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李斯從荀子那裏學到了帝王統治世界的知識。李斯完成學業後,估計楚王不配為國效力,六國都勢單力薄,沒有為國建功立業的希望,就想西去秦國。臨行前,我告別了荀子,說:“聽說壹個人遇到機會,壹定不能放松,不能錯過。”現在各諸侯國都在爭取機會,說客手握實權。現在秦王要吞並各國,自稱皇帝治理天下。對於來自平民背景的政治活動家和遊說者來說,這是壹個四處奔走、展示抱負的好時機。為人卑微,卻不努力追求名利,就跟動物壹樣,等著現成的肉吃,白白地以壹張勉強直立的人臉走路。所以最大的恥辱是卑鄙,最大的悲哀是貧窮。長期處於卑微的地位和惡劣的環境中,批判社會,厭惡名利,詆毀自己不與世爭,不是文人的本願。所以我要去西邊遊說秦王。"
到了秦國後,正好趕上秦莊王項去世,李斯請求充當的舍人,文心侯秦王郭襄;呂不韋非常欣賞他,任命他為郎官。這給了裏斯壹個遊說的機會。他對秦王說:“平庸的人往往失去機會,而大有作為的人,在於他能利用機會,又能狠心。過去,秦穆公雖然稱霸天下,但並沒有向東吞並山東六國。原因是什麽?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諸侯數量多,周朝的道德沒有下降。所以五霸交替崛起,相繼晉升周朝。自秦孝公以來,周朝壹直卑微弱小,諸侯相互兼並。函谷關以東地區被改造成六國,秦奴役諸侯六代。現在諸侯服從秦國就像郡縣服從朝廷壹樣。以秦國的實力和君王的智慧,就像掃去竈臺上的灰塵壹樣,足以消滅諸侯,成就帝業,統壹天下。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如果我們現在懈怠,不密切關註此事,我們將無法吞並王子,盡管他們像黃帝壹樣明智,當他們變得更強大,締結聯盟之約。”秦始皇任命李斯為長史,聽其謀略,暗中派謀士用金玉珍寶遊說各國。如果能買到世界各地的名人,多送禮買;如果妳買不到他們,就用劍殺了他們。這些都是離間諸侯國王公大臣的策略,然後秦王派了壹個優秀的將軍後來攻打。秦王任命李斯為他的客人。
就在這時,壹個名叫的朝鮮人以修建通道的名義來到秦國當間諜,很快就被發現了。秦國的皇室和大臣都對秦王說:“從各諸侯國來侍奉秦王的人,大多都在遊說他們的君主疏遠秦國,要求秦王驅逐所有的客人。”裏斯也在計劃被驅逐的客人之列。所以裏斯寫道:
聽說有官員談到開除柯慶施,我私下認為是不對的。曾幾何時,秦穆公廣納賢才,從西戎找到了魚雨,從東晉楚國的花園裏得到了李希,從宋國迎來了建叔(Ji m: n,減),從晉國招來了皮豹和公孫友。這五個人都不是秦國出生的,但秦穆公很重視他們,吞並了二十多個國家,從而在西戎稱王。秦孝公采納商鞅新法,移風易俗,於是人民昌盛,國家富強,人民願意報效國家,其他國家也誠心投降,打敗了楚魏軍,獲得了千裏之地。到目前為止,政治穩定,國家強大。秦惠王以張儀之計,攻占三川地區,西附巴、蜀,北占,南奪漢中,包括九邑,控制燕國和郢國,東占險要的高程,斷絕良田,進壹步瓦解了六國的縱橫聯盟,使其面向西方,為秦服務,功業不斷。秦的得了(蘇:,尿),廢黜了安侯,驅逐了華陽君,使官職強大,杜絕了私人權貴的勢力,逐漸像蠶吃桑葉壹樣吞並了諸侯的土地,最終奠定了統壹天下的大業。這四位君主都是依靠他國客人的力量。從這個角度看,柯青為秦做了什麽?如果這四位君主拒絕接受客人,疏遠了士人,就會使秦國既不富裕也不強大。
