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南族信仰很多神和宗教。明末以前,人們主要信仰原始宗教。清初,正統道教傳入毛南族聚居區,幾大宗教同時流行。此後,道教在與毛南族文化尤其是原始宗教、文化等民間信仰的合流中占據了主要地位,形成了以拜跳(願)為重點的所謂“武學”,以齋戒、臨終為重點的所謂“文教”,以及兩類人配合的水陸道場。負責拜神的,毛南族人稱之為“陶博”,即老師;負責葬禮儀式的人叫“先生”,即道士。第三種是專門驅鬼招神的巫師,叫“匠暮”,其余是降神童子、風水先生、鬼谷先生(也占蔔等。).前三種,他們各有壹套經書,比如老師公開的歌本念經詞(巫術);道士有《開山歌》、《挽歌》、佛經;巫師們收藏了很多巫術。石公背詞多為長短句,歌詞多為三句、四句、五句、六句、七句,極少有長短不壹的句子。道士的歌詞由五言七語組成,而儒家經典的句式長短不壹。這些歌詞、經典、巫術中有相當壹部分屬於韻腳,講究格律,與毛南族民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他們的形式和歌曲受到大眾的歡迎。它的書寫文字大部分是直體漢字,也有壹部分是借用字。唱的時候,老師和巫師經常用廣西宜州市德勝鄉的漢語方言,毛南語和壯語都用。道士在廣西柳州用普通話,歌詞用毛南語。近百萬字的歌詞、經文、巫術,不僅包含了大量的宗教材料、傳統韻文和散文作品,還保存了許多民俗、歷史和語言材料,文化內涵十分豐富。
1941年,基督教開始在壹些村落建立教堂或傳教場所,至今已有200多名信徒,活動並不正常。此外,農歷每月初壹、十五也有少數人燒香跪拜觀音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