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用地分等是國土資源調查的繼續和深化。通過農用地分等,可以在調查土地利用現狀、摸清重慶市農用地數量的基礎上,綜合評價重慶市農用地質量,促進土地資源管理由數量管理向數量、質量、生態協調管理轉變。農用地分等成果應用廣泛,重慶市農用地基礎數據庫將在土地利用、土地評價和完善征地制度中得到體現。目前已在土地整理、征地制度改革、農用地流轉、耕地占補平衡、農用地產能核算等方面得到應用。研究的目的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科學量化土地數量、農用地質量及其空間分布,為實施“數字土地工程”奠定基礎。
(2)更好地實施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實現耕地占補平衡,動態平衡耕地總量,為適時改進提供量化標準和依據。
(3)制定科學合理的征地政策和土地利用制度,提高農用地資源集約利用水平。
(二)研究意義
農用地分等是重慶市首次對農用地質量進行最全面、最科學的研究和評價。摸清了重慶市農用地資源的質量狀況和資產價值,揭示了重慶市農用地分等的分布規律,對重慶市土地管理具有歷史和戰略意義,將為重慶市農用地質量動態監測提供宏觀決策參考。
1.為政府決策和科學管理提供依據
根據農用地的自然屬性和社會經濟屬性,對農用地生產能力進行對比分析和定量評價,將服務於國家糧食安全體系的建立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政府決策和科學有效管理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2.為農用地分等定級提供依據。
農用地分等定級是農用地分等的延伸,是對農用地質量更全面、更準確的評價。通過農用地分等定級評價,可以科學量化區域內農用地質量和分布情況,為土地管理、耕地占補平衡、基本農田保護、征地補償及相關土地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3.提供按等級轉化的技術平臺。
利用農用地分等成果評估耕地占補平衡,可以達到耕地數量和質量並重的雙重效果。因此,根據農用地分等理論和成果,分析重慶市耕地占補平衡面臨的問題,探討耕地質量占補平衡評價方法,建立耕地占補平衡轉換體系,完善耕地占補平衡相關政策和制度,建立有效的評價和監督機制,最終維護重慶市耕地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4.為土地整理、復墾開發新增耕地評價提供依據和標準。
農用地分等成果為建立土地整理復墾開發項目質量評價體系提供了依據。利用農用地分等理論和成果對土地整理項目完成後新增耕地質量進行評價,作為項目驗收的依據,彌補了目前土地整理復墾開發新增耕地質量評價的不足,完善了土地整理復墾開發項目評價體系。
5.為重慶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和基本農田保護區劃定提供依據。
基於農用地分等理論和分等成果中的土地質量分布,研究其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和基本農田保護區劃定中的應用,探索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和基本農田保護區劃定中耕地質量評價和應用的方法、程序和體系建設,提高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和基本農田保護區劃定的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