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自然哲學的醫學模式:出現於公元前3000年左右。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開始認識到人體的物質基礎和疾病的客觀屬性。以中國古代中醫提出的“天人合壹”思想和古希臘希波克拉底等人提出的“津液說”為代表。
3.生物醫學模式:人們從生物學和醫學的聯系的觀點來理解生命、健康和疾病。在對健康和疾病的認識中,人們認為健康是宿主、環境和病因之間的動態平衡,如果這種平衡被破壞,就會發生疾病。這種維持動態平衡的醫學理念所形成的醫學模式,就是生物醫學模式。
4.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美國羅切斯特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和內科教授GL在《科學》雜誌1977發表了壹篇題為《需要壹種新的醫學模式》的文章;對生物醫學的挑戰”,批判了現代醫學即生物醫學模式的局限性,指出這種模式獲得了教條主義的地位,不能解釋和解決所有的醫學問題。
美國擴展信息1977?羅切斯特大學精神病學和內科教授?恩格爾首先提出用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取代生物醫學模式。
他指出:“為了了解疾病的決定因素並實現合理的治療和保健模式,醫學模式必須考慮到病人、病人生活的環境以及社會為應對疾病的破壞性影響而設計的補充系統,即醫生和保健系統的作用。”
也就是說,人們對健康和疾病的理解,不僅包括對疾病的生理解釋,還包括對患者(心理因素)、患者所處的環境以及幫助治療疾病的醫療衛生保健體系的理解。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醫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