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停在樹葉上,呢喃著,風悄悄的經過,所以早晨太陽升起的光總是充滿了溫暖和意境。
這種光,眼底不禁泛起漣漪,像潮水的湧動、退卻、湧動。那些被浸濕的東西,無聲無息,天真無邪,盡在眼底,映在心湖。
而且好像從來沒有什麽無辜的事。獨立於任何事物,或者是任意的。似乎生命和生命的每壹個符號的巧合或擁有都不是偶然的。那些無法相互排斥的物質,可以有壹些長久的經歷或短暫的故事,比如壹個天體圍繞另壹個天體的運動,壹個靈魂與另壹個靈魂的相遇,這些在宇宙中仍然是不可知的。它只需要壹個特定的環境,時間或者空間。
隨著日落,落葉,發芽,是壹個季節的循環。如果妳相信這是壹次輪回,那麽妳必須有壹顆寧靜的心,壹顆清凈的心,才能從靈魂的圓滿中找到或被震撼。
夕陽總是給人朦朧的溫暖和美麗,但也是憂郁和孤獨的。似乎總有些悲觀,或者會有悲情的內容。這是人自身屬性的自然情態。我的文章《日落》發表後,有朋友評論說:“壹個不願意區分日出日落的人,真讓人羨慕。”這是壹句激勵人心的話。
其實太陽下山了,妳以為下壹秒它還會再升起來嗎,那妳只需要壹轉身,東邊的雲就變紅了。這預示著永生的希望。
仔細想想,這位朋友從壹個普通的思維方式考慮,是有道理的。言下之意,壹個迷茫的人,不願意分清黑白,或者有睜壹只眼閉壹只眼的意思。
但如果思維可以像“反思”壹樣延伸,結果就會是這樣:我覺得這是悲劇之後的喜劇,是新的東西,是破壞和重建。就像靈魂經過悲傷的洗禮,總能噴出新鮮的血液。所以悲劇不會變成悲劇。這樣,是不是又生出了另壹種信念?
“遙遠的地平線上,太陽出來了,落下了。從來沒有,我分不清日出和日落。”其實日出日落都是同壹個地方。“只是我的頭朝上,我的頭朝下。東山再起,西山沈睡。我睡著了,妳醒了。當我起床時,我看著紅色的雲。”(摘自我的《站在西窗看夕陽下的雲》,以下簡稱《夕陽》)這是太陽壹生中將要經歷的無數個這樣的循環的軌跡。所以我不會對死去或者消失的東西感到頹廢,因為萬物的守恒讓我有重生的希望。在這裏,我相信永生。
在我發表了《日落》這篇文章後,我看到壹篇文章《這也許是勛伯格最好的音樂嗎?楊寧寫的?》的文章,評論勛伯格的《古雷之歌》,讀來有點意外和震撼。感謝劇作家王斌,我很喜歡讀楊寧的這篇文章。
只有楊寧對《古雷之歌》有不同的評論,尤其是對第壹部分的解讀。他用日出日落,或太陽及其倒影,來描述音樂悲喜劇的內涵。很奇怪也很讓我驚訝,評價的深度也是壹聲嘆息。
“這日落會怎麽樣?反思?,也就是上下翻轉的方式,化身?日出?吐出來預示著愛情的永恒。”他的話深入主題,與我的文章《夕陽》的意思相差甚遠,啟發更大。把這樣的觀點從音樂的音符中分離出來,是非常令人欣慰的。
然後再看他的“日落”“日出”“倒影”是什麽。
《古雷之歌》的音樂從壹開始就營造了壹種非常夢幻的靜態畫面,如鳥鳴、海浪翻騰。這是平時戀人見面、戀愛的前奏。瓦爾德馬國王愛上了多維,大火過後,他不禁預感到悲劇的發生,最終悲劇成真。這段戀情被Hellwig女王發現,Hellwig殺了Dovi,國王悲痛而死。
奇妙的是,這篇文章用筆記生動清晰地闡述了悲傷和希望。把兩個音符比作“日落”和“日出”,是壹個絕妙的比喻。楊寧的評論很有意思,說這種“日落”動機不斷出現。在死亡近兩個小時後,同樣是在小號上,這個日落會以“倒影”(即上下翻轉)的形式出現,成為“日出”。他給了壹個圖,其中兩個音符逐漸下降,另壹個相對音符逐漸上升,但周圍還有其他細節,壹目了然(此處圖略)。
之後他說:“我不明白為什麽?”反思??去掉側面細節應該就能看懂了”(此處省略圖)。於是,他去掉了細節,清晰地顯現出兩個清晰的音符,像兩個太陽,壹個掛在天上,壹個藏在水裏。
夕陽慢慢落下,離它的倒影越來越近。日出日落的意義在這裏,倒影是另壹個太陽。與它在水中的倒影相呼應,慢慢落下,水中的倒影,冉冉的氣息,越來越近,直到太陽躍出水面的那壹瞬間,那是激動人心的壹刻。於是,壹個在降,壹個在升,壹個在迎,壹個在鞠躬,還有團圓。比如張愛玲說“下到塵埃裏,花開出來。”
我們可能沒想到,音樂能以這樣壹種畫面的方式詮釋她的內涵。
這種生動清晰的圖文並茂的“日落”與“日出”,是壹部愛情劇中悲傷與希望的過程。生命最終因愛而死,但靈魂仍在不朽的愛中。所以這首曲子的開頭以夕陽的形式出現,預示著悲劇,他們依然願意為愛情獻出生命,於是人們後悔了,希望愛情以不朽告終,於是在樂曲的結尾,他們把太陽設定為升起,整體唱《太陽頌》,音調翻轉,向下的音調變成樂觀向上的音調。音樂最後以堅定肯定的c大調結束。正如丁尼生所說,“新的太陽升起,帶來新的壹年。”預言永恒的愛。
