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
甲骨文又稱“文琪”、“甲骨文”、“殷墟”或“龜甲獸骨”,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早的成熟文字體系,是漢字的源頭,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商代早期甲骨文遺存主要見於鄭州商城,商代晚期以安陽殷墟為代表。
甲骨文是商代晚期最重要的文字。考古發現表明,這裏有大量的甲骨,有10萬多塊。內容主要是商王室的占蔔記錄,也可以看出很多國家部落的族徽都有命名。甲骨文約有4000字,反映了書寫符號系統的基本構成。
相對於《說文解字》建立的古文字定型符號體系,甲骨文已經具備了多種類型的漢字構形,包括傳統“六書”中的“四形”,即象形、表意、會意、形聲字,這表明在商代晚期,以甲骨文為代表的漢字已經基本確立了構形模式,構形體系也逐漸發展成熟。
從字形構成、象征程度、書寫形式和功能等方面可以看出。商代晚期的甲骨文是壹種發展時間長、結構成熟、功能完備的文字符號系統,是可以確定漢字進入成熟階段的系統而完整的文字樣本。
金文:
金文是漢字的壹種書法名稱,指的是殷商、周代鑄在青銅器上的銘文,也叫鐘鼎文。商周是青銅器時代,以鼎為代表的禮器,以鈴為代表的樂器,“鐘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
中國在夏朝進入青銅時代,煉銅和青銅器制造技術非常發達。因為周朝稱銅為金,青銅器上的銘文稱為“金文”或“吉祥文字”;因為這種青銅器上鐘鼎上的文字數量最多,所以過去被稱為“鐘鼎文”。
金文的應用時期約為800年,從商朝末年到秦滅六國。據容庚的《金文辨》記載,金文共有3722處,其中2420處可以辨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