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中國壹種古老的文字,主要指中國商代晚期王室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它是我們能看到的最早的成熟漢字,也是中國和東亞地區已知的最早的系統商代文字載體。它是由王首先發現的。
甲骨文圖案對稱穩定,具有書法三要素,即書寫、書寫、構圖。2017,165438+10月24日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甲骨文因刻寫在龜甲獸骨上而得名,是商代流傳的書跡。[1]內容是記錄盤庚遷徙紂王270年的甲骨文,是最早的書跡。殷商有三個特點,即信史、飲酒、崇鬼神;正因為如此,這些決定了捕魚、征服、農業等諸多事情的龜甲,才能在後世被重新發現,成為研究中國文字的重要資料。商代筆墨精良,書體因雕版而薄而尖,有刀鋒之趣。受文風興衰的影響,可以分為五個時期,下面介紹。
商代晚期,從盤庚遷至商紂王,歷時約273年,經歷了12的第八世王。在這壹時期,甲骨文應分為早期和晚期。關於商代甲骨年表的研究,眾說紛紜。現在主要采用董作斌基於世系、稱謂、貞節等十個標準的五階段說,即第壹階段:盤庚、蕭新、蕭藝、武丁;第二階段:祖庚和祖嘉;第三期:嚴新與康定;第四期:武藝、文鼎;第五期:第壹期和帝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