現在,陛下,妳送到昆山的美麗的玉,是後朝的明珠,是和諧的寶石。妳戴著明月珍珠,戴著阿泰的劍,騎著細長的馬,站著翡翠色的旗幟,打著鼓。這些寶物都不是秦國出產的,但是陛下非常喜愛。為什麽?如果壹定要在秦國制造才能使用,那麽夜光玉就不能用來裝飾朝廷,犀牛角象牙制品就不能讓妳享用,鄭國和魏國的美女就不能列在妳的後宮。好馬不能填滿妳的馬廄。江南的金錫不應該用,川西的畫家也不應該用做顏料。如果妳用什麽來裝飾後宮,充當嬪妃,賞心悅目,悅耳動聽,那壹定是來自秦國才使用的。那麽,隨處可見的珍珠裝飾的簪子,珍珠鑲嵌的耳飾,東阿白絹縫制的衣服,華麗的刺繡裝飾,都無法呈現在妳的面前,時尚典雅,美麗文靜的趙女也無法妳的身邊。那些敲打瓦罐、彈奏秦征、拍大腿、發牢騷以達到欣賞要求的,才是正宗的秦樂。箏、韋、桑簡、趙、於、吳、項等都是其他國家的音樂。現在,妳不再彈古箏,而是聽鄭和魏的聲音,而不是敲打瓦罐。原因是什麽?說白了就是為了在妳面前開心滿足耳目的需要而已。然而現在,妳的就業不是這樣的。妳不問這個人能不能用,不問功過。只要不是秦人,都開除,只要是柯青,都開除。這樣,陛下看重美色、音樂、珍珠、寶玉,輕視人才。這不是統壹天下,降伏諸侯的辦法。
聽說地大物博五谷豐登,國家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軍隊強大時戰士英勇。所以泰山不排斥土,所以能堆那麽高;河海不挑剔小溪,所以能變得那麽深那麽寬;只有成就了王業的人不拋棄普羅大眾,才能彰顯其德性。所以無論東南西北,百姓不分此國彼國,壹年四季莊稼豐饒,鬼神賜福。這就是五帝三王天下無敵的原因。如今陛下棄民助敵國,擊退賓客,使其為其他諸侯國建功立業,以致天下英才而退不敢西進,止步不敢進秦國。這正是人們所說的“借兵器於敵,送糧食於賊”!
非秦國出產的物品是很值得珍惜的;很多非秦出身的士子都願意效忠。現在,妳驅逐客臣助敵,害民助敵,對內削弱自己,對外與諸侯結下仇怨。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就不可能使國家安全。
於是,秦王廢除了逐客令,恢復了李斯的官職,最後采納了他的策略,官職也升為廷尉。20多年後,終於統壹天下,尊稱國王為“皇帝”。皇帝任命李斯為宰相。並拆毀各國郡縣城墻,銷毀各地武器,並表示不再使用。以至於秦國沒有壹寸圍地,也沒有立皇帝的兒子或兄弟為王,更沒有立功臣為諸侯,使國家從此再無戰禍。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在鹹陽宮設宴款待群臣,周博士等人稱贊秦始皇武威聖德。齊人春諫曰:“聽說商朝、周朝統治千余年,分封兒女、英雄為臂膀。現在的陛下,雖然妳統壹了天下,但妳的孩子還是普通人。如果田昌和劉清奪權篡位,朝中沒有得力助手,誰來救他們?我從來沒有聽說過壹個朝代不吸取古代經驗而長期統治的。現在周等人是當面奉承妳加重妳的錯誤,不是忠臣。”始皇帝把這個論點留給了李斯,李斯認為很荒謬,於是棄之不用,上書皇帝:“古時候天下大亂,互不服從,諸侯共起。壹般輿論贊揚古代否定當代,裝飾壹些浮誇的文字來擾亂社會的現實。人們都認為他們自己的學校是最好的否認皇帝的政策和法令。現在陛下統壹天下,明辨是非,尊海皇。然而,百家爭鳴的各種學派壹起武斷地批評朝廷的法律制度。當他們聽說朝廷命令他們的時候,他們立刻從自己學校的角度進行討論。當他們回家時,他們不滿意。出門在外,大街小巷議論紛紛,批評國君博取名聲。他們認為與朝廷不同是壹種高技能,並帶領下層民眾制造誹謗。