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君主立憲制國家
泰王國(泰語:?,英文:the Kingdom of Thailand),俗稱泰國。東南亞的君主立憲制國家。泰國位於中南半島中部,西與緬甸和安達曼海接壤,東北與老撾接壤,東南與柬埔寨接壤,南與馬來西亞接壤。舊名暹羅,1949。5月11日,泰國人用自己的國號將“暹羅”改為“泰國”,意為“自由”。隨著自由經濟政策的實施,經濟在90年代迅速發展,成為“亞洲四小龍”之壹。是世界新興工業國和新興市場經濟體之壹。世界五大農產品出口國之壹。電子工業和其他制造業快速發展,產業結構變化明顯。汽車產業是支柱產業,是東南亞的汽車制造中心,也是東盟最大的汽車市場。泰國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旅遊勝地之壹。泰國是壹個佛教國家,大多數泰國人信仰四面佛。佛教徒占全國人口的90%以上。泰國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成員和創始成員,也是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亞歐會議和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2018 4月19日,阿裏巴巴與泰國簽署四項協議,計劃投資22億人民幣。
中文名
泰王國[1]
國家領導人
國王:拉瑪十世;總理:巴·宇瞻·歐查[2]
外國名字
泰王國
接觸面積
513,120平方公裏
縮寫
泰國
更多
歷史的發展
素可泰時期
泰國有著700多年的歷史文化,原名暹羅。
公元1238年建立素可泰王朝,開始形成相對統壹的國家。它經歷了素可泰王朝、大成王朝、吳立王朝和曼谷王朝。
泰國北部的素可泰是泰國歷史上第壹個獨立王朝素可泰王朝(公元1238-1356)的首都。素可泰在泰語中的意思是“快樂的黎明”,它原本只是柬埔寨吳哥管轄下的壹個城市。後來當地的泰國人起義,攻城掠地,在這裏建立了泰國的開國王朝。據史料記載,素可泰王朝時期泰國繁榮昌盛,疆域遠超現在的疆域。尤其是蘭幹興皇帝在位時,在暹羅開創了泰文和最早的宋加羅陶瓷業,開啟了泰國歷史的新紀元。〔4〕南宋末年,宰相陳被打敗,占領了城池。後來他背離暹羅,死在暹羅。
大成時期
元朝國家強大,決心向外發展。東南亞各國紛紛向元朝廷進貢,泰國也不例外。
1350年,吳彤國王在大城府建都,宣布脫離素可泰王國獨立,建立大城府王國,並很快吞並素可泰王國,在明朝被中國封為暹羅國王。1767年,緬軍攻陷大城,大城府國滅亡。[5]大成歷年417 * * *共33位君主。
明朝永樂元年,成祖送給暹羅壹枚王金銀的印信,暹羅國王也派使臣謝恩。
鄭和下西洋時,許多人留在了暹羅。明初,中國的海外活動非常頻繁。明朝成祖派遣鄭和率領船隊七下西洋。暹羅位於越南到馬來西亞的海上通道,是必經之地。當時已經有華商在東南亞生活。隨同鄭和下西洋的馬謖寫了壹本名為《嬴雅暹羅之勝》的書,書中描述了暹羅的形勢:“國在千裏之外,山外崎嶇,內陸潮濕。幾乎沒有貧瘠的土壤可供耕種,氣候也不對,不是冷就是熱。國王官邸的房子相當華麗整潔。人家的房子建得像樓房,卻用檳榔木拆得像竹樓,密密麻麻的鐘擺用藤條結得結結實實。鋪上藤竹席,竹子就躺在上面了。他打扮成國王,頭上包白布,上面不穿衣服,下面包手帕,腰用錦緞壓著。進進出出騎大象或者坐轎子。壹個人撐壹把金色手柄的傘,草葉做的,很好。王崇信教授佛教。有很多中國人是和尚和尼姑。佛教僧侶和尼姑穿的顏色和中國壹樣。也住寺廟,齋戒受戒。習俗是女人掌管壹切。如果國王和他的人民對買賣的重要性有任何討論,那是由他們的妻子決定的。”
自16世紀以來,先後被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等殖民主義者入侵。
大城市的君主從壹開始就接受了高棉文化的影響。他們不再像素可泰王朝的父輩那樣是仁慈、平易近人的君主,而是專制的皇帝,並采用神王的稱號。在這壹時期的前期,大城市的統治擴大到鄰近的泰國公國,並與鄰國發生沖突。17世紀,暹羅開始與西方國家建立外交和商業關系。
1767年,緬甸入侵,成功攻占大城。雖然緬甸人贏了,但他們對暹羅的統治並沒有持續多久。年輕的鄭新將軍和他的隨從沖破了緬甸人的包圍圈,逃到了尖泉。大城失陷七個月後,他和他的軍隊乘船回到首都,趕走了緬甸守軍,收復了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