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信仰中的藥王
在我國的民間信仰中,藥王信仰非常普遍。由於各地民風不同,藥王不止壹個,其中以春秋時期的扁鵲、唐代的孫思邈、魏慈倉、魏善君、魏古道(魏老師)等著名。
獻給扁鵲的王耀廟以河間任丘縣的陵墓和兗州的家鄉最為著名。根據《明史》的記載,扁鵲的墓在河北任丘縣,那裏有供奉扁鵲的藥王廟。寺廟前有幾英畝土地。來求藥王看病的,先在神前禱告,再換(占蔔用具)占蔔。如果占蔔的結果是神仙答應治病,那麽吃藥的地方就會被指出來。據說按此法挖出來吃藥,吃了就好了。
根據傳說,藥王扁鵲的生日是每年的4月28日。據清初高士奇《西遊記》記載,每年四月在鄭州有壹次藥王的民間聚會。當時,商旅聚集在黃淮北部和秦晉東部,他們來這裏進行貿易和江湖藝人在這裏表演。但見各處大幕升起,人聲鼎沸,如此二十日,可見規模之盛。它的習俗壹直延續至今。
其他毒梟
此外,唐代的韋慈藏、韋善君、韋古道等人也被尊為藥王,受到道教推崇,在民間流傳。韋慈藏是唐朝的名醫。《舊唐書》回憶他是京兆(今陜西Xi安)人,後稱魏真人。“月是廣義的嗎?五月令說,5月15日是藥王魏真人的生日。魏善君是唐朝武則天的人。在《神仙傳》第五卷中,他被命名為13歲的龍齋,後來壹位道士告訴了他這個秘密。壹直帶著黑狗,叫烏龍。有壹天,黑狗變成了烏龍,魏善軍帶走了他。韋古道,又名韋老師,西域天祝人。開元(713-743)入京,腰間系了幾十個葫蘆。當誘餌被廣泛使用時,在治療疾病中可以看到奇跡般的效果。唐玄宗皇帝被召入宮中,賜以藥王稱號,朝野稱之為藥王菩薩。全國各地都有藥王廟,其中規模最大、比較全面的是河北安國的藥王廟。這座廟是獻給東漢的開國英雄秋桐的。有鄧通雕像兩尊,華佗、張介賓、扁鵲、張仲景、孫思邈、三味等十大名醫20歲祭天,香火鼎盛。
古代民間的醫神。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藥王原型也不壹樣。壹個“藥王”最早見於東晉的佛經翻譯。藥王菩薩慈悲為懷,治病救人,所以人們經常把同樣能治病救人的醫生比作藥王。藥王被百姓奉為藥神,最晚出現在宋代。南宋以魏善君(唐代賣藥的神仙)和魏慈藏(唐代醫家)為藥王原型,元代以辜唯(唐代疏勒人)為藥王原型。這個時候藥王的形象就是壹個神醫,有壹只黑狗陪著。明清有很多藥王廟,廟裏的藥王不是指同壹個神。其中主要的藥王有:祭祀於河北任丘藥王廟的戰國名醫扁鵲,祭祀於河北安國藥王廟的皮昌王。北京和其他地方的王耀廟是由元代的黃三廟演變而來的。除了祭祀黃三,它還祭祀歷代名醫。其中藥王韋慈藏、孫思邈位列名醫之首。孫思邈的故鄉,陜西省耀縣小五臺山(清代後稱藥王山)是獻給孫思邈的。清朝以後,民間藥王多為唐代名醫孫思邈。根據民間關於孫思邈的傳說,藥王的塑像大多是孫思邈的雄姿。雖然古代藥王的原型各不相同,但在民間,藥王已經成為人們祈求安康、祛病除災的精神寄托,也體現了人民對歷代名醫的紀念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