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東和其他地方習慣在農歷七月初七祭拜沈璐。崇拜結束後,他們還玩了壹個叫“成名”的遊戲,向沈璐祈求好運。學者以桂圓、榛子、花生三種幹果來代表狀元、第二名、第三名丁嘉。壹個人手裏拿著三種幹果中的壹種,扔在桌子上。當壹個幹果滾到某人身上時,表示該幹果在某人身上代表第壹名、第二名或花探。把遊戲玩到大家都有名氣為止。遊戲包含了從沈璐那裏占蔔名利的性質。
祭祀沈璐的民俗更多的體現在新年貼沈璐年畫的習俗上。沈璐有兩種年畫。魯神年畫描繪的是文昌皇帝,即梓潼神。無非是官帽官袍的形象。有意思的是,在文昌帝君的兩側,經常畫著兩個男孩的畫像,俗稱“天上的聾子”和“地下的啞巴”,就是又聾又啞的侍者。為什麽要在沈璐旁邊畫聾啞人當服務員?《資治通鑒》說:
(梓潼真君)路號瀏陽。每次趕白騾子都跟著兩個孩子,說天聾地啞。真正的君子是文章的指揮,高貴與低賤都與之捆綁在壹起。所以聾啞人慣於旁側,使知之者不能言,言之者不能知,秘而竭之。
傳說科舉考試的考題是由梓潼神決定的,所以梓潼神決定了士人的命運。安排聾啞人當服務員是為了保證試題的保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