這樣下去不加禁止,上面君主的威信就會下降,下面的私幫也會形成。所以,還是禁止的好。我要求把所有人的詩集、書籍、百家著作統統掃掉。命令下達30天後,如果還有人不服從,就被判嚴刑拷打,強制勞動造城。沒有清除的是醫藥、占蔔、種植方面的書籍。要學法律法規,就以官為師。”秦始皇批準了他的提議,沒收了《詩經》、《尚書》和諸子百家的著作,讓百姓無知,讓世人無法用古代的東西來批判現在的朝廷。法制的培育,法規的制定,都是從秦始皇開始的。統壹文字,在全國各地修建離宮。第二年,始皇帝四巡,平定四面八方的少數民族。裏斯在這些措施上做了很多努力。
李斯的長子李佑擔任三川郡守。他的兒子娶了秦國的公主,他的女兒嫁給了秦國的皇子。三川郡守李佑請假回鹹陽時,李斯在家設宴,百官都去給李斯敬酒。門前有數千車馬。李斯由衷地嘆了口氣,“唉!我聽到荀卿說,“不要做得太過分”。我,李四,本是上蔡的壹介平民,大街小巷的壹介百姓。皇帝不理解我,就把我提拔到這麽高的位置。現在做臣子的都沒有我高,可以說是富貴榮華的最高境界了。可是,事情發展的極端就要衰落了,我還不知道最後會怎樣呢!”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十月,遊會稽山,沿海岸北上,到達瑯邪山。丞相李斯、中車府太尉趙高、傅等隨行。秦始皇有20多個兒子。長子伏肅多次被皇帝勸服。始皇帝派他到商縣監軍,蒙恬任大將軍。小兒子胡亥很疼愛,要求陪讀。始皇帝同意了。其他的兒子都沒有跟來。
今年七月,秦始皇到達沙丘,病得很重。他命趙高給兒子傅肅寫了壹封信,說:“把軍隊交給蒙恬,去鹹陽辦喪事,然後埋葬。”書信被封,但還沒交給使者,秦始皇就死了。趙的作品中有書信和印章。只有最小的兒子胡亥,宰相李斯和趙高,還有五六個信得過的太監知道始皇帝死了,其余的官員都不知道。李斯以為皇帝死在外面,太子也沒有正式立下,於是保守秘密,把始皇帝的遺體放在既能保暖又能通風納涼的車裏。官員們照例上場獻食,太監批準官員們假借皇帝的名義從車上上場。
趙高於是扣留了始皇帝給傅肅的聖旨,對兒子胡亥說:“皇帝死了,沒有立所有的兒子為王,而是把聖旨給了長子傅肅。長子到了就當皇帝,妳卻連大小封地都沒有。我該怎麽辦?”胡亥說:“就是這麽回事。我聽說明智的君主最了解他的臣民,明智的父親最了解他的兒子。我父親去世的時候,並沒有下令分封士人。我還能說什麽呢?”趙高說:“不是這樣的。當今世界的權力,無論誰生誰死,都掌握在妳我李斯手中!我希望妳仔細考慮壹下。更何況,控制諸侯和順從別人、統治別人和被別人統治不是壹回事!”胡亥說:“廢兄立弟,不義;違抗父旨,畏死,是不孝;靠別人的幫助來做成是無能的。這三件事太離譜了,天下人都不會服從。我必自苦,國必亡。”趙高說:“我聽說商湯和吳州殺了他們的君主,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稱贊他們的行為是道德的,不是不忠。魏軍殺了他的父親,魏國人稱贊他的功績。孔子這樣記載,不是不孝。更何況大事不能細枝末節,德行上也不需要壹次又壹次的卑微。農村的風俗不壹樣,官員的工作方法也不壹樣。所以,擔心小事,忘記大事,必然會導致日後的災難;關鍵時刻猶豫不決的人,將來壹定後悔。果斷大膽地去做,甚至避開鬼神,妳將來壹定會成功。我希望妳照我說的做。”胡亥嘆了口氣,說:“現在皇帝已經死了,喪事還沒有辦完,怎麽能用這件事去問丞相呢?”趙高說:“時間,時間太短,無法計劃!我就像拎著幹糧沖向快馬,生怕耽誤了時機!”
