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記錄了最古老的人類發展史。
周文王用演變的文字整理《易經》,僅限於龜甲之亂。孔子將自己的思想註入《易經》,限制了《易經》的研究範圍,使《易經》研究誤入歧途。古往今來的學者都跟在孔子的後面,摸著他的屁股1,吹噓幾捆肉。在把《易經》神化為天書、眾多經典之首的同時,把《易經》研究引入角落,束之高閣,讓人望而生畏,從此不再露面。
易經以史書的形式記錄歷史,用歷史告訴人們過去,用發展規律、經驗教訓向我們展示未來。這才是讀《易經》知過去、知未來的真諦。
易經以人的發展為背景,以趨吉避兇為目的。它引導人類在生產勞動中註意安全,避免事故的發生,讓決策者記住長遠利益,不要為了短期利益破壞生態,鑄造不可挽回的損失,毀滅人類。
易經用不到五千字的篇幅,借助62個密密麻麻的結構,闡述了幾百萬年的歷史,不愧為經典之首,精辟到了極致。
以上文字摘自李《易經》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