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舞龍運動的歷史發展

舞龍運動的歷史發展

舞龍是指舞龍者在龍珠的引導下,手持龍具,伴著鼓樂,通過人體動作和姿態的變化,完成龍的遊、穿、騰、跳、翻、滾、打、繞、組畫、造型等動作和套路,充分展示龍的精、神、氣、韻的壹項傳統體育活動。中華民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世界上只要有中國人居住的地方,就把“龍”視為吉祥之物。在節日、祝賀、祝福、驅邪、敬神和廟會期間,有舞“龍”的習俗。

這是因為“龍”是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崇拜的圖騰。在古代,中國人把“龍”視為壹種神奇的東西,可以傳播雲和雨,消除災難和減少幸福。幾千年來,中國人自稱“龍的傳人”。

中國漢族民間舞蹈。以中國傳說中手持龍形道具的舞者命名。龍的形象起源於中國古代的圖騰,被視為中華民族的象征,被視為能播撒雲雨、消災降福的神靈。所以有的地方,長時間不下雨,就舞龍祈雨;有的地方插秧後,舞龍驅蟲。舞龍歷史悠久,漢代已經有了比較完整的舞龍運動。據漢代董仲舒《春秋故事》記載,當時四季祈雨,春舞青龍,夏舞紅龍黃龍,秋舞白龍,冬舞黑龍;每條龍都有幾十英尺長,每次5 ~ 9條龍壹起跳舞。經過近2000年勞動人民的創造和發展,民間舞龍不僅技藝高超,而且表演形式也越來越豐富多彩。其中,以下廣為流傳。龍燈也叫火龍和金龍。竹簽紮成龍頭、龍身、龍尾,3至10結不等,結數多為奇數。節日用100 ~ 170 cm的絲綢連接起來,然後給成龍的形象上色。每節都有點燃的燈和蠟燭,節下還安裝了木把手,跳舞時可以握著。跳舞時,壹人壹手持寶珠(球形燈籠),在龍頭前引舞,表現龍抓寶珠。龍燈的動作有龍搖尾巴、金龍纏繞玉柱等。龍燈大多在節日的夜晚被舞動。有些地區還同時燃放煙花爆竹。配以鼓、鑼、鈸、嗩吶等樂器,更加氣勢磅礴,更加生動。布龍又叫戲龍。與龍燈略有不同的是節日不點蠟燭,壹般都是10以上的節日長。舞蹈開始時從左向右彎曲,九曲十轉,時而緩時而急,壹波三折。布龍的特點是動作快,幅度大,舞姿敏捷矯健。兩個以上的布龍表演兩條龍壹起搶球。布龍的動作有金龍噴水、雪蓋頂、白鶴展翅、雙跳龍門等。草龍主要流行於中國南方。龍是用稻草、綠色或柳枝做成的。有些地方的龍也是充滿了香的,所以也叫香花龍。這種龍壹般在農歷五六月間的晚上跳,跳舞時星星閃閃發光。以前有蟲災,我們多跳草龍;有的地方祈雨時跳舞,向龍潑水,所以也叫水龍。白葉龍主要流行於浙江省。舞蹈開始時,人們手持木柄荷花燈、荷葉燈、蝴蝶燈,交替起舞。最後,壹盞大蓮花燈變成了龍頭,壹盞蝴蝶燈變成了龍尾,其他燈變成了龍,就像壹條龍在空中飛舞。段奕宏主要流行於江蘇省。龍頭、龍身、龍尾之間沒有用布連接,只有230-300厘米的紅絲系在龍頭和每個龍身上。段奕宏多為女子舞蹈,輕盈飄逸,具有江南水鄉的舞蹈特色。

早在漢代(公元前205年-公元219年),就有雜註記載了這樣壯觀的壹幕:為了祈雨,人們穿著五顏六色的衣服,舞著五顏六色的龍。漸漸地,舞“龍”成了人們表達美好祝願、祈求生日快樂的必要形式,特別是在喜慶的節日裏,人們用手舞“龍”,發泄歡快的情緒。

中國的舞龍運動有數百種,經過幾千年的流傳和發展,表現形式更加多樣。舞龍運動的流行與其群眾性和娛樂性是分不開的。民間傳說,“七八歲,與草龍戲;十五六歲的妳玩龍,少年風華正茂的與龍共舞”。玩龍的時候,少則壹兩個人,多則百人舞壹條大龍。最常見的名字是“龍”。舞龍時,常伴有數十個雲燈,常於夜間起舞,故“龍”又有“龍燈”之稱。

玩龍燈的時候,幾十個大漢在牽著龍的雲燈裏走來走去,時而躍起,時而跳水,變化很大,偶爾還有鞭炮煙花,很厲害!數百名狂歡者簇擁著,鑼鼓喧天,蔚為壯觀,熱鬧非凡!