胡亥同意趙高的意見後,趙高說:“如果不和丞相商量,恐怕事情還不會成功。希望能替妳和首相商量。”趙高對丞相李斯說:“始皇帝死的時候,給了他的長子傅壹封信,命他參加在鹹陽舉行的葬禮,並立他為繼承人。聖旨未送,皇帝駕崩,至今無人知曉。皇帝給他長子的詔書和傅Xi都在胡亥手裏,讓他做太子只是妳我之間的壹句話。妳認為我們應該怎麽做?”李斯說:“妳怎麽能說出這種亡國的話!這不是作為部長應該討論的事情!”趙高說,“妳自己估計吧。和蒙恬相比,誰更有能力?誰更值得稱贊?誰是不犯錯誤的深遠?世界人民更支持誰?誰和長子傅肅關系更好?”李斯說:“我這五方面都不如蒙恬,可妳為什麽對我這麽苛刻?”趙高說:“我本來就是太監的奴才。我有幸帶著我熟悉的監獄法文書進入秦公。我已經管了20多年了。沒見過被秦王罷官的宰相被封爵傳給下壹代,結果都以被殺告終。如妳所知,皇帝有二十多個兒子。長子傅肅剛毅勇敢,信任並善於激勵士子。他即位後,必須起用蒙恬為丞相。很明顯,妳是不能帶著童侯的印章退休回國的。我奉皇上之命教育胡亥,讓他學幾年法律。我沒見過他犯任何錯誤。他富有同情心,誠實善良,鄙視金錢,尊重學者,心靈美但不善言辭,盡最大努力尊重智者。秦始皇的兒子中,沒有人能追上他,能做繼承人。想好了再決定。”裏斯說:“妳最好做妳該做的事!我李斯只是執行皇帝的遺詔,我的命運是上帝安排的。我能考慮和決定什麽?”趙高說:“看來,和平可能是危險的,危險可能是和平。面對安全不早做決定,怎麽可能是智者?”李四說:“我,李四,本來是上蔡街的壹個老百姓。承蒙皇帝提拔,我被任命為丞相,被封為童侯,我的子孫後代都受到了尊敬和優待。這就是為什麽皇帝給了我國家安全和生存的重任。我怎麽能辜負他的重托呢?忠臣不怕死不努力,孝子不因過度勞累而損害身體。作為朝臣,他們各司其職。請不要再說了,也不要讓我李斯犯罪。”趙高說:“聽說聖人不循規蹈矩,而是順應變化,順應潮流。當他們看到跡象時,他們可以預測根源和目的地。
而且事情都這樣了,哪裏還有什麽不變的道理!如今天下的權力和命運都在胡亥手裏,我趙高能猜到他的心思。更何況,由外伏內是造反,由下伏上是造反。所以秋霜壹落,花草雕零,冰雪消融,萬物重生,這是大自然的必然。妳怎麽沒看到這些?"李斯說:"聽說晉朝換諸侯,三代不寧;齊桓公兄弟爭奪王位,兄弟被殺;商周殺親不聽臣下勸諫,都城淪為廢墟,危害國家;這三件事都是違背天意的,也是祠堂裏沒人祭祀的原因。我,裏斯,還是個人。我怎麽能參與這些陰謀呢?”趙高說:“和齊新在壹起,事業才能長久;內外配合壹致,就不會出錯。如果妳遵循我的計劃,妳將長期保護侯爵,它將代代相傳。妳必須擁有不朽的王子喬和赤松子的長壽,以及孔子和墨子的智慧。現在放棄這個機會,不聽我的勸告,肯定會害了後人,這就夠寒心的了。善於為人,相機而動的人,可以化災為福。妳想幹嘛?”李斯在天空中籲了口氣,流著淚嘆道:“唉!偏偏在亂世,既然不能至死不渝,那我將命運寄托在哪裏!”於是李斯聽從了趙高的話。趙高向胡亥報告:“我奉太子之命,通知丞相李斯。他竟敢違抗命令!"
