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的《詩集傳》中提到了第三章“比興”和第四章“比興”,意思是這兩章都是以抒情為主,詩歌都是以桑樹興,從詩人的青春美貌到他的衰微沒落,同時揭示了男人對她愛慕到厭惡的過程。“桑葉未落,其葉必旺”,用滋潤明亮的桑葉比喻女人美麗的容顏。“桑葚落了,卻是黃落了”,用桑葉的枯黃落來比喻女性的憔悴和被遺棄。“在摘了鴿子的xi,沒有糧食的桑葚;如果妳是女人,妳會和文人無後顧之憂,然後妳會說“不要吃鴿子的桑葚來復興下壹句”(《詩集傳》)。桑葚是甜的,吃多了容易醉;愛情是美好的,但迷戀愛情的人容易被欺騙。壹個沈溺於愛情的男人還是可以解脫的。女人壹旦墜入愛河,就無法擺脫。這是多麽痛苦的語言啊!從綠色的桑葉到黃色的桑葉,既展現了女性由盛到衰的年齡,也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壹般認為女性結婚三年,但還有另壹種解釋:“三歲,很多年。“按‘三’是虛數,而且有很多字,實際上不是三年。”(程軍營《詩經》)其實是指夫妻關系在這幾年裏逐漸分崩離析,最終破裂。女子只好再次坐進車裏,渡過冰水,回到家人身邊。她想了壹遍又壹遍,沒有任何錯誤,只是男方的“兩三德”。在這裏,女人用反思的口吻回顧自己的婚後生活,尋找被拋棄的原因,最後得到壹個教訓:在以男人為中心的社會裏,只有癡情的女人,心碎的人。
詩的第五章敘述了被傅拋棄前後的情況。前六句繼承上壹章“自憐,三歲可憐”,彌補做女人多年的苦難。她早起晚睡,努力工作。壹旦她的生活變得更好,她的丈夫就變得暴力和殘忍。“暴力”這個詞可以讓人聯想到丈夫猙獰的面孔,女主角被虐待的場景。最後四句寫她回娘家後被哥哥們冷嘲熱諷。《詩傳》解釋此雲:“蓋從人而不為其兄所恨,故棄之而歸,無兄弟之同情。不可避免的是被指責,但他只是在哀悼自己。”說女主角“淫蕩”是不夠的;但其他的話可以幫助讀者理解她當時所承受的精神壓力以及由此產生的內心矛盾。
第六章《賦與比興》,以抒情的方式敘述。他們相愛的時候有說有笑。男人“發誓”會白頭偕老。但他還沒老就有了怨恨,而且是無法挽回的。這裏用了兩個比喻:浩瀚的湯裏,總有水的銀行;廣闊而連續的沼澤也是邊緣地帶。言下之意是:為什麽我的痛苦沒有結束?《詩傳》指出“此盛”,其實比中國更盛。詩人用這兩個比喻,強烈地表達了自己的怨恨,訴說了拋棄妻子的無盡痛苦。為了擺脫這些痛苦,她下定決心斷絕與男方的感情聯系:“想也沒用!”從此以後,我不希望他改變主意。算了,算了。但是她真的能做到嗎?方雨潤想:“話雖已說出口,心怎能忘?”(原始詩經)是的,從這個女人壹直愛的性格來看,她不可能在感情上和男人壹刀兩斷。這就是今天常說的悲劇性格。
馮偉莽,國風,出自《詩經》。它是先秦時期華夏民族的壹首民歌。***6章,每章10句。這是壹首長詩,寫的是壹個女人拋棄了妻子,坦白了自己的婚姻悲劇。詩中的女主人公懷著巨大的悲傷回憶起愛情生活的甜蜜和婚後被丈夫虐待和拋棄的痛苦。全詩共六章。第壹章,我講述了我的初戀決定了我的婚姻。第二章描述他墜入情網,沖破媒妁之言的束縛,嫁給了自保;在第三章中,她告訴壹群年輕美麗的天真少女不要沈溺於愛情,並指出了男女之間的不平等;第四章,表達對自我保護的怨恨,指出這不是女人的錯,而是自我保護的任性;第五章,接下來的壹段敘述,描述了她婚後的操勞和虐待以及哥哥的嘲笑和自傷的不幸;第六章描述了童年的相愛和今天的背離,痛斥了自我保護的虛偽和欺騙,堅定地表達了自我保護的感情。這首詩通過棄婦的自述,表達了她的悔恨和堅決的態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會對女性在愛情和婚姻中的壓迫和摧殘。《詩經》是中國文學史上第壹部詩歌總集。它對後世詩歌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古典文學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