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不動聲色,心明眼亮,還能說什麽?!

不動聲色,心明眼亮,還能說什麽?!

前幾天教師節,在向所有老師致敬的同時,特別想寫壹寫王陽明大師,因為陽明先生“最喜歡的事就是講課”,最喜歡的事就是聽課,教書。他最大的愛好和長處就是教育人,感化人心,也是唯壹壹個把階級帶上戰場的人。所以他生前的學生不計其數,死後更是如此。我是這些學生中的小人物,為壹個學習陽明大師的小同學而開心和感動。因為陽明先生最喜歡的稱謂是王先生,所以這篇文章與之相稱。

陽明先生的壹生是多病多運的壹生,也是不朽的壹生,偉大的壹生,在他生前和死後都受到了許多人和名人的贊美和崇拜:

朱載垕:挺起胸膛,壹代偉人有能力撥亂反正,展示他們拯救世界和保護人民的技能。我很同情!

鄧誌成:陽明之學因為成就卓著,所以最紮實,最有用。

魏:陽明先生以德服人三百年。

王世貞:公是明朝第壹流的人物,德、功、言三絕。

嚴復:單從陽明學,簡單易行,聰明的人往往喜歡。

梁啟超:他在現代學術界很偉大,在軍事、政治方面都有很多建樹。

孫中山:日本的舊文明都是從中國傳入的。50年前改革的英雄們,被中國偉大的哲學家王陽明說的“知行合壹”陶醉了。

東鄉平八郎,壹個著名的日本人,壹生都在低頭膜拜陽明。

就我個人而言,在中國五千年歷史的偉大人物中,我最熱愛和崇拜老子,而近五百年來,我最熱愛陽明,沒有之壹。

陽明先生生平概述

(1472,10,31 —1529,1,9),漢族,小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余姚縣(今寧波余姚)人,因曾在會稽山陽明洞築房,故名陽明子。學者稱他為陽明先生,又稱王陽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軍事家,精通儒、道、佛,是王陸心學的集大成者。弘治十二年(1499)進士,歷任刑部尚書、貴州隆昌翼城刺史、廬陵知府、贛南總督、兩廣總督等職。晚年任南京兵部官,都察院左都職。因平定之亂有功,被封為新建伯,在時被追封為新建侯。史文成,所以後人也稱為龔。

陽明先生十三歲時,誌存高遠,曾經和舒適之先生討論什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他不同於常人,認為“科舉不是第壹要務”,他的第壹要務是讀書,做壹個聖人。

十八歲那年,陽明先生到江西上饒,拜訪並請教壹位名叫樓良的大學者。婁亮告訴他壹句鼓舞人心的話:“聖人可以借鑒”,壹下子擊中了他,也讓他更加堅定了成為聖人的決心。

二十五歲時,陽明先生第二次參考科舉,又考了第二名。他的父親,狀元,開導他說,這次不贏,下次壹定贏,他卻笑了:“天下以不可及為恥,我以不可及為恥。”

鄭德元年(1506)冬,宦官劉瑾精於政治,逮捕了南京禦史戴等二十余人。當時怕劉瑾囂張的大臣,沒有壹個敢打。只有陽明先生,認為那是在沒有人發聲的時候,最需要發聲。他毅然放過了劉瑾,惹怒了劉瑾。被鞭笞到貴州省隆昌(修文縣貴陽西北七十裏)任隆昌郵局。與此同時,他的父親王華也被趕出了北京,調到了南京的吏部。

途中陽明先生被劉瑾追趕,自己假摔躲過壹劫。揚名先生從追捕中逃脫,秘密去南京見他的父親王華。王華對他說:“既然朝廷賦予妳重任,妳還是走馬上任吧。”隨後他踏上了道路,來到了“山川稀薄,苗遼雜居”的貴州隆昌。在極其惡劣的生活環境下,陽明先生依然沒有氣餒。他問自己:如果孔子、姚舜禹和周文王處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會怎麽做?他突然意識到,做到最好,跟著良心走,修行就夠了。於是,他在隆昌建了壹座“何樓軒”,在這裏堅持開悟講學。除了當地人,他還吸引了各行各業的人來聽他傳道授業。而且在這個困難時期,陽明先生從早先的學習中學習到佩服朱的識物之道,逐漸認識到“聖人之道不在此”,“聖人之道自性,實事求是者也是錯誤的。”這段充滿艱難困苦的重要經歷,史稱“隆昌悟道”。

鄭德十二年(1517),陽明先生任江西巡撫。主要掌管贛南、汀、張,即現在的贛、閩、粵、湘四省。這些地方森林茂密,盜匪嚴重。陽明先生作為壹個從小體弱多病的書生和儒生,秉承的是“難破心盜”的原則。