於是他們壹起商議,偽造了秦始皇給丞相李斯的信,立胡亥為太子。他為長子傅肅偽造了壹道聖旨,上書:“我周遊列國,到處向名山之神祈禱祭祀,以求長壽。現在傅肅和孟田將軍率領幾十萬軍隊駐守邊疆十幾年了,也無法前進。但是,士兵中有許多人傷亡,他們沒有做出任何貢獻。他們反而多次寫信直言不諱地詆毀我的所作所為。因為不能罷官,不能以太子身份回京,所以日夜憤懣。傅肅作為壹個沒有孝心的兒子,用劍自殺了!蒙恬將軍和傅肅壹起出去了。如果我們不糾正他的錯誤,我們也應該知道他的計劃。為臣不忠,舍命共赴自殺,把軍隊交給副將軍王力。”用皇上的聖旨封了聖旨,讓胡亥的公人把聖旨帶到尚軍交給傅肅。
使者到了,打開聖旨,傅肅哭了起來,進裏屋自殺。蒙恬攔住了傅肅,道:“皇上離家在外,卻沒有立太子。他派我帶領三十萬大軍鎮守邊疆,兒子擔任軍監。這是世界上的壹項重要任務。現在只有壹個信使來了,妳馬上就自殺。妳怎麽知道這裏面沒有假?希望妳能再問壹次。等有了答案再死也不遲。”信使壹再催促。傅肅心地善良,對蒙恬說:“壹個父親命令兒子去死,還能要求什麽?”立刻自殺。蒙恬不肯自殺,使者馬上把他交給法官,關押在揚州。
使者回來報告,胡亥、李斯、趙高都很高興。到達鹹陽後,宣布喪事,太子胡亥被立為帝二。趙高被任命為大夫,經常在宮中侍奉皇帝,掌握大權。
秦二世在宮裏閑著沒事幹,就把趙高叫來商量,對趙高說:“人活在世上,就像六匹好馬飛越壹個山溝那麽短。既然我已經統治了世界,我就要滿足壹切耳目的欲望,享受壹切我能想到的樂趣,讓國家太平,讓人民幸福,永遠保護國家,這樣才能享受我的生活。這個想法能行得通嗎?”趙高說:“這對於賢明的君主是可以的,對於糊塗的君主應該是忌諱的。我冒昧的說壹句,我不怕斬首。請稍微註意壹下。諸位先生大臣對沙丘的情節有所懷疑,而這些先生是妳們的兄弟,這些大臣是先帝安插的。現在,陛下,妳剛剛登上王位。這些人有怨氣,有不滿,但又怕他們鬧事。更何況,雖然蒙恬死了,而蒙毅還在出山,我怕會有不好的結果。陛下,妳怎麽能為這個取樂?”我說,“我們能做什麽?”趙高說:“實行嚴刑峻法,凡是違法和有牽連的,壹律殺光,直至滅絕。殺了當朝的大臣,離間妳的兄弟姐妹,讓貧者富,卑微者貴。把始皇帝的舊臣都消滅掉,重新任用自己信任的人,把他們留在身邊。這樣他們才會發自內心的感激妳,鏟除禍害,杜絕陰謀。大臣中沒有壹個人得不到妳的恩情,承受不了妳的恩情,陛下可以高枕無憂,自得其樂了。沒有比這更好的主意了。”二世認為趙高的話是對的,於是又修改了法律。於是王孫有罪,就把他們交給趙高,命他審判,繩之以法。殺了大臣孟毅等人,十公子在鹹陽街頭斬首,十二公主在都縣被劈肢處死。財物未歸皇帝,連帶受罰者不計其數。
