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頡壹直被認為是“文字之祖”和象形文字的創造者,是中華民族的英雄。
妳知道那個老外猜不出那個神秘的盒子漢字是誰做的嗎?在白水縣,有壹個人盡皆知的名字——倉頡。世代以來,白水人尊稱倉頡為“蒼聖”。但是現在,倉頡和關於他的傳說並不廣為人知。
白水民間流傳著許多關於倉頡造字的感人傳說。在古代,在蒙昧時代之前,人們用打結的繩子來記錄歷史事件。當時,倉頡姓侯,是黃帝的歷史學家。由於記錄歷史事實的結的奇怪形狀,隨著時間的推移很難識別它們。有壹次,倉頡把這些繩結記載的史書提供給黃帝的史實弄錯了,導致黃帝在與炎帝的邊界談判中失利。後來,這是壹個很好的方式,倉頡辭職,周遊世界,訪問和記錄歷史事件。三年後,他回到家鄉白水吳恙村,壹個人住在深溝裏,“觀魁星之樂,觀鳥獸蹄之跡”,整理各種資料,創造各種代表世間萬物的符號。他給這些符號起了個名字,叫字。
魯迅先生曾對倉頡創造人物這壹史實作過精辟的論述,意思是說人物不是壹個人創造的,而是群眾智慧的結晶。然而,以倉頡為傑出代表的漢字創造者,最終結束了“打結筆記”的歷史,開啟了中華文明的新紀元。後人稱贊其為“漢字之祖”、“中國古代四大創造之壹”,實至名歸。
《史記》、《讀書》、《荀子》、《呂氏春秋》等都記載了的寫作和著述。這些都表明倉頡確實存在。至少在文字的編排、創作、推廣上,他有很大的開拓性成就。所以他不愧為“萬代文宗”,是中華文明的象征。
壹、倉頡寺概況
倉頡寺歷史悠久。據史書記載,早在東漢顏夕時期,就有了“遷廟”之舉,並形成了壹定的規模。所以有文字記載的寺廟歷史已經超過1800年,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根據民間傳說可以追溯到黃帝時代。
倉頡寺歷代石碑眾多。雖然其中許多在戰爭中丟失,但仍有18塊石頭保存下來,陳列在前廳。年代從東漢開始,經過魏、蕪湖十六國,唐、宋、元、明、清到民國。早期有東漢顏夕五年的倉頡寺碑,蕪湖十六國時期的光武將軍碑,唐代的臧宮碑,宋代的臧宮碑。近代有於右任先生、陶之嶽將軍、朱清瀾將軍題寫的匾額,殿宇內藏對聯。
倉頡寺原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寺廟的現狀
倉頡寺占地17畝,基本形狀為長方形。寺廟南北長140米,東西寬約48米。寺廟東側是石關鄉至孫家山的公路,西側是壹條寬10米、深約2米的沖溝。
如今的倉頡寺,圍墻很高,格局完整。倉頡寺的建築主要有山門、東西劇場、前廳、報館、中殿、寢殿、鐘鼓樓、東西廂房等。建於元代的寢殿,以蒿木為前檁,長16米,厚55厘米,世所罕見。原本在廟裏用作泥胎粉的倉頡雕像,目光炯炯,被譽為雕塑史上的傑作。可惜文革時毀了。1991年民間資本聚集重塑。靠近後堂的是倉頡墓和墓地。倉頡墓,圓錐形,四周有六角形磚花墻。環顧墓頂,不遠處的黃帝陵讓人肅穆,壹種中華民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陵園圍墻北端,有壹排民國時期修建的窯洞。寺內現存建築多為元明清建築,裝飾華麗,地方色彩濃厚。
倉頡寺有三門,是寺內唯壹的重疊建築,下層有四個洞天,外面有三個開悟門;上層為門樓,南北兩側為雕花木檐,通風采光。三門旁邊有兩個劇場,這是中國眾多寺廟中的獨特現象。
寺院內古樹參天,郁郁蔥蔥,郁郁蔥蔥。倉頡寺有48棵古柏,都是千年古柏。倉頡寺古柏是中國三大古柏群之壹。從年代上看,這裏的古柏可以比山東曲阜孔廟和黃帝陵的古柏活得更久,居中國三大古柏群之首。48朱庫珀有著美麗的名字和動人的傳說。以倉頡最古老的手工栽柏“魁星殿苑”為首,從殿門口的“驚賊柏”,西北角圍墻外的“不入柏”,到鵲柏、扁柏、白柏、刺猬柏、蛇柏、馮明柏、洋洋自得、寺內二龍戲珠、梅幹菜、蓮花燈等等,風格各異。
