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人從無到有到達人生巔峰後,突然經歷了壹次自由落體式的潰敗,最後因為心魔而自殺。這樣的傳奇有很多,比如20世紀70年代的好萊塢喜劇演員弗雷迪·普林茲,前白宮顧問文斯·福斯特,傳媒大亨羅伯特·麥克斯韋,美國制片人大衛·貝吉爾曼。但是,他們的心理問題並不是我所說的疲憊。根據我20多年的研究,疲憊往往是由不斷的瑣事引起的,癥狀多為“成功前的焦慮,成功後的倦怠”,即妳努力實現了目標,期望生活有所改善,但結果並不如妳所願。
這種情況比沒有實現目標,實現目標後才發現並沒有帶來預期的改變還要糟糕。面對失敗,妳總是可以回到起點,“再試壹次”,而這將激勵妳繼續前進。但面對成功,妳只能問自己“就這樣了嗎?”沒有第二次重新開始的機會。我們總是對成功期望過高,所以常常失望。
為什麽很多成功人士都是酒鬼?很多年前,我還不到進入酒吧的法定年齡,但喝酒對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那時候,我十五歲。對於那個年紀的男生來說,沒有對象的周末最好的方式就是聚在壹起喝個爛醉,以此來逃避孤獨。壹天晚上,我喝了太多的雞尾酒,感到頭暈。我跌跌撞撞地回家,吵醒了父親。父親用嚴厲但充滿關懷的語氣給我建議:“兒子,我希望妳多做些有用的事。”要知道,只有懶人才會喝醉;只有沒有工作,照顧不了家庭的人才會喝醉。我希望妳會成為壹個成功的有貢獻的人。妳聽到了嗎?不要做壹個無所事事的人。」
我永遠忘不了父親那天說的話,因為我惱羞成怒,壹直在想他那句“只有閑人才會喝醉”壹定是錯的。但出於對他的喜愛和尊重,我相信他說的壹定有壹定道理,但我不敢茍同,因為根據我自己的觀察,有些不“閑”的人經常會喝醉。在我決定研究成功人士酗酒的原因之前,我遇到了兩個更極端的案例,這讓我相信成功和酗酒之間有壹種奇怪的關系。第壹例發生在美國紐約長島附近舉行的婚禮和成年禮上。
如果妳對長島南岸的奢華生活毫無概念,我來描述壹下美國上流社會的聚會場景:除了成年人的六道菜晚餐和無限量飲料,成人禮還會為未成年人和他們的朋友準備許多其他娛樂節目,如彈球機、搖滾樂隊、卡通人物、小醜和魔術師。有些甚至邀請肚皮舞者來表演。婚禮就更誇張了:桌子中間通常放著兩打長莖玫瑰,許多管弦樂隊或管弦樂隊的表演也是家常便飯,就像情侶和家人經常換衣服壹樣。有攝像師和攝影師同時拍攝,聽起來很奇怪。他們還邀請了素描藝術家和算命師。
沒多久我就得出結論,參加這些狂歡盛宴的人並不是所謂的“閑人”。說得好聽點,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當地的精英。他們慶祝這種事情的方式就是喝醉。在過去的五年裏,我因為工作的原因參加過很多高檔的雞尾酒會,見過十幾個西裝革履的男人大打出手的場面,也見過很多衣冠楚楚的情侶在公共場合大吵大鬧。我曾經定期和壹些酗酒者交談,但直到我讀研究生的時候,我才意識到和這些人的交談成了我研究“成功人士更喜歡物質濫用”的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