明十四年(1519),陽明先生仿鄱陽湖赤壁之戰,平定洪都寧王朱之亂。

嘉靖元年(1522),父親王華去世,陽明先生回鄉守制。

54歲時,陽明先生辭官回鄉講學。他在紹興、余姚等地創辦書院,宣講“王雪”,在天全橋學到四種教法:沒有好的惡心的身體,有好的惡意的行動。知善惡是良心,行善惡是事。

嘉靖七年(1528),平定了西南土窯之亂和端騰峽之賊。

石矛(1529 65438+10月9日8: 00)嘉靖七年,陽明先生在江西省南安府大埂縣(今江西省大余縣)青龍港船上病逝,享年57歲。彌留之際,弟子問他臨終遺言是什麽,他說:“此心光明,我能說什麽呢!”江西省哀悼後,軍民皆披麻布含淚送壽人,葬於浙江紹興南亭鎮。此前,因為反抗王寧,他被專門任命為光祿博士、朱郭博士和新建博士。當被追贈給新建的侯時,他死了。萬歷十二年,祀於孔廟。

陽明先生重要思想展

關於良心(心外無物,心安,心正);

良心是正義的關鍵,所以良心就是正義。

陽明先生說:“我的良心是有點血和骨的。”“壹定的良心,來源於許多人的死亡和成千上萬的生命”。

陽明先生在隆昌悟道之後,把這個心修得好像不動壹樣,只向自己的良心低頭。

良知浮現為主宰,我自足。我不需要從外部尋求真理。我總是能明辨是非,剝去自私的意圖,沒有堅持,所以我總是壹無是處,壹無是處。隨時隨地知道對錯,但隨時隨地的對錯並沒有那麽重要。這是陽明先生在隆昌悟道後融入境界的狀態,壹直保持到最後去世。這顆心是良心滿滿的,這顆心是無比光明的!

四十多年前,陽明先生被重用,受命在贛南和張婷剿匪。臨行前,他的壹位名叫王思雨的朋友告訴別人,陽明此行將取得巨大成就。別人問他,為什麽?他說,我不能碰。不沾,則謂孔子四十而不惑,不惑則不為外物所動,堅定不移。這就是四十而不惑,孟子說的。

下面是陽明先生寫的壹首詩,很好的詮釋了良心這個詞:

問妳在做什麽,妳在煩惱領域努力。

“良心”這個詞和“良心”這個詞是壹樣的。

每個人心中都有仲尼,他會聞出其中的苦澀,也會包庇他的粉絲。

現指真人,但良心更疑。

每個人都有自己固定的針,萬物之根永遠在自己的心裏。

但我笑著看倒了,在枝葉外找到了。

當妳寂靜無味的時候,這就是萬物的根本。

扔掉妳那數不盡的寶貝,捧個碗沿門扶貧。

關於良心:

陽明先生50歲以後潛心於“致良知”的學說,他感嘆:“信仰導致良知,真正的聖人卻藏著真理。”

陽明先生儒學功底深厚,有出入佛道的能力和魄力。他不僅辨偽名相,而且實踐名相。最後,他將三派合二為壹,畫出“致良知”二字作為萬能鑰匙,說無論何時何地,按良知行事,都是大咒,是無上真言。

第壹步是警惕,就是首先要學會警惕自己的習慣。我們每個人都在不斷的和自己的惰性做鬥爭,這種惰性就是沒有睡醒的狀態。所以中國有句古話叫“反覺”。逆水行舟的反意識就是警惕。還有孟子的“求心安”,學無其他,只求心安。什麽叫放心?妳的心去了美國而妳自己都不知道,所以妳得把那顆心找回來。這就是覺醒的過程。有了覺醒的第壹步,接下來就要靠良心本身的力量了。妳要知道,壹旦妳體內的良知被調動起來,良知本身的力量就顯現出來了。這時候外在的涵養,還有壹些功夫包括安分守己,遷就事,窮,都只是幫倒忙。

每個人心中都有壹個聖人,但是他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把聖人放在壹邊。只要不欺騙自己,相信自己,跟著自己的良心和直覺走,做任何事情都是從內心開始,不要求外界的任何東西,不因為別人而影響自己的行為,清醒過來,克服它。所有的行為都只是基於自己的良心。即使妳錯了,妳也會增加妳的經驗,妳會自己承擔責任,最終妳會增加妳領導良心的能力。

關於實際工作:

陽明先生以心學磨練帶兵打仗之事。他始終以心為上,不戰而屈人之兵,打破了人們心中的盜賊,不僅是個人,更是土匪、造反派整體。

人生就是每天在具體的事情上不斷磨煉自己的良心,給自己的良心壹個自然的理由,讓事情變得合理。

論知行合壹;

