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帝回朝後,立即召見拓跋澄,說:“關於剛才易卦的事,我想和妳進壹步商量。在大廳裏,我發脾氣是因為我怕大家搶著發言,會毀了我的壹個重大決定,所以我只是表達壹下自己的情緒來嚇唬那些文武官員。我想妳會明白我的意圖的。”於是他命令左右侍從退下,對拓跋澄說:“我今天要做的事真的很不容易。我國建立在北領地上,後來遷都平城。但平城只是武力擴張地盤的地方,不適合治理教化。現在,我打算做出重大改變,改變風俗習慣。這條路真的很難走。我就是想借軍隊南下征討的勢頭,把京都搬到中原去。妳怎麽看?”拓跋澄道:“陛下,您計劃將京都遷至中原,以擴張疆土,征服四海。這種思想也是之前的周朝和漢朝興盛的原因。”孝文帝說:“北方人習慣於依附舊的生活方式。那時,他們會驚恐不安。我們該怎麽辦?”拓跋澄答道:“非凡之事,非常人所能為。陛下的決定來自您睿智的內心。他們能做什麽?”孝文帝高興地說:“任王乘真是我的張子房!”
孝文帝派尚書、廣陵王拓跋玉以帝符節安撫六鎮,並召集六鎮突擊騎兵。丁亥(初九),孝文帝告別了永固陵。已經醜了(11日),孝文帝親自率領30余萬大軍和騎兵,從平城出發,大舉南征。太尉拓跋丕、廣陵王拓跋玉奉命留在平城鎮,並加派使臣守節。拓跋玉說:“最好讓邱負責管理,我可以做他的副手。”孝文帝說:“年長的人有閱歷,有遠見,年輕的人有氣魄,不要拒絕。”
孝文帝從平城出發,壹直到洛陽。雨壹直在下,從未停過。28日,丙子下令各軍繼續南下。丁醜(二十九),孝文帝騎馬出發,身穿作戰服,手持馬鞭。文武百官趕緊止住馬頭,不停地鞠躬。孝文帝說:“作戰計劃已定,各路大軍繼續前進。妳還想說什麽?”尚書李沖等人說:“我們現在做的事,全國都不願意做,只有陛下願意實現。不知道陛下壹個人去會去哪裏。我們有壹個報國忠君的心願,卻無法表達,只好冒著生命危險去求陛下。”孝文帝勃然大怒,說:“我現在即將征服外國,希望統壹天下,治理國家,而妳們這些文弱書生卻壹再懷疑這壹重大決策。”殺人斧有它的用處,就不多說了!”說完,又縱馬要走,這時,安定王拓跋休等人壹起上前勸解,含淚止住。孝文帝還告訴大家:“這壹次,我們出動了大量的軍隊,卻沒有任何成果。我們將向後代展示什麽?“我世代居住在右朔,壹直想南遷中原。如果我們停止征服南方,那麽我們應該把京都移到這裏。妳怎麽想呢?同意遷都的站左邊,不同意遷都的站右邊。”南安王拓跋珪走近孝文帝說:“成大事者不求人指教。”現在,如果陛下放棄征伐南方的計劃,將京都遷至洛邑,這正是我們所希望的,是人民的幸運。”武文·關白高呼萬歲。當時鮮卑人雖然不願意南遷,但是又怕再南征伐,所以誰也不敢說什麽。北魏遷都計劃已定。
李沖對孝文帝說:“陛下將遷都洛邑,但皇家祠堂、宮殿、府邸都要重修。我們不能坐以待斃,等著它們建成。希望陛下能暫時回到代都,等這壹切的文武百官都做好了,陛下再準備禮儀儀式,在安靜祥和的鐘聲中來到新京都。”孝文帝道:“我要去各郡視察,現在可以借此機會先去鄴城,稍作停留,明年開春再來,不必先回北方。”於是,任城王拓跋澄被派回平城,向留在那裏的官員宣布遷都,並對任說:“現在才是占蔔中真正的‘革命’。妳要把事情做好。”
因為文武百官不同意,孝文帝在鎮南對魏和大將軍俞烈說:“妳怎麽看?”丁烈回答說:“陛下英明的戰略是為了國家的長遠利益,這是無知膚淺的人所無法預測的。但若以各人意願推測,願遷都者,眷戀故土者,剛好占壹半。”孝文帝道:“既然妳沒有公開說妳反對,那就說明妳同意了。我深深感受到妳沈默的好處。”於是,余烈被送回平城鎮守,說:“朝廷留下的東西,都托付給妳了。”
義海(二十九),北魏孝文帝到洛陽西宮。中書侍郎韓顯宗上書孝文帝,談了四件事:第壹,他認為:“聽說陛下今年夏天出行,不是去遊覽三七,就是在中山運氣好。去年冬天,我停在了葉城。雖然是農閑的時候,但我還是讓每家每戶都出壹份力來祭祀,辛苦又費錢。再說現在是農忙季節,蠶和小麥剛剛熟。妳來了人民怎麽受得了?而且第六軍冒著酷暑護送,恐怕會有瘟疫。希望能早日回到北京平城,省下各州祭祀的費用,讓洛陽建都修都的工程早日完成。”其次,他認為:“洛陽宮的舊地基都是魏明帝建造的,當時人們批評他過於奢侈。現在我們的建設應該縮小規模。還有,最近北都平城的富人家,都在互相較勁。我們應該借遷都的機會,制定出這方面的制度。同時,首都的道路交通要拓寬拉直,溝渠也要疏通。