃及人帶來了發達的古代農業,在此基礎上產生了尼羅河流域的文明。埃及的文字、文學、建築、藝術和科學對許多古代國家,尤其是地中海東岸的國家產生了巨大影響,為人類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例如,古埃及人發明的象形文字被傳給了地中海東岸的商業氏族腓尼基人,並因此形成了希臘字母。除象形文字外,埃及文字多用於銘文,司書、石書壹般寫在紙莎草上。尼羅河下遊的人們制作紙莎草紙。沼澤地區壹種高大植物的莖富含纖維,將其切成長條,然後與樹木粘合在壹起。它不僅被古埃及人使用,也成為東地中海的壹種普通紙張。科學知識方面:①已知40多個星座。(2)制作日歷,將全年分為12個月,每個月30天,年底加5天用於節日。這是人類歷史上第壹個陽歷。③金字塔的建造表明埃及人已經掌握了必要的數學知識。在醫學上,醫生是有專業分工的,比如治療眼疾、牙痛、外傷等。此外,古埃及的金字塔建築和獅身人面像的雕刻都顯示了高超的藝術。南亞文明的起源──古印度河流域的印度這個名稱來自巴基斯坦的印度河。在中國,西漢稱之為“身毒”,東漢稱之為“大竹”。直到唐朝,玄奘才在《大唐西域記》壹書中將其翻譯成印度。印度位於亞洲的南部。高聳的喜馬拉雅山將印度與亞洲大陸分隔開來,在地理上形成了壹個獨立的區域。這片大陸的南半部是壹個三角形半島,東臨孟加拉灣,西臨阿拉伯海。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的印度河是古印度重要的經濟區域,也是印度歷史上重大事件的主要舞臺。南部的德幹高原森林和礦產豐富,山巒起伏。高原兩側沿海為平原,氣候良好,雨量充沛,適宜農耕。像所有其他古代文明壹樣,印度河主要是壹個農業文明。主要作物是小麥和大麥,還有紫豌豆、甜瓜、芝麻、椰棗和棉花——印度河流域是最早用棉花紡織的地方。已經被馴化的動物包括狗、貓、牦牛和水牛。古印度也與外部世界有相當大的貿易關系。印度河流域的印章發現於公元前2300年的美索不達米亞遺址,印度河流域的壹些產品也發現於波斯的巴林島。古印度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最古老的文獻是吠陀經、史詩《摩赫阿勞德多》和《羅摩衍那》,這些文獻都有很高的文學價值。還有阿旃陀石窟的藝術表現和自然科學中十個數字符號的發明,後來被阿拉伯人修改,傳到歐洲,稱為阿拉伯數字。克裏特文明,西方文化的源頭,位於東地中海的中心。該島土壤肥沃,以盛產魚類、水果,尤其是橄欖油而聞名。環島海域風平浪靜,氣候條件適宜小船航行,有利於商業貿易。從克裏特島到北至希臘大陸和黑海,東至地中海東部的國家和島嶼,南至埃及,西至地中海中西部的島嶼和沿海地區,無論向哪個方向航行,幾乎都能看到陸地,所以最終的結果是克裏特島將成為地中海貿易中心。它的地理位置不僅對商業發展是理想的,而且對文化發展也是理想的。克裏特人離外界很近,近到可以受到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的影響;但是,它很遠,遠到可以毫無顧慮地保持自己的特色,表達自己的個性。公元前3000年中期,克裏特島進入石器時代,產生了克裏特文明。克裏特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文明具有水陸兩重性。島上的山被森林覆蓋,這為建造長途船只提供了木材。他們駕著壹艘單桅船,裝載著來自埃及的谷物、象牙和玻璃,來自敘利亞的馬匹和木材,來自愛琴海群島的白銀、陶器和大理石,來自塞浦路斯的銅,來自自己島嶼的橄欖油和陶器,往返於地中海。壹般來說,古代作家稱克裏特島為“偉大、富饒、豐衣足食、有福之島”。最能體現克裏特文明的是它的建築,如彌諾斯宮,規模宏大,結構復雜。裏面有數千扇門,曲折蜿蜒,在古希臘神話中被稱為“迷宮”。其中最引人註目的是復雜的取水和排水系統。下雨的時候,雨水把下水道沖洗幹凈,工匠也可以進去維修。到了現代,無人能超越。黃河流域是中國文明的搖籃,也是世界文明的搖籃。黃河流域的文明是由壹種密實的淤泥和細土孕育而成的,這種土被稱為黃土,覆蓋了河西走廊東部的廣大地區。壹般認為黃土是第四紀寒冷幹燥期強西北風吹來的,地質年代相對較近。它的產地在北方和西北的甘肅、寧夏、蒙古高原,甚至中亞的幹旱荒漠地區。有些地方黃土很厚,超過100米。其自然肥力不遜於當時世界上任何種植農作物的土壤。所以黃河流域和美索不達米亞、埃及、印度河流域壹樣,產生了古代文明。黃河流域的文明由許多元素組成,如陶器、絲綢、青銅、文字、大麥、小麥、羊、牛和馬。黃河流域的青銅冶煉和鑄造技術在世界上遙遙領先。當時用來存放肉、糧、酒等祭品的禮器都是用青銅制成的。青銅制品大小不壹,表面飾有彩色幾何圖案和許多真實或想象的動物圖案。甲骨文是商代遺址中發現的壹種表意文字,對中國乃至整個東亞的歷史都具有重要意義。這些商代文字多見於龜甲上,是當時人們用來預測吉兇的──這也是中國人的壹種獨特習俗。還有,中國古代精美的陶器和絲綢制品也是世界上獨壹無二的。後來形成了著名的“絲綢之路”的名稱,英文中“china”的意思既是瓷器,也是瓷器,可見壹斑。可以說,人類文明起源於河流文明。這些大河流域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交通便利,當時氣候條件溫暖,從而形成了各自的文明。這些不同類型的文明通過不同的渠道不斷向外傳播。他們或把文明之光傳播到當時的蠻荒之地,或在與其他文明的碰撞融合中繼續傳播,最終形成了古代世界文明的大格局,也為世界文明的進壹步發展和傳播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