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景和致遠書法欣賞淡泊景致遠書法圖片1
淡泊智明,寧靜致遠書法圖2
淡泊智明,寧靜致遠書法圖3
淡泊智明,寧靜致遠書法圖片4
淡泊智明,寧靜致遠書法圖5
論書法史
商朝
約公元前16世紀,約3500年前,壹個叫商湯的部落滅夏,在黃河流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奴隸制國家,即商朝。商朝都城亳初建,今位於山東曹縣,後幾經遷都。約公元前1300年,歷史上最有名的後?盤庚遷都?抵達中原建都?尹?(今河南安陽郊區屯村壹帶)。從商初至商末,* * *傳至十七代三十壹王。* * *約600年。商朝疆域遼闊,很早就有了?邦基在千裏之外?簡而言之,它的政權,南起長江流域,北至燕山山脈,西至陜西,東至海邊,是壹個強大的奴隸國家。文化到達的區域更廣,南方到達衡陽、湖南寧鄉、江西清江,北方到達遼寧、內蒙古。商朝在中國書法史上處於起步階段,商朝在殷建都後才真正強大起來,所以這個時期也被稱為殷朝或殷商,書法史從殷商開始。
奴隸制的發展促進了更大的社會分工。商代有壹批脫離生產勞動,專門從事科學文化活動的職業知識分子。此時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和對立更加明顯,這壹時期文化的創造和發展是成千上萬奴隸勞動實踐的結果。這些知識分子對文化的積累和整理也起到了壹定的作用。商朝的文化以文字、歷法和各種藝術品為特征。現在我們發現了商朝的文字,也就是甲骨文。商代中後期也出現了青銅器銘文。
(1)甲骨文
因為甲骨文是用刀刻出來的,因為刀鈍而鋒利,骨薄而硬而松,所以他刻出來的筆畫有粗有細,有方有圓。因此,甲骨文書法往往表現出以下特點:以方筆和折筆為主要筆觸,線條細、直、堅;字法穿插疏密,字號變化,但排列對稱和諧。在構圖上,文字並非間隔均勻,完全對立,但也有不均勻的變化,表現了作家的古代浪漫情懷。此外,甲骨文的筆跡大多是從右到左,從上到下,這種書寫和排列壹直影響著後來的書法史。更有甚者,在考古發掘中發現了甲骨文。3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在使用像今天的毛筆這樣的書寫工具,這壹點可以從已經寫好但還沒來得及刻字的甲骨文碎片中得到證實。
商代甲骨文的書寫方法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在不同時期,除了許多常用詞的寫法外,其藝術風格和特點也各不相同。甲骨文研究者董作斌根據?真人?甲骨文以不同的名稱分為五個時期:第壹時期:武定及以前;第二階段:從祖庚到祖甲;第三階段:從林率到康定;第四時期:從武夷到文鼎;第五期:從第壹到帝辛。第壹個時期是商代整個甲骨文書法家的起步時期,具有雄渾博大之美;第二期刀法工整,字體美觀;第三期的藝術面貌不如前期和後期,相對較弱;第四期又表現出壹定的實力,字體強烈但造型簡單;第五期,書寫非常嚴謹工整,是商代甲骨文書法的末期。近年來,考古工作者在山東桓臺史家遺址的考古發掘中,發現了嶽石文化時期的甲骨文。據考證,這些甲骨文比殷墟甲骨文早兩三百年。
1.武定時期的甲骨文
這段甲骨文是在商代武定時期(約13世紀上半葉至12世紀下半葉)刻在壹頭牛的肩骨上,記錄了當時河南安陽郊區小屯村的天文氣象和簡單的社會生活?殷墟?出土,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這是壹塊高32.5厘米,寬19.8厘米的大接骨板。保存較為完好,正反面刻有160余字。如圖,前面是***10行,有70多個字可以看得很清楚,也能辨認出來。考古學家和古文字學家把已發現的甲骨文發掘的發展過程分為五個時期。這塊石刻是第壹時期的傑作。因為是用刀刻的,筆畫有粗有細,有方有圓,但總的來說還是以方折為主;字形大小不壹,排列不規則,歪歪扭扭,但生動自然。與其他時期的甲骨文相比,線條更為雄渾,氣勢磅礴,結構更為規範,書寫和篆刻的技藝更為成熟,造型典雅,古樸自然,是甲骨文書法的典型範例。雖然甲骨文的雕刻在這壹時期已經成熟,但它仍然有壹種強烈的樸素之美。
2.祖嘉時期的甲骨文
