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師家訪,家長該怎麽說?
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
大多數家長不太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但也很少有時間去學校問老師。所以家訪為家長了解孩子在校情況提供了便利條件。所以家長要充分利用家訪的機會,向老師詢問孩子在學校的情況,讓老師多了解孩子。
向老師介紹家裏孩子的情況。
老師家訪的目的無非是想了解家裏孩子的情況。通過各種了解,老師可以掌握孩子在學校的特點,更好地教育孩子。所以老師來家裏拜訪,家長要提前想好孩子在家的情況,在老師詢問的時候全面的介紹給老師。
父母應該多談談孩子的興趣、習慣和性格。
小學班主任吳老師告訴記者,由於學校和家庭環境的不同,孩子們的表現也不壹樣。老師家訪是為了了解孩子的另壹面。家長要真實地介紹孩子的情況,老師要設身處地,理解家長的苦心。
“家訪就是讓家長和老師談談孩子的優缺點,在了解真實情況的基礎上對孩子進行引導和教育。”吳老師說,每次家訪,她都會主動了解孩子的愛好、優缺點、生活習慣,然後和家長討論教育方法。吳老師說:“班裏曾經有個成績不理想的孩子,他卻主動請我進去,給我倒水,給我拿了個頭枕,說沙發太硬了,墊起來會更舒服。這些照顧人的小細節,讓我對這個孩子的學習有了信心。”
林雪小學的壹位老師告訴記者,“家訪時發現,大壹新生的家長比較含蓄,擔心孩子的缺點會影響自己在老師心目中的印象,擔心優點會讓老師覺得家長誇大其詞。其實老師是很願意和家長溝通的。家長不要有顧慮,要有積極的態度,主動讓老師了解孩子的興趣、習慣、性格,有利於學校教育。”
下沙小學的壹位老師告訴記者,在家訪過程中,她會問家長“孩子每天放學回家都跟妳說了什麽?”如果家裏有影響孩子學習的問題,她會深入了解並勸說,避免影響孩子。
開誠布公地談論孩子也可以探索教育方法。
沈先生的兒子陳辰今年上六年級。在過去的六年裏,沈先生接受了多次家訪。“我和老師聊天,壹般都是半個多小時。大家面對面,心連心,開誠布公。”沈先生說。
沈老師對兒子的學習要求很高,要求他每天在家預習。所以“我兒子上課不積極”是沈老師最關心的。除此之外,沈老師還會和老師交流兒子在學校的性格,上課有沒有交頭接耳,如何改正寫作缺點等等。
沈先生告訴記者,他在家訪中了解到,兒子每次寫“最難忘的事”,都是寫“踢足球打籃球”。老師說這反映了兒子的生活圈子比較窄。沈先生經過反思,決定帶著兒子擴大自己的生活圈子。
楊先生的兒子今年9月入讀鄭雪小學壹年級。楊老師告訴記者,他第壹次接受幼兒園老師家訪時,就談到了兒子以前的習慣,特別是下圍棋的愛好。希望老師能利用壹下兒子,讓兒子早日和同學相處。
2家長對家訪看法的誤區如下:
家訪變成“才藝秀”,家長報喜不報憂。
“老師第壹次家訪有必要特別準備嗎?”十幾種飲料壹字排開,請老師挑選妳喜歡的口味;擺上漂亮的果盤,請老師品嘗。壹些家長甚至把聊天變成了孩子的“才藝表演”。其實老師更希望看到壹個更真實的孩子,了解真實的家庭教育環境。
“其實老師真的會因為孩子的小缺點而改變態度。”王指出,家長在家訪中通常是“報喜不報憂”,而老師的家訪就像是壹場“醫生的會診”,旨在發現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家長要認識到,學校和家庭不是對立的,而是“教育的夥伴”,家長完全沒有必要隱瞞孩子的缺點。
邊肖推薦:家長如何配合老師家訪?
鼓勵孩子盲目說話,忽視傾聽能力。
經常參加家訪的梅嶺小學教師張莉告訴記者,在家訪過程中,老師們通常會與父母交談更多。其實這個時候老師也會偷偷觀察孩子在做什麽。“有的孩子東張西望,有的時不時放幾口,有的會靜靜地聽。”
“其實這裏很多家長都有壹個誤區。他們鼓勵孩子多說話,敢於表達,但往往會忽略。傾聽也是壹種能力。”張老師說,他們在溝通中最想知道的是,孩子需要加強哪些方面,家校合作可以克服哪些不足。
擔心家庭隱私泄露,拒絕老師家訪。
記者了解到,我市學校采取了多種家校溝通方式。比如現在市區幾乎每個學校都有“家校通”,有的班級有網站,家長可以留言或者發郵件到班主任郵箱。有的班級還有家長QQ群,家長和老師經常用微信交流。
有必要花費時間和精力進行家訪嗎?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壹些家長因為擔心“隱私泄露”,不希望老師上門。王說,雖然現在是網絡時代,但任何交流方式都不能代替面對面的交流。家訪有利於全面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和性格,對癥下藥。對於傳統家訪遇到的隱私問題,很多老師表示會充分尊重家長的意願,老師要掌握家訪的藝術。考慮到家長的實際需求,老師們還可以嘗試“異地家訪”、“集體面訪”等新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