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屈原的《離騷》教案及其反思

屈原的《離騷》教案及其反思

屈原的《離騷》教案及其反思

《離騷》以對人生經歷、道德、理想的自我敘述開始,表達了被謀殺的苦悶和矛盾,痛斥楚王的昏庸、集團的猖狂和朝廷的失敗。以下是我收集的《離騷》教案和感想。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教學目標:

1.了解屈原、離騷、騷體詩的形式特征和閱讀要領。

2.學會從語言入手,準確把握人物的內心世界,感受人格的高尚。

3.了解特定時代人物的人格追求。

教學重點:

欣賞重要句子,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教學難點:

對屈原之死的評價,理解《烈士之歌》。

教學方法:

把敘述、分析、閱讀和討論結合起來。

班級安排:

壹個課時

教學過程:

介紹,朗讀,介紹屈原,離騷,楚辭。

(1)介紹後人悼念屈原的對聯,渲染悲劇氣氛,為學習課文做準備。

秀對聯:“天問千遍哀故國,河吞千言哀斯人”,“禪定高舉白凈忠義,汨羅江有幾萬古恨臺”,“魂喚何處,香草猶生三家;那時候劉香應該知道九歌了。”從對聯中的“田文、汨羅江、香草、三虎地、九歌”這幾個字,可以知道屈原是送葬者。

讓學生從對聯中總結哀悼者的感受。學生很快從對聯中領會“悲”字,體會後人的嗟嘆與惋惜。

(2)介紹屈原和離騷。

展示屈原的照片。

解說:屈原就是帶著這種悲憤出現在中國文學史上的。他所生活的楚國,曾經是壹個強國,但是當屈原走上政治舞臺的時候,楚國的綜合國力日益下降,落後就要挨打。屈原和楚王有血緣關系,他試圖改革強兵,但遭到奸臣的嫉妒。後來連壹向信任他的楚王也拋棄了他,成了壹個憂郁憤懣的詩人。所以,第壹次被流放的時候,他寫了《離騷》。

明確:“李”是遭遇的意思,“騷”是憂愁的意思,“離騷”是作者遭遇憂愁時寫的詩。這是他在政治上未能表達對國家的擔憂後,用血淚寫成的扣人心弦的作品。

(三)楚辭介紹

過渡:請閱讀這段用血淚寫成的文字,註意這首詩在形式上的特點。

提交材料:苗(y)、孟(zōu)、更音(gēng yín)、江(Jiang)、顏(kuí)、(zhào cì)、沖(chóng)、胡(hù)。

壹般壹句話三四拍,和正文分。如:帝/萊/智/妙,臣/黃考/嶽/伯雍。拍壹張/甄/於/孟茜的照片,但是/耿胤/我會投降。

自由朗讀四分鐘後,播放課文錄音,提醒學生註意節奏的劃分。

清除:

這種由屈原創造的詩歌風格被稱為楚辭或騷體,Xi是壹個標誌。形式特征:1。它打破了《詩經》四言的體系,句式不規則,每句話的字數可長可短,以六言七語為主。2.每首詩的句子數量不限,可多可少。在三句的中間或末尾加上助詞“Xi”,使全詩始終在循環往復的旋律中進行,節奏感強,抒情成分多,浪漫色彩濃。

原來楚辭是“寫楚語,發楚音,記楚地,命名楚物”。後來,帶有助詞“Xi”的詩歌壹般被稱為楚辭。比如項羽的《蓋夏歌》:拔山必怒天下,不利則不死。我不死也沒辦法,但是我很害怕。

第二,欣賞文本內容,走近人物。

過渡:看完項羽的《蓋夏之歌》,我們再回頭看看《離騷》。這裏有壹組圖片。請從課文中找出與圖片對應的詩歌。

清除:

圖12:萊文皇帝的後代是Xi,我的皇帝叫伯雍。我帶著我的童貞去了孟茜,但是耿胤和我投降了。皇帝看了看俞楚——,趙希玉起了個好名字:俞字正,俞月令字偶。

顏地,我是妳的遠房後裔,薄勇——我先父的光榮的名字。我是在那年的正月,老星在陰的時候,從天上降下來的。

親愛的先父,我第壹次來到地球的時候就仔細的猜測了時間和哭聲,並通過占蔔給了我相應的名聲。給我起的大名是正則,給我起的外號是淩俊。

圖三:分武既有內在美,又有修養。胡強帶著畢離開了,覺得她很值得欽佩。

上帝不僅賦予了我如此多的內在美,還賦予了我這種奇妙的天賦。我滿身是芬芳的姜立和白芷;並聯合秋蘭把它作為自己的圍巾。

圖四:如果我沒有我好,我怕我沒有我老。早上是木蘭Xi,晚上是蜀黍。

時光飛逝如流水,我似乎趕不上,唯恐歲月不等人。清晨,我沐浴著晨光去爬斜坡上的木蘭。傍晚,我背著夕陽在大陸的岸邊采摘芒草,滋潤身體。

時光如水,歲月不待人。詩人深深地折服於自己前進的努力,生怕自己趕不上,於是他不懈地努力著:早上去山坡上摘花木蘭,黃昏去拔冬天不雕謝的草,也就是抓緊時間修身養性。

圖五:日月突然不淹,春秋有序。但草木散,又怕美人遲來。

太陽和月亮不停地快速移動,春秋交替,無休止。我只看到黃葉落在樹上。我怕美,妳頭上會有點霜!

從天氣運行來看,春生秋長,草木散亂,年齡會枯竭。我擔心如果國王不能及時建立道德,他將是最老的,壹無所成。

圖六:舍汙不舍強,何不改此度。牽馬馳騁,先來我道!

為什麽,為什麽不雇用壯年的智者,拋棄汙穢的小人?為什麽,為什麽不改變過時的法令?駕著龍馬,快速向前沖!加油!我將是妳的向導。走在通往幸福和光明的大道上。

思考:屈原在他心目中是什麽形象?請用具體的詩詞來解釋。

討論是明確的:

1,出身高貴,出生時間不凡,名字好聽。2,外觀不凡。3、勤於練習,自強不息。4、憂國憂民,鄙視小人。5、是王者的領袖。

思考:詩人品德良好,積極進取,胸懷大誌。他肯為國效力,理應得到楚王的理解和信任,但現狀是小人不容,大王不察。這種情況下,有些話不直接說,可以換壹種方式說。那麽屈子是如何表達自己的理想的呢?

明晰:運用比喻句,即“移情法”,不直接說出自己想說的話,而是賦予它某種東西,即“物中移情”。這種方法在古典詩詞中被廣泛使用。在政治不明朗的時代,借“感同身受”說不出話,表達不出感情。用壹個美麗的比喻來指楚懷王。用騎馬來比喻追求和實現美好的政治理想。采摘和打扮姜立和秋蘭被用作自我修養的隱喻,佩戴草藥象征詩人的道德修養,用草藥隱喻內在良好的道德品質。這樣豐富的內心世界就用美好的想象和詩意的語言表達出來了。

小組討論:

妳覺得屈原是什麽樣的外貌和氣質?請看三張圖。妳覺得哪壹個是妳心中的屈原形象?並結合正文簡要說明原因。(依次放三張圖,壹張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屈原,第二張是憂國憂民的士大夫形象,第三張是被流放後又氣又郁悶的屈原。)

學生說話,只要有道理。

3.討論:如何看待屈原沈江?

展示圖片《屈原被貶京師》。正文:屈原被壹群小人陷害,被疏遠,被襄王流放。流放江南約九年。清襄王二十壹年(公元前278年),秦將軍攻破郢都,屈原憤而投汨羅江自盡,以示忠義。《離騷》結尾:鸞月:早就沒了,/全國沒人認識我,/何必在意妳的故都?/對美國政治來說還不夠,/我會住在彭賢家裏。

小組討論:如何看待屈原沈江?結合《離騷》來理解。

總結:人要有尊嚴的活在世上。以悲劇的方式告別這個世界,不是弱者的行為。他們是審美理想主義者。他們不能互相學習。它們不能像孔雀壹樣向東南飛。他們堅信,有時候站著死比躺著死更有價值。屈原的壹生是壹首烈士之歌。