兒子想出去逃命,怕被門下斬首,於是寫道:“先帝在世時,入宮時賜食,出宮時賜乘。皇帝內殿的衣服是始皇帝給我的;宮裏馬廄裏的寶馬也是先帝給我的。我應該和先帝壹起死,但我沒有。這是我作為大臣的不孝之命和不忠。而不忠的人沒有理由活在這個世界上。請允許我與先帝同歸於盡,希望能把我葬在驪山腳下。只求皇上發發慈悲,答應我。”書打完後,胡亥很高興。他把趙高叫來,把書上的說明給他看,說:“這能說是無可奈何嗎?”趙高說:“大臣們整天擔心自己的死,怎麽會圖謀謀反!”胡亥答應了公子高的請求,給了他幾百塊錢陪葬。
當時的法律和刑罰越來越殘酷,大臣們自己都害怕,很多人都想造反。二是修建了阿房宮,修了直路和飛奔路。於是,賦稅越來越重,兵役沒完沒了。於是,陳勝和光武,這兩個從楚國來保衛邊境的士卒,揭竿而起,造反了,壹直到了廬山以東。英雄壹擁而上,自立為諸侯,造反反秦,其軍隊直到攻下洪門才撤退。李斯多次想找機會進諫,但朱尼爾不允許。相反,二世責怪李斯說:“我有個看法,是聽韓非子說的。'堯治天下,堂僅三尺高,橡木椽子不用削,茅草屋頂不用修。即使是酒店的住宿條件也不會比這更艱苦。冬天穿鹿皮大衣,夏天穿亞麻布,做飯吃粗米,喝湯吃野菜,用土鍋吃飯,用土碗喝水,就算是看門人的生活也不可能比這更冷。於霞挖了龍門,開了夏水道,疏浚了許多河流,曲折修築了許多堤防,使積水被引入海中。大腿上沒有白肉,小腿上沒有毛,手掌和腳掌上有厚厚的繭,臉色黝黑。最後精疲力竭,葬於會稽山。即使是奴隸的勞動也不會比這更糟。但是,視統治世界為不值得的人的目的,就是為之煩惱,住招待所壹樣的宿舍,吃看門人的飯,幹奴隸幹的活?這些事是能力低的人做的,不是聰明人做的。那些有智慧的人在統治世界的時候,只是利用世界上的壹切來滿足自己的欲望,這就是他們把統治世界視為不配的原因。人們說,壹個聰明的人壹定能穩定世界,統治所有的人。如果他連自己的利益都不能得到,他怎麽能統治世界呢?所以我才要胸懷大誌,永遠享受這個世界,不受傷害。我該怎麽辦?李斯之子李佑為三川都督,等起兵西犯,往來不絕。打敗並驅逐了光武等人的軍隊後,張寒先後派使者到三川調查,並指責李斯處於“三公之位”,為何放任盜賊橫行到這種地步。李斯很害怕,又把爵位俸祿看得很重,不知如何是好,只是意順二世的心意,想得到寬容,於是寫信回答二世說:
壹個明智的君主,必然是壹個能夠充分掌握君主之道,行使監督下屬的統治的君主。嚴監督下,則百官不敢盡忠報效君主。這樣壹來,君主和臣子的職責壹旦確定,上下級關系的準則也就明確了,所以無論有沒有人才,天下人都不可能盡心盡力為君主服務。所以君主可以不受任何約束的統治世界,享受極致的快感。壹個英明的君主,怎麽會看不清楚這壹點!
