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真善美報”來源於《易經》中的卦,“地勢坤,君子以德載物”,意思是助人為樂,化吉為福。
3.人本主義重獎真誠,源於中庸之道:“若從親,則不誠,而不從親。”身誠則不知善,身不誠則不知善。“人要真誠,做事要像先學會做人,再學會做事。《大學》裏有壹句話:“古之欲德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聚其家;要想家人團聚,先修身體;欲修身,先正心;要想正確,先真誠;欲至誠者,先知之,而知於案。"
4.“商賞信”出自《論語》“人無信不立”,體現的是做生意的誠信,沒有壞處。
5.韓愈的“知學”是建立在“業精於勤,而荒於玩”的理論基礎上的。透露勤學苦練,提升自己的技能。
《易經三變》之壹的《易經》(另壹種觀點:易經是三變,不是易經),是傳統經典之壹,據說是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易經》和《易傳》。經典主要由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組成,每壹卦都有自己的解釋(卦爻辭)用於占蔔。易經並沒有提出陰陽和太極的概念,而是受道家和陰陽學說影響的《易傳》。傳載七種文字* * * 10篇解釋卦爻辭,合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作。
《中庸》是儒家經典之壹。原為《禮記》第三十壹條,文字寫於戰國末期至西漢之間。作者尚無定論。壹方面,它是孔伋寫的(子思寫的《中庸》),另壹方面,它是秦朝或漢代的學者寫的。宋代儒生推崇中庸之道,故將其從《禮記》中抽出來獨立成書,而朱則與《論語》、《孟子》、《大學》合編為四書。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集,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纂而成,直到戰國初期。這本書主要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經典著作之壹。全書20章492條,以記敘文為主,記敘文為輔,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和教育原則。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與《詩經》等“五經”合稱“四書五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