第四,積累名句。

顯示信息:

長吸壹口氣藏住眼淚,哀悼人們生活的艱辛。

在修遠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將上下起伏。

為了我心中所珍視的理想,我死也不會後悔壹千次。

動詞 (verb的縮寫)布置作業

背《離騷》的時候,要背出自己的感受和意義,以及自己的理解。

教學反思:

先回憶壹下我的備課經歷。我抽簽抽到了《離騷》這壹課,我立馬哭了,“怎麽會是古詩詞?”我能改變它嗎?“我喜歡唐詩宋詞,但對《詩經》《離騷》等更早時代的詩歌有點‘遠’,很難‘得其所遠’,也算是《離騷》《離騷奈》怎麽樣吧。

坐在家裏連續讀三遍課文,屈原的語言習慣和我們現代人真的差遠了!如果沒有註解,我看不懂,我會像學生壹樣讀。那麽,我是否應該立足於課堂上對單詞和短語的解釋呢?

網上查資料。教案很多,很幸運的找到了三個課件。至於其他文字資料,我抱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看了將近壹個小時。零零總搜集了壹些資料,有了壹些突發的靈感,最後準備了上面的教學設計。

印象中,教古詩詞壹般。節目是介紹作者,時代背景,談全詩,談寫作特點。我也“隨波逐流”,在引言部分重點介紹屈原、離騷、楚辭。略改格局,通過三副挽聯介紹《屈原》,品味其“悲壯可嘆”,為下文課堂基調做鋪墊。通過朗讀來介紹《楚辭》,而不是課前單獨介紹,依靠課文來理解楚辭的形式特征。

《離騷》有很多閱讀障礙。如果妳研究單詞的意思,把註意力集中在單詞和瑣碎的語法上,很容易上語法課或者別的。課文的註釋非常豐富,學生借助註釋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不會有太大困難。所以我不從古代漢語知識點的角度來講解,主要是理解文字,穿插文字來講解,在圖片的直觀感受中感受文字的內涵。

為了理解屈原的形象,壹步步設計了三個步驟。壹種是思考“屈原心目中的形象是什麽樣的?請用具體詩句說明。”這個問題比較簡單,把全詩整理出來,學生很容易就能概括出來,對屈原的形象有壹個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結合三幅不同風格的圖片,引導學生進壹步了解屈原的人格特征。最後拋出“如何看待屈原沈江之舉”這壹頗具爭議的問題,在爭論中充分感受到屈原的自我意識、對真理的堅持以及對正義和理想的堅守。合乎邏輯地指出,這是壹首悲壯的“烈士之歌”。不僅讓學生理解了詩的內涵,感受到了悲劇色彩,也讓學生接受了壹次心靈的凈化。

在上課練習之前,我的想法類似於“空中樓閣”。根據以往的經驗,有時候,看似很好的教學設計,在與學生思維的碰撞中,會“頻頻觸礁”,這根本不是預期的結果。

經過實戰,發現了以下問題:

1,時間緊,學生對課文不熟悉。老師生硬地解釋說,學生並沒有和課文產生情緒上的共鳴,和課文的對話是架空的。老師的分析只是代表了我們教練的思維方式和情緒,學生的個性只有接手才能湮滅。

2、對學生的閱讀指導不夠。古詩詞句子工整,節奏相對簡單,學生很容易掌握。但是,如果要讀自己的感受,沒有老師的精心指導,只能泛泛而讀,很難達到帶著啟示讀,體會感受的目的。

3.我對學生膚淺的理解感到無語,馬上的反應就是提醒他向原來的解釋靠攏。似乎最終目的只是完成預定的環節。其實也可以順著學生的思路,改變教學思路。

4.過多的圖片使文字潤色,本末倒置。本來應該用圖片來宣傳文字的魅力,卻成了為圖片找文字解釋的簡單方式。如何將畫面的直觀與詩歌的“意蘊”結合起來?

5.教學的思路比較清晰,但是階段之間的銜接不夠順暢。我壹直對板書有點吝嗇,上課只寫了四個窮字。對於壹個語文老師來說,我不能因為字數不夠而懶得在黑板上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