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金星有什麽特點?

金星有什麽特點?

金星巡天

金星是八大行星之壹,在離太陽由近到遠的順序中,它是第二顆。它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中國古代稱之為太白或太白金星。它有時是晨星,黎明前出現在東方的天空,被稱為“祁鳴”。有時是壹顆暗淡的星,黃昏後出現在西方的天空,稱為“長庚”。金星是全天除太陽和月亮之外最亮的星星,最大亮度為-4.4,比著名的天狼星(全天除太陽之外最亮的星星)亮14倍,像壹顆耀眼的鉆石,所以古希臘人稱它為愛與美的女神阿芙羅狄蒂,而羅馬人稱它為美神維納斯。

金星和水星壹樣,是太陽系中僅有的兩顆沒有天然衛星的大行星。所以金星上的夜空沒有“月亮”,最亮的“星星”是地球。因為離太陽近,所以從金星上看到的太陽的大小比從地球上看到的大1.5倍。

有人說金星是地球的孿生姐妹。的確,從結構上看,金星和地球有很多相似之處。金星半徑約6073公裏,僅比地球半徑小300公裏,體積是地球的0.88倍,質量是地球的4/5。平均密度略小於地球。但是兩者之間的環境有很大不同:金星表面溫度很高,沒有液態水。再加上極高的大氣壓和嚴重缺氧等殘酷的自然條件,金星不可能有任何生命。所以金星和地球只是壹對姐妹。

金星周圍有稠密的大氣層和雲層。這些雲給金星表面蒙上了壹層神秘的面紗。只有借助射電望遠鏡,我們才能穿越這壹大氣層,看到金星的真面目。金星的大氣中,二氧化碳最多,占97%以上。同時還有壹層厚達20到30公裏的濃硫酸。金星表面溫度高達465至485度,大氣壓約為地球的90倍。

金星的自轉非常特殊,它是太陽系中唯壹反向自轉的大行星。它的自轉方向與其他行星相反,從東向西。因此,在金星上,太陽從西邊升起,在東邊落下。金星圍繞太陽的軌道是壹個非常接近正圓的橢圓,與黃道平面重合。它的公轉速度約為每秒35公裏,公轉周期約為224.70天。但它的自轉周期是243天,也就是說,金星的“壹天”比“壹年”要長。

金星反轉可能是很久以前金星與其他小行星相撞造成的,但目前還沒有得到證實。除了這種不尋常的逆行,金星還有壹點不尋常。金星的自轉周期和軌道是同步的,這樣當兩顆行星距離最近時,金星總是以同壹張臉對著地球(每5.00438+0金星日壹次)。這可能是潮汐鎖定作用的結果——當兩顆行星足夠近時,潮汐力會影響金星的自轉。當然,也可能只是巧合。

星體數據

公轉周期:224.70438+0天。

平均軌道速度:35.03千米/秒。

軌道偏心率:0.007

軌道傾角:3.4度

赤道直徑:12,103.6公裏

質量(地球質量= 1): 0.8150。

密度:5.24克/立方厘米

輪換周期:243.01天。

衛星數量:0

公轉半徑:108,208,930公裏(0.72天文單位)

表面積:4.6億平方公裏

表面重力:8.78米/秒2

自傳時間:-243.02天

逃逸速度:10.4km/s。

最低平均表面溫度為737K 750K 773K。

地形學

金星表面的大平原上有兩個主要的大陸高地。北部的高地叫伊什塔迪,那裏有金星最高的麥克斯韋山脈(比喜馬拉雅山高兩公裏左右)。它是以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的名字命名的。麥克斯韋爾山脈環繞著拉克西米高原。伊什塔爾大約有澳大利亞那麽大。南半球有壹塊更大的阿佛洛狄忒地,面積相當於南美洲。在這些高地之間有許多廣闊的低地,包括塔蘭塔平原的低地、根內維爾平原的低地和拉維尼亞平原的低地。除了麥克斯韋山脈,所有的金星地貌都是以真實或神話中的女性命名的。因為金星厚厚的大氣層在到達金星表面之前減緩了流星和其他天體的速度,所以金星上的隕石坑不超過3.2公裏。