第三,我認為:“陛下,您回洛陽,隨行的兵器人員很少。皇帝平時住在宮裏,也是實行警戒和保護措施的,更不要說出去視察山川了。這件事妳要三思。"第四,他認為:"陛下聽雅樂,觀聖人經典,談官事,思萬物。他不到日落不吃飯,可以侵犯到半夜。另外,自從開化太後去世後,陛下對她的孝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加深;陛下也寫文章,章節天天寫。陛下雖然聰明睿智,這些都不足以惹人厭,但為了保證長命百歲,修身養性,愛惜聖體,說到底也未嘗不是良策。所以懇請陛下無為而治,只管重要的事,不必事事低頭。”孝文帝很好地采納了上述建議。
韓憲宗又上書神,指出:周成王曾居洛陽,但仍以豐浩為故都;東漢王朝遷都洛陽,但仍將荊趙胤設在長安。按《春秋》義,有祠堂者稱‘杜’,無祠堂者稱‘夷’。此外,這個地方,和平之城,是祠堂和秦始皇陵所在地,也是王業帝國的基礎。作為壹片神奇的福地,它的意義是很久遠的。現在相當於壹般的州縣,我私底下很不放心。因此,我認為京趙胤應該建在平城,就像過去的做法壹樣,以表明我們尊重根本,重視過去,並為世世代代發光。
“還有,古代的士人,農、工、商是分開住的,不至於混在壹起,這樣他們就可以專攻自己的行業,過自己的生活。建國之初,太祖道武帝撥亂反正,日夜操勞,沒有壹點閑暇。但他仍不忘區分士族和平民,不讓他們混居。工匠、技術員、屠夫和小販都有自己的位置,但沒有制定禁止措施。時間長了,他們就互相混淆,活了下來。現在說洛陽居民的居住制度是分官職的,而不是按庶民的士族劃分的。官職不是永久的,有時候晚上就丟了。所以以官職來劃分住所,必然會使穿衣服的人和仆從,幾天就混在壹起了。如果人們住在同壹個房間裏,壹些人訓練和練習唱歌和跳舞,而另壹些人則閱讀詩歌和書籍。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讓孩子選擇自己的興趣愛好,也絕不能拋棄歌舞,走近詩詞歌賦。但是,工匠和藝妓藝人百年也難以學會文人的禮儀和習俗;讓讀書人的孩子模仿工匠和藝妓藝人的舉止談吐,壹夜之間就能學會。所以孔子指出,人選擇活著,就應該活在仁者之中,這就是美;孟母三次選擇鄰人,是為了讓孟子謙遜親近禮儀。這是風俗禮儀的根本,壹定要遵守清楚。朝廷每次選拔人才,都把他們的婚姻和官職作為升降的標準來考察。多麽嚴格,多麽嚴肅!但在安置人這件事上,沒有尊卑之分,以至於混居在壹起。多麽粗心啊!現在是遷徙的開始,洛陽城到處都是空地,工匠、藝妓等人群很容易分開居住。壹句話就能搞定。為什麽不去做,這樣美好的事才能有所回報?”還有,南朝以前占領淮北土地的時候,把自己比作中國,在那裏設立華僑縣。但由於淮北隸屬於本朝管轄,這種情況壹直沒有改變,導致名實交錯,給文書帶來諸多不便。所以,是時候對舊地名逐壹核實,重新規定,小的合並,大的單獨設置。至於中原的縣,過去我們因為戶數少,合並裁撤了壹些。現在人口增加了,我們可以恢復舊的設置。孝文帝看了韓憲宗的奏章,非常贊賞他的意見。
北魏孝文帝任隱(二十七),北訪;桂茂(28日),渡黃河;3月任申(27日),抵達平城。孝文帝讓大臣們再次討論遷都的利益問題,所有的朝臣都對這個問題發表了看法。兗州刺史穆昆說:“現在天下未穩,不宜遷都。況且軍中戰馬不足,如何克敵制勝?”孝文帝答道:“養馬的地方在平城壹帶。何必擔心沒馬呢?”今天的首都代京,在衡山以北遍地都是,九州之外,並不是理想的帝都。"尚書庾國接著說:"我並不認為代京比洛陽好,但自從道武帝以來,人們就住在這裏,壹旦遷到南方,就會不滿。"平陽公拓跋丕說:"遷都是大事,要通過占蔔決定。孝文帝說:“周公和召公在古代是聖人,所以他們能夠打聽住所。既然沒有他們這樣的聖賢,占蔔又有什麽用呢?況且古人曾說:‘占蔔無所猶豫,何必要占蔔?’以前黃帝燒龜甲求吉兇,龜甲都是燒的。黃帝的臣子總說是‘吉祥’,黃帝服從了。然後,完美的人知道還沒有發生的事,他是通過龜兆得知的。而治天下而成帝王者,以四海為家,南北不定。他們怎麽能經常呆在壹個地方不動呢?我的遠祖世代生活在北方的荒涼土地上,直到溫平時代,他們的首都才建在東木根山。後來,昭成帝建勝東,遷都。道武帝時,遷都平城。我很幸運有機會平定天下,教育人民。為什麽不能遷都?“群臣百僚都不敢再反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