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第二種姓制度是掌握軍政的國王和武士階層。它是在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後建立的。“種姓”壹詞的本義只是“膚色”或“素質”。在古印度,和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壹樣,都有諸侯與軍閥的紛爭。大約在3500年到4000年前,雅利安人從中亞逐漸進入印度河流域,征服了那裏的土著民族。皮膚白皙的雅利安人認為只有他們才是高貴的種族,而皮膚黝黑的達羅維塔斯人和其他土著民族都是劣等種族。當時的種姓制度只是用來劃分雅利安人和非雅利安人。但隨著工作和職業的發展,原本用來劃分雅利安人和非雅利安人的種姓差別也在雅利安人中有所體現,於是出現了四姓(四個種姓)的劃分。最高的是婆羅門種姓,主要是僧侶,大多從事文化教育和祭祀活動;其次是赫魯曉夫種姓,即掌管軍政的國王和武士階層;第三種是吠陀種姓,即平民,即從事農耕的商人、工匠和農民;最低種姓是首陀羅,農民,牧羊人,仆人和奴隸。婆羅門教盛行於古印度。婆羅門教視梵天為創造宇宙萬物的主宰。按照婆羅門教的解釋,婆羅門生於婆羅門口,赫魯曉夫生於婆羅門懷,吠陀生於婆羅門腹,陀羅生於婆羅門足,所以他不是“被宗教拯救的人”。連上帝都不救的人妳還想要嗎?所以首陀羅只能是“別人的奴隸”,專門做別人不願意也不屑做的最低級的事情。這叫遵從梵天意誌。這是種姓制度的基礎。這無異於向所有人宣布,每個人的地位都是上帝註定的,壹代壹代都無法改變。誰敢妄加揣測,動搖天意?
可見婆羅門種姓有多高貴,首陀羅的種姓地位有多低。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除了四大姓之外,還有比最低級的首陀羅還不如的人,那就是賤民階層。賤民在印度也被稱為賤民。僅僅從這個標題就可以看出賤民的卑微。根據前兩年的數據,印度有7000到8000萬賤民,幾乎占印度總人口的十分之壹。這是壹個多麽大的團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