大約90%的金星表面是由不久前凝固的玄武巖熔巖形成的,但也有少數隕石坑。這說明金星最近正在進行表面重建。金星內部可能與地球相似:半徑約3000公裏的地核和熔巖構成的地幔構成了金星的大部分。來自麥哲倫的最新數據顯示,金星的地殼比以前認為的更厚更堅固。可以推斷,金星沒有像地球壹樣的可移動板塊結構,但金星表面遍布大量有規律的火山噴發。金星上最古老的特征只有8億年,大部分區域都相當年輕(但也有幾億年了)。最近的發現表明,金星的火山在孤立的地質熱點仍然活躍。

與太陽系中的其他行星相比,金星本身的磁場非常弱。這可能是因為金星自轉不夠快,其核心的液態鐵由於切割了磁感應線而較弱。這樣,太陽風就可以毫無緩沖地撞擊金星的高層大氣。最早的時候,人們認為金星和地球的水在數量上是相等的。然而,太陽風的襲擊已經將金星高層大氣中的水蒸氣分解為氫氣和氧氣。氫原子由於質量小而逃逸到太空中。金星上氘(氫的壹種同位素,較重,逃逸較慢)的比例似乎支持這壹理論。而氧氣與地殼中的物質結合,所以大氣中沒有氧氣。金星表面非常幹燥,因此金星上的巖石比地球上的巖石更堅硬,從而形成了更陡峭的山脈、懸崖等地貌。

另外,根據探測器的探測,發現金星的巖漿中含有水。金星可能和地球壹樣有很多水,但是被蒸發消散了,所以現在非常幹燥。如果地球離太陽近壹點,也會有同樣的運氣。我們就會知道為什麽基本條件如此相似卻有如此不同的現象。

金星表面大部分由微微起伏的平原組成,也有幾個寬闊的窪地:亞特蘭大平原、桂妮維亞平原、拉維尼亞平原;;還有兩個大高地:北半球和澳大利亞壹樣大的Ishtar Terra和赤道沿線和南美洲壹樣大的Aphrodite Terra。伊什塔爾主要由拉克什米高原(Lakshmi Planum plaum)組成,周圍環繞著金星上最高的山脈,包括巨型山峰麥克斯韋蒙特斯(Maxwell Montes)。

麥哲倫飛機成像雷達的數據顯示,金星的大部分表面被熔巖流覆蓋。有幾個大的屏蔽火山,如Sif Mons,類似於夏威夷和火星的Olympus Mons。最近公布的發現數據顯示,金星的火山活動仍然非常活躍,但集中在幾個熱點;大部分地區地形已經形成,比過去幾億年安靜很多。

金星上沒有小隕石坑,似乎小行星在進入金星稠密的大氣層時沒有被燒盡。金星上的環形山都是成串的,這似乎是因為大型小行星通常在到達金星表面之前就在大氣層中分裂開來。

金星上最古老的區域似乎形成於8億年前。當時,大範圍的山火擦洗了早期的表面,包括金星早期歷史中形成的幾個大型環形山。

金星沒有磁場,可能是自轉速度慢造成的。

金星表面比較年輕,大約形成於300萬到500萬年前。金星的地形相對平坦。金星70%平,20%低,10%高地。最高峰10590米,比珠穆朗瑪峰還高。壹條從南到北貫穿赤道的1200公裏長的大峽谷,是八大行星中最大的峽谷。

金星上沒有小隕石坑。由於金星表面大氣稠密,minior在進入金星大氣層時被燒毀。金星上的隕石坑通常是成群的,可能是因為較大的小行星在到達金星表面之前就在大氣層中解體了。

火山和火山活動金星有許多表面。至少85%的金星被火山巖覆蓋。除了數百座大火山,還有100000多座小火山散布在金星表面。火山噴出的熔巖流產生了長長的溝渠,範圍達數百公裏,最長的超過7000公裏。

金星上的火山分布

金星上密布著火山,是太陽系中火山數量最多的星球。已發現的大型火山和火山地貌有1600多處。此外,還有數不清的小火山,沒有人統計過它們的數量。估計總數超過65438+萬,甚至1萬。

金星火山有不同的形狀。除了比較常見的盾狀火山,這裏還有很多復雜的火山地貌和特殊的火山構造。到目前為止,科學家還沒有在這裏發現活火山,但由於研究資料有限,雖然大部分金星火山早已熄滅,但也不能排除少數仍然活躍的可能性。

金星和地球有許多共同之處。它們的大小和體積相似。金星也是太陽系中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同樣被雲層和厚厚的大氣層所包圍。和地球壹樣,金星的表面年齡很年輕,大約5億年。

