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的四個句子繼續寫蒙古人的生活和習俗。柳州的村民大多住在山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尤其是鹽,都要去縣城的市場買,於是三四句話接著形容他們的市場:“鹽裹的青面包是村民的,青袋裝的米占了虛民的便宜。”這兩句話倒過來說,我們去市場買鹽回來很辛苦。第五句“鵝毛縫山_”,寫的是禦寒。據說在寒冷的十二月,人們用鵝毛做的被子來禦寒。下壹句接著寫蒙古人的迷信習俗。“雞骨占年,拜水神”。“雞骨占年”是蒙古人的迷信習俗,認為占蔔可以知道年份的好壞。“拜水神”就是拜水神。和尚們用雞骨頭占蔔,請水神祈求壹年豐收。以上四句描寫了柳州東滿的貧苦生活和迷信習俗,富有地方色彩。
最後兩句表達了自己的心意,表達了入鄉隨俗的意願。“我擔心向法院要求重譯,我要投張福的作文。”《莊子逍遙遊》說:宋人去越南賣張服的帽子,越南人失去了文身,不需要這頂帽子。這個故事用在這裏是為了表示妳願意入鄉隨俗。作者並不希望在法庭上只通過壹個翻譯就能接觸到妙萌,而是更希望擺脫中原文人的服飾,遵從妙萌的習俗,在身上紋身,學習他們的樣子,親近他們。
這首詩用平實的語言,忠實地描述了詩人與柳州少數民族人民的親密生活。壹開始雖然覺得“衣不同音不同,不可親。”最終我“想投張富壹票。”詩人本人不信神,民間有迷信習俗,但他拒絕疏遠,願意和他們在壹起,表現出入鄉隨俗的思想。對於壹個封建社會的地方官來說,這是難能可貴的。正因為如此,他在被任命為柳州刺史的時候,他的施政能夠從人民生活的實際出發,為他們做了很多好事,比如減少稅收,引導人民發展生產,改善生活,興辦學校,培養人才,特別是想辦法贖回很多被典當的窮人的子女,使他們從奴隸的命運中解放出來。所以,作者雖然被任命為柳州刺史,四年前才病逝,但壹直對柳州印象深刻。至今,柳州仍有“留侯廟”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