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寒繼承了他父親的做法,盡力加強意識形態統治。建國四年(公元79年),他親自在白虎關召開儒生會議,討論對詩、書、易、禮、春秋等五經的不同看法。最後他親自裁決誰對誰錯,規定以後所有的講師都必須按他的意見說話。他把《自虎觀會議紀要》交給當時著名的歷史學家、文學家班固整理,寫成《自虎依桐》壹書。
班超的哥哥班固寫了《韓曙》,這是西漢時期繼司馬遷的《史記》之後的第二部著名的史書。《漢書* * *百篇八十多萬字,記錄了從漢高祖劉到王莽篡漢200多年的歷史。班固還擅長寫賦。當時有人對建都洛陽表示不滿,希望遷至西漢都城長安。班固反對遷都長安。他為此事專門寫了壹篇文章《兩都賦》。賦的內容是兩個人的對話,壹個是長安人,壹個是洛陽人。長安人誇長安多好,應該是首都;洛陽人說帝魂在洛陽,洛陽應該是都城。最後,洛陽人說服了長安人,他們同意把都城建在洛陽。班固的《雙城賦》是當時頗有影響的文學作品。
與班固差不多同時代的,還有壹位反對專制統治的唯物主義思想家,名叫王充。他違背了白虎觀大會的要求。王充是會稽上虞(今浙江上虞縣)人。他從小就聰明勤奮。他六歲開始讀書寫字,八歲被送到家鄉的書店。他的學習成績壹直很優秀。二十歲時,王充到洛陽太學讀書。當時班固的父親班彪正在國子監講學。王充虛心向班彪學習了很多。但是王充並不滿足於他在講堂裏學到的東西。他經常在業余時間找其他書來讀。時間長了,他幾乎讀完了國子監收藏的所有書籍。於是他去洛陽街的書店尋找各種新書。王充很窮。他找了壹本新書,買不起,只好站在書店裏看。王寵讀書很專心,記憶力特別強。壹本新書看壹遍,他就能背出主要內容。就這樣,他看了很多新書,學到了很多書本知識。
王充在洛陽太學讀書幾年,看到當時政治腐敗。他不想做官,回了老家。後來雖然在縣裏和縣裏做過秘書,但時間都不是很長。王充的老鄉曾向張魏極力推薦他,說他的學問不亞於孟子和司馬遷。張皇帝也有意請王充做官,但王充說自己有病,不肯去。他寧願在家寫書。
王充花了幾年時間寫了壹本名為《論衡》的書。他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在自己臥室和書房的窗臺、書架、山洞裏,到處放著筆、刀、竹簡,為的是集中精神,閉門不出,拒絕社交。他壹遇到值得記錄的東西,就趕緊刻在竹簡上,作為寫書的素材。為了寫《論衡》,王充收集的資料存放在幾個房間裏。他寫的這本書不僅觀點新穎,而且材料豐富,令人信服。
《論衡》的主要內容是宣揚唯物主義和無神論,書中駁斥了許多迷信說法。當時有迷信思想的人舉了個例子,說:春秋時期,有個楚惠王。有壹天,他吃酸菜,發現裏面有壹條水蛭(俗稱水蛭)。如果他挑出這條水蛭,廚師將被處死。他可憐廚師,悄悄地把水蛭和酸菜壹起吞下去。到了晚上,楚惠王解開了凳子,不僅把螞蟥解脫了,還治好了原來的胃痛。他們說這是“善有善報”的證明。
王充用科學的理由批判了這種荒謬的說法。他說:為什麽楚惠王能吞下水蛭,用糞便解決?那是因為人胃裏的熱度高到水蛭受不了。太熱了,他們大便就出來了。至於楚惠王肚子疼,那是因為肚子裏有淤血,水蛭就是愛吸血。水蛭在楚惠王肚子裏還沒死的時候,就把他肚子裏的淤血全吸光了。這樣,楚惠王的病自然就好了。這件事只能算是偶然的巧合,而不是“善有善報”。王充對這件事的解釋,雖然不完全符合今天的科學道理,但在當時是非常了不起的。
還有壹次,天雷打死了壹個人。有迷信思想的人出來宣傳這是壹個做了錯事的人,所以雷公殺了他,這是“惡有惡報”。王充聽到這裏,親自去現場觀察。他看到死者頭發燒焦,身上有燒焦的味道。於是他解釋說,打雷的時候有閃電,閃電就是火。打雷其實是天火的壹種。被閃電打死的人被天火燒死。這也是偶然現象。天上沒有雷公,更別說因果報應了。
在王充寫的《論衡》壹書中,有很多這樣破除迷信,宣傳唯物主義的東西。《論衡》壹書可以說是1世紀的壹座智慧燈塔,它的光芒刺破了中國封建社會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