然而,在這些基本的相似之處中有許多不同之處。金星的大氣成分多為二氧化碳,因此其表面具有強烈的溫室效應,表面溫度可高達?90倍的壓力。這幾乎相當於地球表面下壹千米的水壓。

金星表面沒有水,空氣中也沒有水。它的雲的主要成分是硫酸,比地球雲的高度高很多。由於大氣壓力較高,金星上的風速相應較慢。也就是說,金星表面既沒有受到風的影響,也沒有受到雨水的沖刷。所以金星的火山特征可以很明顯的維持很長時間。

金星沒有板塊結構,沒有線性火山鏈,沒有明顯的板塊消亡帶。金星雖然是縱橫交錯的峽谷,但是沒有像地球壹樣的海溝。

種種跡象表明,金星火山的噴發形式也比較簡單。凝固的熔巖層表明,當大多數金星火山噴發時,它們只是熔巖流。沒有劇烈噴發或火山灰噴射的跡象,甚至熔巖也不像地球熔巖那樣渾濁粘稠。這種現象不難理解。由於高氣壓和火山爆發,熔巖需要大量的氣體成分。在地球上,促進熔巖猛烈噴發的主要氣體是水蒸氣,而金星缺乏水分子。此外,地球上的粘質熔巖流和火山灰噴發大多發生在板塊滅絕帶。因此,板塊滅絕帶的缺失大大降低了金星火山猛烈噴發的概率。

金星上的大型盾狀火山

金星有150多座大型盾狀火山。這些盾的直徑大多在100km ~ 600km之間,高度約為0.3~5 km。最大的壹個直徑700公裏,高5.5公裏。金星火山比地球上的盾狀火山更平坦。事實上,最大的金星盾火山的基底直徑接近火星上的奧林匹斯山火山,但由於高度不夠,體積比奧林匹斯山小得多。

火星上的盾形火山類似於地球上的盾形火山。其中大部分被平緩的放射狀長熔巖流覆蓋。大多數火山的中心都有噴射孔。因此,科學家推測這些盾牌是由玄武巖構成的,類似於夏威夷的火山。

金星上的盾狀火山是分散的,不像地球上的火山鏈。這說明金星沒有活動板塊結構。

金星上的小盾火山;

金星大約有65438+萬個直徑小於20公裏的小盾狀火山。這些火山通常成串分布,被稱為屏蔽帶。科學家已經在地圖上標出了550多個屏蔽帶,其中大部分直徑在100~200公裏之間。盾帶分布廣泛,主要在低窪平原或低窪丘陵地帶。科學家發現許多盾區已經被較新的熔巖平原覆蓋,因此他們推測盾區的年齡非常古老,可能形成於火山活動的早期。

大氣環境金星的天空是橙色的。金星上也有閃電,有記錄以來最大的閃電持續了15分鐘。

金星的大氣主要由二氧化碳組成,並含有少量的氮氣。金星的大氣壓力很高,是地球的90倍,相當於地球海洋1 km深處的壓力。大量二氧化碳的存在使得金星上的溫室效應大規模出現。如果沒有這種溫室效應,氣溫會比現在低400攝氏度。在赤道低地,金星的表面溫度極限可以高達500℃,這使得金星的表面溫度甚至高於水星,盡管它與太陽的距離是水星的兩倍,它獲得的太陽光只有水星的四分之壹(高海拔的光強為2613.9 W/m2,表面為1071.1 W/m2)。雖然金星自轉很慢(金星的“壹天”比金星的“壹年”長,赤道帶的自轉速度只有每小時6.5公裏),但由於熱慣性和稠密大氣中的對流,晝夜溫差並不大。高層大氣中的風可以在短短四天內將熱量均勻地傳遞到金星周圍。

金星厚厚的雲層將大部分太陽光反射回太空,因此金星表面接收的太陽光較少,大部分太陽光無法直接到達金星表面。金星熱輻射的反射率約為60%,可見光的反射率更大。因此,盡管金星比地球更靠近太陽,但其表面獲得的光線卻比地球少。如果沒有溫室效應,金星的表面溫度會非常接近地球。人們常常想當然地認為金星的濃密雲層可以吸收更多的熱量,事實證明這是非常荒謬的。相反,如果沒有這些雲,溫度會更高。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豐富導致的溫室效應才是吸收更多熱量的真正原因。

