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母戊鼎,又名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國商代晚期皇室使用的青銅方鼎。3月1939在河南省安陽市武官村壹農場出土,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這是中國發現的最重的青銅器。這個鼎是商代的祖庚或祖甲鑄造的,作為對他母親的祭品。因其腹部寫有“司母戊”二字而得名,也有人解讀為“後母武”,是商代妻子之壹武丁的妻子。
司母戊鼎是商代晚期(約公元前14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的鑄造。原器皿1939出土於河南安陽侯家莊武官村。此鼎造型宏偉,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長110厘米,口寬79厘米。這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司母戊鼎最早是村民私自挖掘的,由於太大太重,難以移動,私掘者重新掩埋。司母戊鼎在1946年6月被重新發現。新中國成立後,於1959進入西藏中國歷史博物館[2]。
郭波展中的司母戊鼎,器身長方形,口緣厚實,輪廓平直,顯示出壹種不可撼動的氣勢。司母戊有耳朵,方肚子,空腿。除了鼎身中央是壹個沒有紋飾的長方形素面,其他地方都有紋飾。在精美的雲雷紋上,每個部分的主要裝飾圖案都有自己的形式。鼎身四面主要以饕餮圍繞方形素面裝飾,四面結合處以門邊裝飾,邊上為牛頭,下為饕餮。鼎耳外側有兩只老虎,嘴對著嘴,頭在裏面。耳側飾有魚紋。四個三腳架腳的裝飾圖案也很獨特,三根弦上各施壹張動物臉。據考證,司母戊鼎應該是商王室的重型兵器,其形制、紋飾和工藝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銅文化鼎盛時期的代表作。
司母戊鼎的手柄裝飾同樣精美。兩只龍虎張開巨口,內含壹個人頭,後來演變成“雙龍戲珠”的吉祥圖案。壹般認為,這種藝術表現了自然和上帝的威懾力。現在有人推測該男子是主持占蔔的處女。他主動把頭伸進龍的嘴裏,目的是炫耀自己的勇氣和魔力,讓人臣服於他的各種命令。完全有可能:當時的聖母出現時帶著兩獸,這樣的圖案在青銅器和甲骨文中經常可以看到。
此鼎體型巨大,雄渾有力,腹部鑄有“司母戊”二字,有人解讀為“後母武”,為商代或祖甲所鑄,以祭祀其母。司母鼎的鼎身和鼎腳是整體鑄造的,鼎身鑄造後再鑄造鼎耳。鑄造這麽高的青銅器,需要的金屬材料應該在1000 kg以上,而且要有更大的熔化爐。據測定,蒙脫石含銅84.77%,錫11.64%,鉛2.79%,其余0.8%。與古代文獻記載的銅錫比例基本壹致。司母戊鼎充分展示了商代青銅鑄造業的生產規模和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