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常見的習俗有拜月乞巧、月亮穿針等。除了壹些眾所周知的七夕習俗,其實還有壹些異地的習俗。
1,浙江
七夕湘橋俱樂部
在浙江嘉興唐慧鎮的古兜井村,有壹個七夕湘橋俱樂部。每年七夕,都會有人來參與,搭建香橋。所謂香橋,就是壹座長約四五米,寬約半米的橋,由各種又粗又長的纏香(紙包線香)做成,裝上欄桿,用五色線做成的花裝飾。到了晚上,人們會向兩位明星獻祭,祈求好運,然後焚燒湘橋,象征著兩位明星已經越過湘橋,幸福地相遇。這座香橋源自傳說中的鵲橋傳說。現在這個習俗還在當地流傳。有興趣可以去當地看看~
女人洗頭,接受露水。
女性在七夕洗頭也是壹種特殊的習俗。在江浙壹帶早有記載。著名散文家(浙江人)在她的《記》中也提到,她的母親、叔叔和祖母都在七夕梳頭。這個習俗與七夕信仰“聖水”有關。人們認為,在七夕那天取泉水和河水,就像從銀河中取水壹樣,具有清潔的神聖力量。有的地方直接稱之為“天孫(織女)聖水”。因此,女性在這壹天洗頭發具有特殊的意義,這意味著有了銀河聖水,她們將受到織女女神的保護。
用臉盆接露水也很流行。傳說七夕的露珠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果把它放在眼睛和手上,它能使人變得敏捷。
現在江浙壹帶可能會有七夕洗頭的習俗,但不會再是成群結隊的盛況。至於接露習俗,只是在部分地區,逐漸不太普遍,更多的是老壹輩的個人行為,沒有政府組織的大型活動。
2.廣東
應縣
農歷七月初六至初七,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焚香點燭,向星星跪拜,稱為“迎仙”。從第三更到第五更,他們要連續拜七次。祭拜完神仙,姑娘們手裏拿著彩色的線,穿過針孔。比如能壹口氣穿七個針孔的叫巧手,穿不了七個針孔的叫巧手。老壹輩的人比較關心晚輩,會組織家裏的年輕女孩做這個習俗。
七娘會
在廣東,中國情人節在清朝和民國時期最受重視,有許多有趣的習俗。在屈大均的《廣東新語》中,已記載了清初“七母會”的盛況,人們常稱之為“拜七姐妹”。據民國時期參加“七姐妹崇拜”活動的老人們回憶,“七姐妹崇拜”在廣州西關特別盛行。活動壹般在少女、少婦中進行(男子、老年婦女只能在壹旁觀看,敬禮膜拜)。提前組織十幾個好姐妹準備“七姐妹崇拜”。6月份會把壹些大米、小麥、綠豆泡在瓷碗裏,讓它們發芽。這個活動在廣東壹些地方還在舉行。
3.臺灣省
崇拜“床媽”
臺灣省在七夕除了祭奠七位母親之外,還經常準備壹小碗油飯在房間裏祭拜“床母”,應該也有類似的意思。生育育兒,“床媽”,是孩子的保護神。7月7日是床媽的生日,家裏有孩子的家庭在當天傍晚孩子睡覺的床邊祭拜床媽;供品有:油飯、雞酒(或香油雞)、燒“四方金”、“床媽衣”。拜床母不能太久,不像壹般的拜,要三巡酒。供品擺好之後,就可以準備燒“四方金”和“床母衣”了,燒完之後撤回供品。希望孩子快點長大,不要崇拜太久。這種風俗現在仍在臺灣省的壹些地方流傳。
4.廣西
遊齊傑水
在廣西的百色、靖西等地,人們會在七夕到河裏洗澡。人們相信農歷七月初七的水是非常聖潔幹凈的,不僅可以驅邪避病,還可以使他們在愛情和生活中獲得幸福。這個習俗與當地七仙女下凡到人間洗澡的傳說有關,壹直流傳至今。因為七夕還比較熱,這個習俗在廣西的壹些少數民族中還是很流行的。
七夕蓄水
廣西部分地區有七夕蓄水的習俗。人們相信用雙七水洗澡可以消災除疾,體弱的孩子也常常在這壹天將紅頭繩打成七個結,戴在脖子上,祈求健康和好運。農村的老壹代人仍然延續著這壹習俗。
5.陜西
結紮古橋
在陜西黃土高原,七夕晚上舉行各種乞討活動也是習俗。婦女經常要綁上穿著花衣服的草人,這被稱為古橋。他們不僅要提供瓜果,還要種豆芽和小蔥。七夕之夜,所有的女人手裏端著壹碗水,把豆芽和小蔥切好,放入水中,用月亮的影子來預測機巧的命運。他們還穿著針和線來競爭。同時還會舉行剪窗花的活動。在陜西的壹些農村地區,仍然會有這樣的活動,把十裏八村的年輕姑娘聚集在壹起,但現在有些已經演變成了男女之間的相親活動。
6.山東
遲範
山東鄄城、曹西安、平原等地的吃機靈飯、討機靈的習俗很有意思:七個好姑娘收集糧食和蔬菜,包餃子,把壹個銅錢、壹根針、壹個紅棗分別包成三個餃子。乞求聰明後,他們聚在壹起吃餃子。據說,他們有錢,善用針線,早早結了婚。現在這種習俗依然存在,但多在小範圍內,壹些年輕人也不是很了解。
個人經歷:我的家鄉在南方,七夕壹般被認為是情人節。我知道今天不是女生節。因為七夕不是節日,以前沒人關註。好像是做了情人節商家之後才逐漸流行起來的。流傳下來的傳統習俗不多,大部分都是壹些上了年紀的人舉辦,也沒有大型的習俗活動。反而成了噱頭商場搞活動促銷,賣花看電影。互贈禮物。有時候壹些商場會有玫瑰墻和小元宵。當然,七夕也可以和閨蜜朋友壹起出去吃飯。感覺除了年輕情侶,節日氣氛其實並不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