甲骨文上的這段文字,是在商代祖甲時期(約公元前65438+2世紀下半葉)刻在牛的肩骨上的。它的主要內容是占蔔,它預測了最近幾天的不幸和幸福。在河南安陽小屯村殷墟發現,上面留有兩行35個字。漢字排列整齊,特別是中間三段,漢字大小基本壹致,這是第二時期甲骨文書法的主要特點。與其他四期相比,字體正式工整,缺少穿插散放帶來的生動之美。
3.第壹帝辛時期的甲骨文。
這段甲骨文刻在商代(約11世紀中葉)第壹、帝辛時期的龜甲上,發現於河南安陽小屯村殷墟。現存260余字,為5期甲骨文書法代表。字跡很小,像壹粒米,筆畫細,結構工整嚴謹。與第壹期甲骨文的粗粗線條形成鮮明對比。
(2)金文
金文泛指先秦時期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現在的凹銘文壹般都叫?錢?,招風楊雯叫什麽?知道嗎?,所以金文有另壹個名字;?鐘鼎文?(先秦青銅器以編鐘、鼎等為代表。)?錢?、?鐘鼎的學問?等等。
殷墟早期青銅器銘文和甲骨文並存於商代中晚期。商代青銅器上的文字大部分都是很少的字,往往只有兩三個字,最多不超過50個字,而且有些文字類似圖畫,筆畫往往出現中間粗而肥,兩頭細,所以人們形象地把商代的青銅器銘文比作?蝌蚪角色?還是?圖片和文字?。金文書法有壹個寫、塑、鑄的過程。與甲骨文相比,幼稚、神秘、凝重。
在商代,甲骨文以其連接神旨的超驗功能占據?女巫?文化的核心。在同壹時期,青銅器銘文也已經出現,但是因為這個時期,青銅器銘文沒有得到?禮樂?文化支撐,所以金文的發展處於被壓制的狀態。但需要註意的是,這壹時期的金文和甲骨文實際上處於壹種* * *,因為金文還沒有獲得壹種適合自己生存發展的社會文化機制。因此,金文和文佳銘文的興衰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兩種不同文化選擇的結果。
根據遺址的發掘,在盤庚遷殷以前,商代的彜器上沒有銘文。盤庚遷殷後,銘文開始少量出現,壹般只有壹兩個字。銘文有圖案,有很強的裝飾意義。有典型的胖筆,大多是圖騰和家徽符號。?這些單字或同義銘文往往刻在器物內壁、底部等顯眼的地方,位置隱蔽,當然說明它們並不承擔主要功能。?到了殷商後期,銘文的數量開始增多,但多為幾十十字。值得註意的是,這壹時期的金文所反映的內容僅僅局限於祭祀祖先,而遠未達到居於思想中心、滲透到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甲骨文的壹般水平。導致整個殷商時期的金文處於以甲骨文為主的附庸地位。
1.司母戊丁
司母戊鼎不僅是商代中期著名的青銅器,也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1938河南安陽武官村出土,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這件青銅器是王寅制作的,作為對他母親的祭品?e?還有鑄,鑄在鼎腹?司母戊?三個漢字是商代金文的代表。筆觸雄壯,但粗細不壹致。明顯是中間部分厚而肥,頭尾兩端尖而細,露出邊緣;人物姿態奇特,畫面意味濃厚。媽媽?文字就像壹個女人跪在那裏,雙手交叉,雙膝跪在地上。所以後來人們把這個青銅器銘文叫做商代?怎麽說來著?,?圖片和文字?。其書法有稚氣之美,同時銅器和鑄於此端的銘文給人以凝重之感。
2.陳驍禦尊
玉尊,又名玉尊,是商代第壹時期的青銅器。清朝道光年間在山東壽章縣梁山出土,現藏於美國舊金山亞洲美術館。碑文***4行27字,筆畫圓潤厚實,多為中間粗兩頭細,如?王?又來了?以(有)字為主的重筆法,是商代中後期青銅器書法的典型風格,裝飾性強,筆法渾厚。
3.“伍肆紫頂”
伍肆紫鼎是商代晚期著名的青銅器。1959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現藏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碑文***3行29子,內容是記錄商王把20個朋友送給了吳的兒子貝,貝把這個方鼎獻給了父親。碑文書法字體大小參差不齊,部分字的筆畫有明顯的波紋。結束?狗?魚?兩個象形文字,也許代表?E-son?家族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