寺內有許多石碑,都是書法史上的珍貴瑰寶。今有16碑,尤以《蒼勝鳥跡書碑》最為珍貴。碑立於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十月。碑上鐫刻的28個字,是白水縣梁山長臨摹的。19年(1754)冬天,離石再現了象形文字的原貌,這28個字據說是當年倉頡制作的象形文字的原貌。如果字形是畫出來的,就不太好認了。所幸上海書店1984再版的宋代王鑄春葛花帖,已被破譯為:戊己甲、乙,* * *初友,停於人間,因其風格而名噪壹時,與X家互留,受赤水之尊,敗於貓哥。其中光武將軍紀念碑失傳千年。於右任先生在1920看到它的碑拓,高興地說,“千年之光照耀”,“見外物可復明”,並寫了大書《文化祠堂》,讓刻成大匾,掛在廟裏。
第三,分析倉頡寺的開發價值
(1),倉頡創造了人物。作為漢字的始祖,它的歷史文化價值、藝術欣賞價值、科學考察價值是其他旅遊資源不可替代的。
文字、剩余價值和國家機構的出現,是人類從愚昧的原始社會進入文明社會的標誌。文字作為信息的主要載體,是我們每個人接觸過無數次的工具。像空氣壹樣,語言在任何時候都是不可或缺的。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專家學者對古文字的研究也逐漸深入。國內官方和民間公認倉頡是創造漢字的始祖,陜西白水縣倉頡墓和寺廟是中國僅存的紀念漢字發明創造的寺廟。寺前殿的匾額上用金字鐫刻著“文祖”四個字,這是對倉頡歷史功績的高度概括,也包含著人們對倉頡的崇敬之情。
因此,漢字對人類社會的巨大貢獻及其廣闊的發展前景決定了倉頡寺將成為國內外旅遊市場的熱點。特別是倉頡文化,旨在傳承中華文明,增強民族凝聚力。
(2)漢字壹直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文字。今天,全世界有幾十億人在使用它,所以知道倉頡的人應該和使用漢字的人壹樣多。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漢字的創始人倉頡,在渭北高原的倉頡故鄉——陜西白水縣石關鄉,孤獨地屹立了千百年。倉頡是壹位真正的聖人,他對中華民族和世界人類的貢獻怎麽估計也不為過。民間傳說還說,壹直被中華民族稱為聖人的孔子,有壹次倒在倉頡的墳前,哭個沒完,跪不起。孔子尚且如此,歷代所有認識和使用漢字的人應該如何對待倉頡,就不言而喻了。
(3)根據相關銘文和遺物,早在東漢時期,倉頡墓就已經相當大了。軒轅黃帝和倉頡都是傳說中的人物,但傳說的內容不同,尤其是關於墓葬的傳說,性質不同。傳說黃帝在位200年,死後升天。但是今天,人們仍然從千裏之外來到陜西省中部的黃陵縣,把他作為華夏子孫的祖先來崇拜。倉頡活到壹百壹十歲,死後被黃帝埋葬。墳墓的位置很清楚,但沒有多少人來這裏。事實上,傳說中黃帝自己也視倉頡為比自己偉大得多的聖人,而倉頡的姓氏是黃帝為了表彰倉頡對人類的巨大貢獻而給的,他視倉頡為比自己更高更偉大的人。倉頡是中國文化的創始人,這也是事實。倉頡墓廟資源的開發可以為文物保護提供必要的資金。合理利用文物是有效保護文物古跡的必由之路。合理利用文物古跡不僅可以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而且對文物古跡的保護也有很強的促進作用。合理利用文物古跡不僅可以積累資金,還可以用於文物古跡的搶救和有效保護。
(4)寺內風格各異的古建築,以及倉頡傳世的數千件書法、墨寶,營造了令人耳目壹新的文化氛圍。尤為重要的是倉頡寺的古柏,種類繁多,妙趣橫生,樹齡已逾千年。它們向我們講述了逝去的滄桑,也見證了倉頡的豐功偉績和高尚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