所以沈步海先生說:“不懂得放縱自己於世,那叫以世為己枷鎖。”沒有別的意思,只是說妳不怪妳的蝦兵蟹將,但是妳像姚、於壹樣,為天下人民努力,所以妳稱之為“枷鎖。”妳不能學沈不海和韓非的高明法術,實行監督和責任的措施,讓自己和全世界都過得舒舒服服,開開心心的,而只是白白操心,為人民努力工作,那就是人民的奴隸,而不是統治世界的皇帝。什麽是值得尊敬的?讓別人為自己而死,自己就光榮,別人就卑微;讓自己為別人奉獻,自己才會卑微,別人才會尊貴。所以,付出生命的人是卑微的,接受生命的人是高貴的。從古至今,沒有這樣的。自古以來,我們尊敬聖賢,是因為被尊敬的人本身就是高尚的;我之所以討厭無良之人,是因為無良之人卑微。姚和余都是把自己奉獻給了世界的人,以世俗的評價來尊重他們,也就失去了尊重先賢的本意,可以說是大錯特錯。說姚和余把世界當成自己的“枷鎖”不合適嗎?這是壹個無可指責的過錯。
所以韓非先生說“慈母必養浪子,嚴主無強奴”。原因是什麽?這是嚴懲的必然結果。所以商鞅新法規定,在馬路上撒骨灰的人會被判刑。在道上撒骨灰是輕罪,加罰是重刑。只有明智的君主才能嚴懲輕罪。輕罪重罰,更別說重罪了。所以人民不敢違法。所以韓非先生也說:“幾尺帛,壹般人見了就拿走,幾百美金也不拿走。”並不是因為普通人貪婪,幾尺絲綢的價值極高。也不是因為偷腳這種高尚的行為,貶低了百金重利。原因是壹旦被抓住就會隨意處罰,所以小偷不敢抓住白金;如果處罰不堅決執行,那麽壹般人是不會放棄幾尺絲的。所以五尺高的城墻在婁機不敢輕易得罪;泰山高壹百尺,瘸腿牧羊人卻敢在上面吃草。難道婁機爬上五英尺高的墻很難,但壹個瘸腿的牧羊人爬上壹百英尺高的泰山卻很容易嗎?這是因為陡峭和平緩之間的情況不同。明智的君主之所以能長期執政,獨攬天下利益,並不在於他們有什麽特殊的方法,而在於他們能獨攬大權,善於監督責任,對違法的人壹定嚴懲不貸,所以大家都不敢違反。現在如果不制定預防犯罪的措施,效仿慈母養害群之馬,那就太不了解上壹代聖賢的理論了。不能實行聖人治天下的方法。除了做世界的奴隸,妳還能做什麽?這不是壹件可悲的事情嗎!
更何況節儉正直的人在朝服役,那種荒唐放肆的樂趣就要停止了;勸陳說,如果身邊講道理的朝臣插手,他們肆無忌憚的思想就會收斂;烈士殉難的行為是世人推崇的,他們沈迷的娛樂會被拋棄。所以,賢明的君主能夠把這三種人排除在外,並壟斷統治權力來控制順從的官員,建立嚴密的法制,所以他是高貴的,強大的。壹切明智的君主都可以逆世界而行,顛倒民風,拋棄他所厭惡的,建立他所喜歡的,所以他活著的時候才有貴族的權力,死後才有明智的謚號。也正因為如此,賢明的君主才是集權專制的,才使得權力不落入他的爪牙之手,才能夠斬斷仁義之路,堵住遊說之口,閉眼讓自己獨斷專行,才不會被仁義之人的行為所動搖,才不會被勸諫之論所迷惑。所以,我們可以獨擋壹面,為所欲為,沒有人敢反抗。像這樣,那麽我們就可以說學習了申不害和韓非的統治技巧,學習了商鞅的法制。沒聽說過法治、法治學得好,明了,天下就會大亂的這種事。所以有人說:“帝王之治,簡單易行。”只有明智的君主才能做到這壹點。如此,可以說監督和責任才能真正落實,才能讓諸將無離婚,天下才能安定,天下才能有君主的尊嚴。君主有尊嚴,監督和責任才能嚴格落實,君主的欲望才能得到滿足,國家才能富強,國家富強後君主才能享受更多。因此,壹旦監督和責任的藝術建立起來,君主就可以滿足任何欲望。亡羊補牢,為時已晚,君民怎敢謀反?這樣,我們可以說掌握了皇帝的統治,也可以說明白了控制諸侯的方法。就算沈步海和韓非復活,也超越不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