2004年金星淩日時雲層頂端金星上有時速350公裏的強風,但表面很平靜,時速不會超過幾公裏。然而,考慮到大氣層的密度,即使是非常緩慢的風也會有很大的力量來克服阻力。金星的雲層主要由二氧化硫和硫酸組成,完全覆蓋了金星的整個表面。這使得地球上的觀測者很難透過這道屏障觀測金星表面。這些雲頂的溫度大約是-45℃,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給出的數據,金星的表面溫度是464℃,雲頂的溫度是金星上最低的,但是表面溫度從來沒有低於400℃

金星表面最高溫度為447℃,這是由於金星上強烈的溫室效應。溫室效應是指在傳遞太陽光的密閉空間內,由於與外界缺乏熱交換而形成的隔熱效果。金星上的溫室效應是驚人的,因為金星的大氣密度是地球大氣的100倍,大氣中97%以上是“保溫氣體”——二氧化碳;同時,金星大氣中有壹層厚厚的濃硫酸,厚達20 ~ 30公裏。二氧化碳和厚厚的雲層只允許陽光通過,卻不允許熱量通過雲層輻射到太空。封閉的太陽輻射使金星表面越來越熱。溫室效應使得金星表面溫度高達465-485℃,基本沒有地域、季節、晝夜之分。這也導致金星上的氣壓非常高,大約是地球的90倍。金星上厚厚的雲層使得金星上的白天很模糊。這裏沒有熟悉的藍天白雲,天空是橙色的。雲層頂部有強風,大約每小時350公裏,但表面風速很慢,每小時不到幾公裏。非常有趣的是,金星上空會有閃電和雷暴,就像地球上空壹樣。

金星的大氣壓力是90個標準大氣壓(相當於地球海洋1公裏深處的壓力),大氣大部分由二氧化碳組成,也有幾層由硫酸組成的厚達幾公裏的雲層。這些雲阻礙了我們對金星表面的觀察,使它看起來非常模糊。這種稠密的大氣層還產生了溫室效應,使金星的表面溫度高達400度,超過了740攝氏度(足以熔化鉛)。金星表面自然比水星表面熱,雖然金星離太陽的距離是水星的兩倍。

雲層頂部有強風,大約每小時350公裏,但表面風速很慢,每小時不到幾公裏。金星的大氣主要是二氧化碳,約占96%,氮氣占3%。厚厚的雲層懸浮在50到70公裏的高空,將大氣分為上下兩層。這團雲是由濃硫酸液滴組成的,其中還摻雜了硫磺顆粒,所以看起來是黃色的。在氣候良好的地球上,應該很難想象太陽系中會有如此瘋狂的世界

金星近地表的大氣速度較慢,每小時只有幾公裏,但上層可以達到每秒幾百公裏。金星自轉速度很慢,轉壹圈只需要243個地球日,但上層自轉速度這麽快還是個謎。

在照片中,我們可以觀察到金星表面的雲呈倒V字形,這種雲系被稱為帶狀風系。這種緯向風實際上是太陽對流造成的。

地質結構

沒有關於金星內部結構的直接數據。理論上得出結論,金星內部結構與地球相似,半徑約為3100公裏的鐵鎳內核,中間層是主要由矽、氧、鐵、鎂等化合物組成的“地幔”,外層是主要由矽化合物組成的非常薄的“外殼”。

科學家推測,金星的內部結構可能與地球相似。根據地球的結構,金星地幔的主要成分是以橄欖石和輝石為主的矽酸鹽,以及壹個以矽酸鹽為主的地殼,核心是由鐵鎳合金組成的。金星的平均密度為5.24g/cc,在九大行星中密度第三,僅次於地球和水星。

直徑3000公裏的鐵核,熔融的石頭填充了大部分行星形成地幔。最近從麥哲倫號傳回的重力數據顯示,金星的外殼比先前假設的要堅硬和厚得多。就像地球壹樣,地幔內的對流對地表產生壓力,但它通過很多相對較小的區域來減少載荷,這樣就不會像地球壹樣在板塊邊界被破壞。

星體衛星

人們曾經以為金星有壹顆衛星叫尼斯,以埃及女神塞斯命名(沒有凡人見過她面紗下的臉)。意大利出生的法國天文學家喬瓦尼·多梅尼科·卡西尼於1672首次發現了這顆行星。天文學家對尼斯的零星觀測壹直持續到1982,但這些觀測結果後來遭到了懷疑(實際上,其他昏暗的恒星在正確的時間處於正確的位置)。所以我們現在認為金星沒有衛星。

