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科普短視頻圈粉百萬72歲退休女教授玩百寶箱揭秘科學世界

科普短視頻圈粉百萬72歲退休女教授玩百寶箱揭秘科學世界

來源:文匯報

科普短視頻圈粉百萬,彩蛋、衣架、硬幣都在她手裏“玩”———

72歲退休女教授玩“百寶箱”揭秘科學世界。

“壹個生雞蛋和壹個熟雞蛋同時掉進深海。他們會被壓扁還是壓碎?”“人造太陽1.2億攝氏度持續了101秒!這麽高的溫度,周圍的器件不會燒得沒有殘渣嗎?”.....有趣的話題,充滿了科學實驗。近日,壹位72歲的科普博主在短視頻平臺上走紅,至今已有百萬粉絲。

留著灰色短發,穿著標誌性背心,戴著壹副掛脖眼鏡,說話幹凈利落,這位被網友稱為“科學奶奶”的博主,就是同濟大學退休教授吳。

吳仁人在成為科普網之前,已經從事了16年的科普工作。從2018開始,她接觸了短視頻平臺,把科普搬到了網上。“腦洞大開”的道具,有趣的演示,生動的講解,讓她成為科普短視頻中的壹股清流。

“其實就像劉奶奶撞見大觀園壹樣。我是對科學界處處感到新鮮和好奇的吳奶奶。”吳做科普的初心,是用有趣的方式激發公眾對科學的興趣。她壹直認為物理很有趣,但是很多同學都被考試“嚇”到了。她希望她能做些什麽來帶來壹些改變。

宇宙射線是什麽樣子的?壹把掃帚讓妳秒懂。

短視頻中出現的吳仁仁,壹頭銀發,笑起來會露出兩顆虎牙。她的賬號名字叫“不要刷題”,意思直白:不刷題也能學好物理,探索科學世界的奧秘,享受科學思維的快樂。

混沌擺永動機,小模型斯特林發動機,牛頓擺...除了這些專業的實驗小玩意和小模型,吳奶奶“百寶箱”裏的“玩具”簡直五花八門——在她手裏,很多日常用品,無論是雞蛋、衣架還是硬幣,都可以變身為實驗設備,進行機電實驗。

宇宙射線在太空中是什麽樣子的?吳奶奶右手拿著竹笤帚,左手從笤帚柄劃到胡須末端。網友頓時明白了:它的軌跡就像壹把掃帚,從能量集中到逐漸減弱分散。

前不久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很多小朋友都很好奇。火箭是怎麽飛上天的?為此,吳仁仁專門拍攝了壹個視頻,通過吹氣球的方式,讓大家知道火箭飛行的速度來自於火箭燃燒的反作用力。然後利用液氮的向下噴射實驗,讓孩子直觀感受到突破第壹宇宙速度需要多少燃料。

除了結合當下熱點話題,對於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事物,吳仁人也經常用科學顛覆人們的認知。

物理很有趣。不要讓孩子在考試中“害怕”。

她之所以能這樣玩轉科普,很大程度上與吳的經歷有關——她從來到同濟大學物理實踐工作站開始,已經從事青少年科普工作16年。

退休前是同濟大學物理系教授、物理演示實驗室主任、教研室主任。2001年獲國家教學成果壹等獎,2005年獲上海市教學成果二等獎,也是《大學物理-21世紀網絡版系列教材》《工科大學物理網絡課程》等教材的第壹作者。

在教學過程中,吳發現許多學生“害怕”物理。即使是高校物理專業的學生,擅長做題卻並不真正熱愛物理。為什麽學生害怕物理?或許,怕難並不是物理真的難,而是不太懂;那麽,學生無知的根源是什麽?吳仁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寫下了腦海中的答案:也許,是因為對客觀世界缺乏好奇心。

在思考和解決這些教育問題時,吳仁仁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童年。當時她愛上科學似乎毫不費力,也很自然。吳的父親是新中國第壹代航天員。他平時的工作神秘而忙碌,經常只有在周日才能回家陪孩子。但正是這短短的幾個小時,開啟了吳對物理和科學的向往。

在父親的帶領下,她和弟弟壹起體驗生活,觀察和思考壹些日常的小問題。比如煮餃子的時候,餃子為什麽會浮起來?濕手帕粘在玻璃上,為什麽不掉下來?洗襪子時,是用肥皂水壹次性洗好,還是壹塊壹塊搓好?正是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在無形思維的啟發下,成為了吳日後取之不盡的“礦藏”,也讓她與物理結下了壹生的緣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後來,吳仁仁不僅和同濟大學的同事壹起籌建了物理探索實驗室,還得到了上海市科委和教委的支持,建立了同濟大學物理實踐工作站。這是上海第壹個對青少年開放的大學實驗室,吳仁是第壹任站長。她和學生誌願者組織策劃了壹系列有趣的物理活動,深受青少年的喜愛。

為了在視頻中出新,我經常和年輕人壹起“轉”。

吸引更多的孩子參與科學實驗,激發探究精神,這是激勵吳人堅持科普的動力之源。

然而,做好物理科普工作絕非易事。給孩子科普就更難了。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翻譯”復雜的物理原理和難懂的物理術語?這不僅需要深厚的物理知識儲備,還需要很強的語言表達和實驗演示能力。向年輕人“求教”後,吳仁仁接受了建議,闖入了短視頻平臺。

借助短視頻,神奇的實驗畫面可以更加生動的呈現出來,還可以加入特效、圖片、文字說明等素材,讓科學實驗看起來更加有趣。

然而,與在學校教室裏與學生面對面講課不同,吳仁需要在非常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快速、高效、生動、有趣地傳達內容。

她記得有個成年網友主動聯系她,詢問中學時困擾她多年的物理問題。重新點燃了很多人探索科學問題的好奇心,這讓“吳奶奶”由衷地高興。

吳說,他之所以把自己收藏的科普短視頻命名為“科普奶奶”,是因為他以前帶的學生,現在很多都有了自己的孩子,見到奶奶,總是追著奶奶跑。“後來大家紛紛效仿,給我起名叫‘科學奶奶’。”在擁有百萬粉絲的今天,她依然以科普為己任。她說:“只要我還有精力,我就會壹直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