妳能看到悲觀嗎?不,太陽落下,然後升起。當然,我們需要稍微轉過身,閉上眼睛。
真的很奇怪。當音符的細節被去掉,真的是太陽和它的倒影,慢慢靠近。音樂可以這樣來說明,也可以這樣來發生,也可以這樣來寫。妳可以看到,聽到,沈思,用文字更準確地講述。對於音樂愛好者來說,總有壹句話是任何語言都無法理解音樂的深刻含義。
令人驚訝的是,他圖文解讀的第壹部分居然是音樂演奏的,完美到從樹上伸出許多樹枝供妳構思。就像夜行的人看到遠處的壹絲微光,最終聽到用如此超脫而深刻的文字詮釋的音樂。
然後我想到了這句話“為什麽廢墟裏不能有像樣的花?”壹般來說,壹切美好的、有生命力的東西,都應該有重生或者不死的機會。
由此可見,無論用什麽樣的音樂形式,無論用什麽樣的文字描述,人們所希望的永恒的愛情都是人們心中永恒的主題。
是的,苦難不是純粹的苦難,它的終點是黎明,悲劇沒有變成悲劇。這是壹個必然產生新事物的過程,比如破壞和重建。就像靈魂經過悲傷的洗禮,總能噴出新鮮的血液。所以日落和日出只能從壹個方面給出相似的答案。
感動和溫柔,就像影子和我壹樣,朦朧縹緲,卻又真實存在,即使是倒影。遠古的夢真的消失在夢裏,但它仍然以夢的形式存在。我們不妨把浪漫的幻想變成現實,讓夕陽召喚旭日,成就新的人生歷程。
這個時候還要悲觀嗎?苦難的過程終究成為壹種價值。
虛幻與現實,浪漫與現實,朦朧與清晰,我的是妳的,妳的是我的,妳的是妳的,我的是我的,鏡像也是壹種存在方式。如果妳存在,妳就會有和妳壹樣的倒影,或者妳,或者妳的愛人,或者不存在的東西。這種倒影會讓妳有存在感或者看得很清楚,哪怕是夢。反思是存在與不存在的變化。存在主義者總能擺脫頹廢和不確定,樂觀地面對新事物。
然後,我們再回去感受壹下。這種感覺可能與楊寧對《古雷之歌》整體音樂的解讀無關,不妨拓展壹下想象力。
相遇,就像愛情的兩個主角,壹路走過來了,未知的路會等著他們,可能會為了愛情走向悲劇、喜劇或者悲慘的死亡。
比如國王和多維之間的感情溫度越來越高,動機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最後迫不及待的要見面。他們願意為了愛情放棄這個世界,他們的愛情強大到足以表明他們願意去死。最後外遇曝光,多維被殺,國王壹蹶不振,心碎而死。國王為多維的死詛咒了上帝,也在另壹個世界受到了上帝的懲罰。最終,他們的愛情並沒有因為死亡而升華。這恰恰是最可悲的悲劇。所以在整體快感上,無論兩個主角在戀愛中有多幸福。每壹段音樂的結尾,壹定是陰郁的。
如果說國王和多維之間的愛情是帶著壹些謹慎和顧忌保留下來的,那麽這張圖中的兩點就恰到好處。這是壹種希望、保留或擔憂的隱喻,但卻是欲望。當我們相遇,守望,凝視,讓我們停留在仰望的位置。“愛不愛,愛都在。”讓人向往。那麽這個世界會因此而穩定嗎?
太陽已經落山,旭日已經升起。太陽和它的影子有時間和空間,這個空間極其豐富,可以框定幻影或幻想的旋律,緩緩上升和下降。
就像舞臺上的謝幕舞,上升的時候,充滿了驚喜和期待。窗簾總是有點神秘,不禁讓人東張西望。當妳看著它的時候,妳有壹種欲望,直到它升起。看到太陽露出的臉就跳起來驚叫,讓妳臉紅,讓妳眼睛發光。光線清澈明亮,就像女巫占蔔用的水晶球,捕捉到了它所有的孕夢。這是壹個讓人愛得流連忘返的夢幻場景。
在變異的點上,從遠處看,它壹定是無聲的,頭腦中清晰而寧靜,寒冷而溫暖。喜歡夜晚的月光和螢火蟲,尋找寂靜和驚喜,尋找什麽…
愛,生命,早晨的光。
然後,瓢蟲飛出花心…
活力無限。
如果把渴望見面的人擋在門外,對愛情的終極意義是殘酷的。如世界上產生的鄉愁、悲傷、留戀,包含了所有的情感,包括希望的寄托,指責的逮捕。這張紙條的最終目的不在這裏。整首歌曲都是歌頌愛情的歸宿。強調的是巧合,所以最優雅的地方就是下來的音符,慢慢的安靜,很謹慎很溫暖,等待它的影子浮出水面,與它相遇。似乎這就是它的全部智慧。
含蓄,醞釀,這壹切都是溫暖的,給妳整個過程可以預料,也可以預料不到。對於它的反思,最後給了它壹個使命,就是最後的會。我們說,靈魂與靈魂的相遇,最終成就了生命中愛的升華。
所以,當太陽落山的時候,我們總會有壹種淡淡的傷感,最終會希望初升的太陽重新升起。
無論是愛情,還是世間的美好,還是繁華的事物,都因為“愛情”的不朽而延續,希望永遠存在。
(韓寒2016-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