恒星觀測

金星的軌道比水星大。當最大距離角在西方(在太陽裏)或東方(在太陽的左邊)時,看起來它離太陽的距離是水星的兩倍。金星是天空中最亮的天體之壹,觀察它的最佳時間可能是它剛剛低於地平線的時候。必須註意的是,千萬不要用眼睛直視太陽。當太陽下山時,金星下山的時間較晚,它位於太陽的左側。太陽升起之前,金星先升起。這時,它在太陽的右邊。

妳可以很容易地分辨出金星,它很亮,略帶黃色。金星呈大月牙狀時,用雙筒望遠鏡觀察最合適。此時,金星位於最大角距點和下合點之間。金星位於地球和太陽之間的低交點處,所以我們看不到它。註意調整望遠鏡的焦距,使其能觀察遠處的物體。

恒星探測簡史

在太空探測器探索金星之前,壹些天文學家認為金星的化學和物理條件與地球相似,在金星上發現生命的可能性大於火星。20世紀50年代末,天文學家首次用射電望遠鏡觀察到金星表面。從1961,前蘇聯和美國向金星發射了30多顆探測器,從近距離觀測到著陸探測。

金星是壹顆內行星。如果妳從地球上用望遠鏡看它,妳會發現它的相位發生了變化。伽利略對這壹現象的觀察是支持哥白尼關於太陽系太陽中心理論的重要證據。

第壹個造訪金星的飛行器是1962年的水手2號。隨後,它又相繼被其他飛行器造訪:金星先鋒號、蘇聯尊嚴7號(第壹艘登陸其他星球的飛船)、尊嚴9號(第壹張返回金星的照片[左])(迄今為止,它至少被造訪過20次)。近日,美國軌道飛行器麥哲倫成功制作了壹張金星表面地圖,雷達(上圖)1961。12年2月2日,蘇聯發射飛船“金星1”,重643公斤,飛至金星96000公裏外,進入繞日軌道後失去聯系,壹無所獲。

1962年8月27日,美國發射“水手二號”飛船,於1962+14年2月27日抵達金星附近。星載微波輻射計測量深層大氣的溫度,紅外輻射計測量雲層頂部的溫度。磁力儀測量結果顯示金星磁場很弱,周圍沒有輻射帶。

1967年6月12日,蘇聯發射“金星”4號飛船,同年6月65438+10月18日進入金星大氣層。“金星4號”的著陸器直徑1米,重383公斤。外表面覆蓋著厚厚的耐高溫外殼,設計極限壓力為25個大氣壓。著陸器進入大氣層後,展開降落傘,在降落傘的作用下緩慢下落,探測數據及時發送到軌道艙,然後返回地球。當著陸器下降到距離金星表面24.96公裏時,信號停止傳輸。估計是著陸器被金星的高壓壓壞了。

“金星5號”的發射時間是1969 65438+10月5日,其設計與“金星4號”非常接近,但更強。在著陸器下降過程中,獲得了53分鐘的探測數據。當著陸器下降到距離金星表面約24~26公裏時,受到大氣壓力的破壞,此時的壓力為26.1個大氣壓。

金星6號於1969 65438+10月10發射,同年5月17到達金星。著陸器壹直下降到離金星表面10~12公裏處。1970,17年8月,蘇聯發射“金星7號”,於2月1970,15日抵達金星。飛船的著陸器可以承受180大氣壓,因此成功到達金星表面,成為第壹個造訪金星的人類信使。

傳回的數據顯示溫度高達470攝氏度。大氣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碳,還有少量氧氣、氮氣等氣體。至此,人類揭開了金星神秘的面紗。金星環境復雜多變,天空是橙色的,經常下硫酸雨。壹次閃電居然持續15分鐘!

1972到達金星表面的金星8號,對金星的土壤進行了測試,還對金星表面的太陽光強度和金星雲層進行了電視攝像轉播。金星上空異常明亮,天空呈橙黃色,大氣中有劇烈的閃電現象和劇烈的湍流。

1975年至1984年是金星探索的高潮期。1975年6月8日,分別發射金星9號和金星10號,分別於15年10月22日和25日進入不同的金星軌道,成為第壹對環繞金星的人造金星衛星。兩者都探測到了金星的大氣結構和特征,並首次發回了電視攝像機拍攝的金星全景地表圖像。