三十八歲時,陽明先生在貴陽倡導“知行合壹”。他說:“行是知的成就,知是行的開始。知善知惡是知,善、善、惡是行。”

知行合壹是很高的良知境界。什麽是知行合壹?知之為真,知之為真。做的清楚,做的仔細就知道了。那麽如果妳真的懂壹些東西,是什麽表現呢?就是妳真的能做到。那麽如果妳真的想做好壹件事,它的前提是什麽?妳必須獲得真正的知識。真正的知識必然是有界限的。如果沒有臺詞,或者說不夠好,說明沒有真知識。知行合壹。

人的行為和意識要統壹才能舒服,這也是西方哲學家所說的“自洽”

論“天全主義”的四句教學:

沒有好,沒有惡心的身體(壹種世界觀),

有善舉,也有惡意之舉(可謂人生觀)。

知善惡是良心(可以形容為價值觀)。

以德報怨是壹種方法。

1527年農歷九月,王陽明被明政府起兵討伐思恩和田。

臨行前,他的兩個弟子,錢德宏和王如忠,進行了壹場激烈的爭論。辯論的內容是王陽明提出的四句教。

王如忠認為這四個句子是不壹致的。王如忠毫不客氣地說:“第壹句,沒有身體是好的,惡心的。寂心的本體是善惡,應該是發自內心的善惡。”既然裏面沒有善惡,那就壹定沒有善惡,那憑什麽良心去判斷?為什麽去吳歌?所以最後三句是廢話。"

錢德宏保持沈默。

王如忠甚至更有活力。如果心中有善惡,良心應該是審判者,我們應該在良心的指引下判斷事物,也就是說身心都有善惡。在這種情況下,第壹句話就是錯的。

錢德宏等他說完,然後語重心長地說,“妳呀,看歪了。身心是命運的本質。本來沒有善惡,只是這顆心被外物汙染了。壹沾染了外物,心自然就有了善惡,但身心還是知道善惡,只好去善惡,做善惡的目的是為了恢復身心。”

兩人各執壹詞,爭論激烈,只好請王陽明裁決。

王陽明聽了他們的意見後說:“兩種意見可以互補,不要偏執壹方。我有兩種開導人的技巧。資歷高的人直接從源頭讓他意識到。人心本來是晶瑩停滯的,本來是中和的。資質極高的人,只需要對本體有壹點點了解,就是功夫。他人和自我,內外都是透徹的。

對方資質差,內心不免被汙染的本體蒙蔽。因此,他被告知要行善,消除心中的邪惡。精通功夫後,汙穢會徹底滌蕩本體。"

陽明先生的話可以這樣理解:對於資質高的人,也就是良知亮的人,妳只需要對他說第壹句和第三句:“沒有善惡之體,知道善惡就是良知”,他壹聽就明白是什麽意思了。

為什麽?因為他身心光明,壹向兢兢業業,卻不知日用。而那些不夠格的人,也就是良心被遮蔽的人,妳要對他說第二句、第四句:“有善有惡,善惡有報是標準的事。”他壹聽就會明白,要關心善惡,時刻警醒自己。我的“意”是善惡,所以要小心,要積極,就是要標準!

因為這個講座發生在王陽明住處的天全橋上,所以這個講座被稱為“天全之說”。

陽明先生在“天全之說”之後,諄諄告誡兩位學生:“這四句話,就是我心中的目的。妳不能拋棄他們。”

陽明先生《傳》第二卷記載的四句教,被稱為心學的最高概括,凝聚了心學最本質的智慧:心的本體晶瑩純凈,無善惡;但觀念壹旦產生,善惡也隨之而來;分辨善惡的能力是“良知”和智慧;儒家的壹個重要理論,即“為善為惡”,就在這裏。《實踐之書》第171章說:“實學之人,自始至終,由初學至聖,唯此壹次,始不止有此壹段。”也就是說,我們這壹生要自始至終做好事、做惡事,壹刻也不能離開!

雖然意猶未盡,但對陽明先生生平和思想的總結暫且在此討論。未來我需要在幸福的道路上學習和實踐陽明心學。如果妳想深入了解陽明先生的智慧和洞見,可以多讀壹些關於陽明先生心學的著作,包括最重要的《手冊》。

最後我想說:這篇文章不足以表達我對陽明先生的敬仰之情!陽明先生的真誠和光明,讓我深深地感激和感動。希望以他為榜樣,讓我修心養性,修我的自足,修我的光明之心,修我的問心無愧。我還能說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