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七月初七吃七種菜的由來:相傳女媧開天辟地,初壹為雞,初二為狗,初三為豬,初四為羊,初五為牛,初六為馬,初七為人,所以初七稱為人日。人們每天必須吃壹種由七種蔬菜做成的蛋糕。客家人有每年正月初七吃“七菜”的習慣。他們吃這七道菜,是希望人勤快、劃算、聰明、有緣、長久、多余、富足。
七道菜是什麽?
“七種蔬菜”,顧名思義是指七種蔬菜,其中五種壹般是固定的:芹菜、大蒜、洋蔥、香菜(芫荽)、韭菜。芹菜的諧音“秦”是“勤”;大蒜諧音“算計”;洋蔥諧音“從”;香菜的“芫荽”諧音“邊”;韭菜的諧音是“九九”。這五種菜組合在壹起,味道是其次,主要是為了新壹年的好運。另外兩種根據當地的風俗和口味靈活搭配。在壹些地方,魚和肉被用來代替。魚意味著“年年有余”,吃肉意味著生活富足,甚至水果也可以代替。據說吃了“七菜”,當年就能撿到金銀發。
七菜的寓意其實,人們每天吃七菜是有壹定科學依據的。此時春節將至,天氣越來越冷,蔬菜也逐漸增多。吃什錦蔬菜可以讓腸胃適應季節的變化。正月初七吃“七樣菜”是中原地區的古老習俗,在潮汕大地上可以長期保留。在於它的良苦用心:讓人吃出好心情,同時寄托了人們對繁榮昌盛、壹帆風順、萬事如意的希望。
農歷大年初壹有哪些習俗?
1,吃餃子
在人民日,臨清和濟南禁止婦女縫紉。單縣早上吃餃子叫“擠老鼠嘴”,據說晚上不能點老鼠,以免害民。淄川在這壹天吃小豆腐,象征吃老鼠腦。
2.捕撈生魚
在南方的壹些地區,人們在人月節有“釣生魚”的習俗。釣生魚的時候,很多人往往圍著壹個大盤子,把魚、食材、醬料都倒進大盤子裏。大家站起來,揮動筷子,壹把抓住魚,不停地喊:“釣魚!釣魚!發吧!發吧!”,而且還要越來越高,才能壹步壹步地表現出來。
3.吃面條
有些地方也有這壹天吃面條的習俗,意為面條纏在歲月的腿上,取長壽之意。此外,正月十七日和二十七日也被視為“個人日”。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分別是孩子、大人、老人的“日”。誰要過“日子”,誰就吃面。
4、土地廟送燈
人民日也叫“人民日”。民間有給土地廟送燈的習俗。人們在土地公像前放壹盞油燈,家裏幾個人點幾盞燈。這時候無子女的家庭就想偷梁換柱,以為可以得到兒子。
5.戴仁生
在古代,人們有“男勝”的習俗。曼勝是頭飾的壹種,又稱蔡晟和華勝。從晉代開始,人們為花剪彩,為人剪彩,或刻金箔給人掛屏,戴在頭發上。在這壹天,漢族婦女用彩紙、絲綢、軟金銀做成人形,戴在頭上。還貼在屏幕上等。在那壹天,人們制作各種各樣的花來互相贈送。
6.占蔔是吉祥的
根據天氣判斷好壞,可以預測人類的繁衍。若正月初七天晴,則吉祥,主年順利,人口平安,人丁繁衍;如果是灰暗的,那將是壹場災難。據《北齊衛壽傳》記載,南北朝時期,正月初七,人們都要拉上窗簾,據說是為了家人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