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壹篇文章用了孔子的話,“大道之行也,公事也。選最好的,教最好的,培養最好的。老朋友不僅是親人,也是獨子獨子,這樣老的有個歸宿,年輕的有用,年輕的有個支撐點,孤寡的有個依靠。男人有積分,女人有回報。如果貨棄於地,沒必要藏在自己身上;妳不必為自己而做。所以求閉而不興,盜賊而不為,是為了大同而外,是為了大同而不閉。”《禮記》,李雲。
孔子的這段話描繪了壹個不分彼此,各得其所,沒有爭鬥的和諧社會。這個“天下為公”、“選賢任能”的社會,就是儒生所講的理想社會。他們稱之為“大同世界”。
大同社會是人類社會化發展的歷史必然。隨著各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的社會發展,它們和諧融合,使人類社會走向互助、理性、繁榮的新階段。大同社會是基於自然社會概念的歷史和社會表述,是關於人、社會和自然統壹關系的理論。壹位西方學者曾經認為,現代我們的社會與現代物理學所包含的世界觀是不壹致的,它沒有反映出我們在自然界中觀察到的和諧關系。按照這種理解,現代物理學和東方文化殊途同歸,都要求壹個自然系統、系統關系依法和諧統壹的社會。為了實現這種關系,我們需要壹個完全不同的社會和經濟結構。我們整個文明能否生存取決於我們能否進行這種變革,而這種變革最終取決於我們能否采取東方人的態度和體驗自然的統壹和協調生命的藝術。縱觀今天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只有調整人與自然的對立文明,轉變思維,創造人與自然的大和諧文明,這才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文明之路。
大同講的是人、自然、社會的和諧。人類已經無可爭議地成為這個地球世界的主宰。沒必要用征服對立面的態度去對待這種生存環境。在這個人類的生存環境中,我們將以文明和諧的態度發展自己。和諧是人類社會高級階段的必要條件。部落社會是人與自然的融合統壹,但更多的是人類生活的本能意義。在大同社會,人類會用生命自覺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因此,我們需要壹個統壹的意義來建立社會秩序。不是單壹或壹致的行為模式,這也是不可能的,必然滋生矛盾和弊病。那麽應該是系統和諧的秩序,應該建立有序有序的秩序。
大同社會是壹個文明和諧的社會。只有禮制才能倡導和諧的社會關系,並體現這種關系,所以禮制社會是自覺的文明和諧社會。禮儀社會壹般是從倫理角度來看的社會觀,倫理就是什麽樣的社會關系。對大同社會來說,它是壹切社會關系文明進步的社會基礎和基礎。雖然禮和運是壹樣的,但作為歷史觀,大同社會的壹般社會關系都可以稱為公制,但公制與禮儀並不矛盾和壹致,公制具有禮儀的意義。禮制是人情,但人情的提升不是人情。人事內涵在歷史社會中的意義可以不同,但禮制的社會功能壹直存在。自然社會——禮制是所有人類社會的精華,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礎。禮和的社會制度稱為公制度,這是歷史的社會觀。從社會的起源和人類社會的本質——自然社會來看,社會制度歸根結底是壹種禮制。不同的歷史社會有不同的表現,但起源是壹樣的,事實總是存在的。不管是什麽樣的社會,這種人情關系都是要壹直存在的,顯然在部落社會,或者說在民族社會。民族社會更需要靠禮法和運氣走向大同社會。因為歷史社會是具體的,有不同的表現,從其特征來看,有國家社會——所有制,有大同社會——公有制,也是如此,而自然社會——禮制只是從人類社會的起源和實質內涵來看,歷史發展可以不同,歷史認識可以不同,禮制社會始終存在。同時,從事實考察,禮儀與法律壹直是交融的,這是它們的根,它們的用,彼此缺壹不可。禮儀法治是文明社會的基礎,也是壹種普遍的社會制度。由此形成的大同社會的社會化體系或公共體系是包容性的。什麽是社會制度?即社會化體系,社會關系實際上是社會道德關系,所以社會化體系只能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禮與社會化體系是壹致的。儀式本身具有道德社會意義等社會意義。沒有社會道德關系和文明高尚的人類,就不可能建立文明和平的社會制度。
參考資料:
edu 999 . com:8899/viewstaticres/sys content 1/d 1/dd3/DDD 48/140736245848/140736245848 . 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