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人類無法理解許多自然現象,如風、電、雷、雨,所以他們都把它們歸功於神。原始人類出於敬畏,對神靈載歌載舞,表達人們的期望——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等等。這就是詩歌的起源。
第二,詩歌的發展
早在西周和春秋時期,就出現了大量精美絕倫的民歌,大多與勞動生產中的男女愛情有關。當時的統治者為了了解民風,積極收集這些民歌,編成集子,產生了中國第壹部詩集。
魏晉時期,撐起當時詩歌文化的是建安的三曹、七子,也就是所謂的建安風。他們大多表達了人生苦短,壯誌難酬,悲苦宏大,具有非常鮮明的個人魅力特征。
隋唐時期,詩風達到了壹個新的高峰。初唐有四大傑出人才。後來到了武則天時期,宋和沈全啟經過不斷的研究發現,詩歌如果按照壹定的音階規律來寫,會取得更好的音響效果,於是就為絕句的格律問題奠定了基礎。
中晚唐時期,許多詩人開始寫詞,為宋詞的產生鋪平了道路。
五代十國時期,基本上沒有好詩,但有李煜、嚴豐這樣的詞學大家,晚唐的大家。後來過渡到宋代,歐陽修、蘇東坡、柳永、李清照、辛棄疾等。再次將宋詞推向了壹個藝術高峰。
擴展數據:
唐朝是詩的國度,詩人輩出。比如被譽為“初唐四傑”的、楊炯、陸、羅;以邊塞詩著稱的岑參、高適、王之渙;孟浩然,以山水詩聞名;尤其是詩仙李白,詩聖杜甫,通俗詩人白居易,更是星光燦爛。
唐詩的發展達到了頂峰。五言詩、七言詩和雜詩像萬芳花園裏的花朵壹樣,相互競爭。特別是出現了壹種新的詩體——格律詩,更是光彩奪目。
韻腳是壹種有嚴格格律要求的詩歌文體。它對字數、句子、押韻、平仄、對仗等都有嚴格的規定。這種詩歌風格是前所未有的。為了表示與古典詩歌的區別,唐代稱之為近體詩或近體詩。韻是唐詩的代表,為後世詩人所繼承。唐代以後的優秀詩歌雖多,但基本沒有重大的新突破。
百度百科-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