這壯麗的場面極大地激發了人們的情緒,鼓舞和激勵了人們。因此,舞龍成為維護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運動,也體現了中國人民所向披靡的英雄氣概。

起源

龍是中國四靈之首,中國人對它又敬又畏。在我們的心目中,龍是吉祥的,是風雨的主宰,是狂浪的毀滅者;它的力量是最兇猛的野獸也比不上的。由於龍是水的主宰,在中國沿海地區,漁民們為了保持風調雨順,都建廟祭拜,沿海地區還有很多關於龍的神話。

看來人生如果,而夜舞龍是中國具有民族色彩的民間藝術之壹。每當有大型節日、大型慶典、遊行時,都會有舞龍助興。至於舞龍是什麽時候開始的,無可非議。但在古代,遇洪水、幹旱、瘟疫、邪靈,舞龍祈雨的祭祀習俗可想而知。中國自古就認為龍是風雨之主,有呼風喚雨的無窮魔力,所以在幹旱內澇時祈求它的憐憫和保護。

在儀式中,男巫和巫師模仿龍的運動姿勢,旋轉起舞,利用“仿佛生命如果”的魔法原理,達到祈求雨露陽光的效果。這就是舞龍的最初起源。這是壹個未來的事情,這個節日的儀式演變成壹個娛樂輔助的慶祝活動。從東京花夢記載的宋代夜場戲的開頭:“左右門上,草柄化為戲龍形,龍披綠簾,草上密放燈籠蠟燭,望之如龍飛去”,可見中世紀已盛行舞龍燈(舞龍)的習俗。在現代,舞龍的習俗流行於中國的北方和南方省份。春節少不了金龍、銀龍助陣,比舞獅更熱鬧、更多彩。

“龍”是有圖騰的強大氏族,從西部(甘肅、西夏)東移,進入中原。這就是後來的“夏”。伏羲和女媧是中國前配方的著名人物。傳說他們是兄妹,也有人說是夫妻。在漢代的石刻和磚畫中,常有伏羲和女媧的蛇頭畫像。這些畫像中的伏羲和女媧,腰部以上為成人形,身穿長袍,頭戴王冠,而腰部以下則是兩條尾巴緊緊纏繞在壹起的蛇身(偶爾為龍身);兩具屍體的臉不是向前就是向後。當時的人們其實是從傳說中認定他們是祖先神,是保護者。因此,許多他的肖像被刻在古代寺廟的墳墓裏,以保護死者,讓他們享受地下的幸福。

這支強大的龍圖騰氏族從甘肅、鹹安進入淅川。巴蜀之地也是以這個氏族命名的(巴蜀府的象形字是Baba,就是蛇的象形字),然後順長江而下,從四川到武漢到中原的河南。後來又敵視圖騰殷族,壹部分北遷,也就是後來的匈奴。所以阿提拉祭天拜地的地方也叫“龍亭”,也表示與龍的關系。南遷的是周初荊楚、吳越的民族和西南的苗族。留在原地的部分雖然被殷族征服了,但其文化影響壹直存在。當時商朝的青銅器上都繪有龍蛇。因此,雖然在殷朝,付逸仍然有資格焚燒祭品。

夏朝是的時代,所以關於夏朝第壹位君主禹和龍的關系有更多的傳說。相傳禹本身就是壹條龍,他治水的成功也是龍的輔助。禹之子齊,亦是驅二龍耳掛兩條青龍。夏朝文化是我國真正的文化標準。歷代帝王都認為它是龍的化身。他們穿的衣服叫“龍袍”,睡的床叫“龍床”,皇後懷的胎兒也叫“龍胎”。因此,龍在中國成為壹種神聖而高貴的“生物”。

龍是中國的壹個民族和神秘的神。當然,這裏所指的龍是“中國龍”,而不是原始時代的恐龍。「中國龍」存在或曾經存在過嗎?這是壹個“天知道”的問題。這種連化石都沒有的“動物”都能在圖中看到!

但是,中國人確實壹直相信龍是真的很神秘,就連古代研究易經的玄學學者也深信,宇宙中壹定有壹條註定要走向天、地、火三界的龍。易經經常談論龍,並使用龍的位置和痕跡來預測好運和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