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子是小說的主人公。他曾經是個破產的農民,進城後成了黃包車夫。那時的他,勤勞不屈,好勝心強,有著執著的人生理想。初到北京,祥子經歷過生活的打擊,但並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他“強壯、沈默而有活力”。成為黃包車夫後,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擁有壹輛屬於自己的黃包車,因為他天真地幻想著“擁有自己的黃包車就意味著壹切”,這樣他就可以過上獨立自由的生活,不會被車主剝削。為了這個希望,他風裏來雨裏去,拼命拉車,拼命攢錢,終於用自己的汗水換來了壹輛屬於自己的車。然而好景不長,軍閥混戰,搶走了他的車,毀了他的理想。經過這壹次生活打擊,祥子並沒有灰心。為了再次買車,他開始“像壹只饑餓的野獸”,早出晚歸,多拉跑得飛快。但祥子還是沒想到,在舊社會黑暗勢力的包圍下,下層民眾總是被敲詐,被戲弄。正當祥子又壹次沒日沒夜地攻擊自己的理想時,他又牽連進了進步的曹先生的政治迫害,反動政府的偵探趁機敲詐他,拿走了他計劃買車的全部積蓄。這個打擊給祥子造成了很大的精神挫傷。“好像他死了,什麽都不要了”;但是很快,祥子又掙紮著站了起來。後來,在虎妞的支持下,他有了壹輛屬於自己的車,雖然因為祥子是以犧牲自己獨立的人格和尊嚴為代價買的,拉著就難受。但祥子還是有了自己的車,他終於實現了買車的夢想。可是祥子還是沒有想到,即使活在這樣的屈辱裏,社會也不允許他。不久,虎妞難產而死,祥子不得不賣掉自己的車來料理虎妞的後事。這壹擊之後,祥子的心靈又受到了嚴重的損傷,他開始抱怨生活,覺得自己的人生願望總是“像個鬼,永遠抓不牢。”還要受那些苦和委屈。“後來,他心愛的喬伊也因為生命而上吊自殺了。這最後壹擊,使祥子絕望了。從此,他對生活失去了任何希望和信心。他完全從之前的愛拉車變成了恨拉車,最後連動車都拉不動了。從以前的忠心耿耿到忠心耿耿,變得厚顏無恥;從之前的鍥而不舍到自暴自棄,自我放縱,最後徹底蛻變成壹具冷酷無情,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作品通過祥子的悲劇,總結了舊中國血淚人生和人力車夫的相同命運,表達了對下層工人苦難和命運的深切同情。
祥子終於墮落了,從人變成了“鬼”。“鬼”的形象很醜。那麽,是什麽讓祥子這個曾經活潑、單純、理想主義的年輕人墮落成了“鬼”呢?作品深刻的思想內容在於,它不僅通過祥子的悲劇讓人看到了千千幾千萬下層民眾的苦難和命運,而且通過祥子變成鬼的悲劇讓人思考祥子悲劇的根源。
祥子悲劇的根源首先是吃人的舊社會。祥子從鄉下來到城裏,本來是希望靠自己的勤勞和堅韌獲得獨立的生活地位,但卻不斷遭到摧殘,包括士兵搶他的車,楊太太不肯餵他的仆人。有欺侮他的虎妞,有愚弄他的奶奶,有勾引他的夏太太。正是這些兵匪,社會的渣滓,組成了壹張巨大的網,不斷地剝削、壓迫祥子,最後,摧毀了他的理想,吞噬了他的靈魂,摧毀了他強壯的身體,把他變成了動物。作品在表現祥子由人變鬼的悲劇的同時,筆始終聚焦於壹個黑暗的社會。這讓人們看到了祥子的悲劇,同時也進壹步看到了吞噬祥子靈魂,將祥子推入墮落深淵的社會制度的不合理性,以及它的吃人本質。應該說這是作品最有思想價值的地方。
祥子的墮落,既與社會的壓迫、攻擊、破壞有關,也與祥子本人有關。祥子過去確實是有理想的,他對理想的追求曾經是相當執著和頑強的。可悲的是,祥子的眼光太短淺,壹心只想拉自己的車。換句話說,他追求的只是個人幸福。這樣看來,祥子的掙紮和反抗都是孤立的個人掙紮。因為是個人奮鬥,壹方面他看不清周圍的環境和自己,就像瞎子在黑暗中摸索,以至於處處碰壁;另壹方面,因為他孤獨,面對的黑暗勢力強大,當然也容易被黑暗勢力吞噬。正如作品中的老馬在茶館裏對祥子說的:“自己做苦工,比登天還難。壹個人能跳什麽?妳見過蚱蜢嗎?我壹個人可以跳很遠,但是如果我教壹個小孩抓住它,用細繩綁起來,我甚至飛不起來。成群結隊地到達,哼哼,壹會兒就把整片區域的莊稼吃光,沒人能治!”作品通過祥子的悲劇,既抨擊了食人舊社會,又深刻地表明了祥子這樣的勞動者是不可能靠個人奮鬥來改變自己命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