1978年9月9日和14年9月4日,前蘇聯發射金星11和金星12,均成功在金星著陸,工作時間分別為110分鐘。特別是金星12在21,65438年2月26日下降到金星期間,探測到金星上空頻繁的閃電和轟隆隆的雷聲,僅在下降到距離金星11表面5公裏的過程中就記錄到1000次閃電,壹次閃電實際上持續了65438。

人類探索金星的歷程。

金星是天空中除太陽和月亮之外最亮的星星,最亮時達到-4.4,比全天最亮的星星天狼星亮14倍。金星與地球相鄰,兩者最近距離為41萬公裏,直徑小4%左右,質量輕20%,密度低10%。理論上金星有壹個半徑約為3100km的鐵鎳核,中間是地幔,外面是殼層。由於它在大小、密度、質量和外觀上與地球非常相似,因此有地球“孿生姐妹”的美稱。

事實上,金星在許多方面與地球有很大不同。比如它的自轉是反向的,也就是從東向西,周期約為243天,比它繞太陽公轉周期的225天長18.3天!金星離太陽的距離比地球近約1/3,獲得的太陽光比地球多1倍。金星的反照率在所有行星中排名第壹,反照率為0.76,也就是說照射在金星上的陽光有3/4以上被金星反射,而地球的反照率只有0.39,月球的反照率只有0.07。這是因為金星有非常稠密的大氣層。

對太陽系行星的太空探索始於金星。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前蘇聯和美國為揭開金星的秘密投入了巨大的熱情和探索競賽。迄今為止,已有40多個探測器被送往或經過金星,獲得了大量關於金星的科學信息。

前蘇聯是探索金星的先驅。

前蘇聯於1961 1 24發射金星探測器“巨人”,在太空啟動時因運載火箭故障而墜毀。1961 2000年2月12日,“金星1”發射升空。成功飛向金星的探測器重643公斤,飛到距離金星9.6萬公裏的地方,進入繞日軌道後失去聯系,壹無所獲。6月5438+0965 165438+10月12和5發射的金星2和金星3失敗。金星3號重963公斤。當它在金星上硬著陸時,所有的通信遙測信號都中斷了。據估計,儀器和設備被毀壞了。盡管如此,前蘇聯的科學家認為還是有收獲的,因為第壹次能直接“命中”金星的戰鬥是成功的。

1967 65438+10月12日,“金星4號”探測器發射成功。它於65438年6月+同年10月抵達金星,並向金星釋放了壹個著陸器。在其穿過大氣層的94分鐘期間,測量了大氣溫度、壓力和化學成分。1969年,“金星5號”和“金星6號”發射升空,再次闖入金星大氣層進行探測。探測器最終在金星表面著陸,由於硬著陸儀器設備損壞,無法探測金星表面。1970 8月17日,探測器金星7號成功發射。它穿過金星濃密的雲霧,冒著高溫和熾熱,首次實現了在金星表面軟著陸。“金星7號”測得金星表面的大氣壓至少是地球的90倍,溫度高達470℃。1972到達金星表面的金星8號,對金星的土壤進行了測試,還對金星表面的太陽光強度和金星雲層進行了電視攝像轉播。金星上空異常明亮,天空呈橙黃色,大氣中有劇烈的閃電現象和劇烈的湍流。

10月30日,1981,1,11,金星13,金星14分別上天。他們的著陸艙攜帶的自動鉆探設備深入金星表面,收集巖石樣本。研究表明,金星上的地質構造仍然非常活躍,金星的巖漿中含有水。從兩者發回的照片中,我們知道金星的天空是橙色的,表面的物體也是橙色的。“金星13”著陸區的溫度為457℃,而“金星14”的著陸點較為平坦,為紅褐色高原,地面覆蓋著褐色礫石,巖石層堅硬,層次分明。金星13著陸區的氣壓為89個大氣壓;“金星14”的著陸面積為94個大氣壓,相當於地球海洋900米深處的壓力。在距離地面30公裏到45公裏的地方有壹層像霧壹樣的硫酸氣體。這種硫酸霧厚約25公裏,腐蝕性極強。探測顯示金星赤道有壹股自東向西的急流,最大風速為每秒110米!金星的大氣97%是二氧化碳,還有少量的氮氣、氬氣、壹氧化碳和水蒸氣。金星的大氣層主要由二氧化碳組成,就像壹個溫室的保護罩。它只讓陽光的熱量進來,不讓它跑出去,從而在金星表面形成了壹個高溫高壓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