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太原有哪些景點?

太原有哪些景點?

晉祠、龍山石窟、羅貫中故裏、天龍山景區、開化寺李連塔、童子寺燈塔、瓜山、絕維山景區、多福寺、大佛寺、竇大夫寺。

& gt& gt晉祠

位於金水源頭晉祠鎮玄翁山腳下,背靠水,坐西向東,山清水秀,古木參天,大殿雄偉,文物古跡與自然風光融為壹體,相得益彰。它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區。

晉祠是為了紀念西周時期晉國開國皇帝、周武王的次子虞書而修建的。它曾被稱為唐叔虞寺和王進寺,俗稱晉祠。晉祠在北魏時已有壹定規模。齊天寶時期(550-559年)也是“大建觀,穿塘”,晉服規模較前更盛;天童五年(569),改名為大黃沖寺。隋開帝年間(581-600)修建舍利塔。初唐,金詞改名;貞觀二十年(646),唐太宗李世民為《晉祠》題詞、作序。宋熙寧年間(1068-1077)至晉代,稱會元寺。明洪武四年(1371),改名晉祠。

在這些建築中,聖母院大廳、奉獻廳和魚橋飛梁被視為三大國寶。難老泉、宋代少女像與柏舟並稱晉祠“三絕”;晉祠碑刻、華嚴經右樓碑刻、百越山房磚刻並稱為三大碑刻。月樹《晉祠重修碑亭》,傅山書《晉源柏樹第壹章》,曹榮詩《晉祠十二行》為文章;書詩三絕。晉祠不僅是壹處名勝古跡,也是國內外著名的旅遊勝地。人說:“不去晉祠,白去太原。”

& gt& gt龍山石窟

位於太原市西南20公裏的龍山山頂,是中國罕見的道教石窟。發掘於元初,由全真教道士宋所建。龍山道教石窟有八個洞窟:徐晃、三清、茹茹、甄嬛、驅魔人、奇珍和兩個道觀。石雕風格古樸、凝練、莊重,服飾古樸、恬靜,褶皺分明,與佛教石窟大相徑庭。壹些壁龕的天花板上雕刻有蓮花和龍鳳圖案。有的龕兩側和前壁有元代碑刻,是研究道教和道教石窟發展史的珍貴資料。龍山石窟是中國最大的道教石窟。

& gt& gt羅貫中故裏

關中故裏,湖光山色。象牙寺、糊塗寺、項燕寺石窟、寶梵寺等景點猶如珍珠,閃耀著唐、宋、金、元、明、清不同時期的建築藝術風格。設備齊全的清泉湖度假村和三國演義城,帶給遊客新鮮舒適的現代生活享受。

羅貫中的老家在城關大北村。從這裏北行到東馬峪村北面的項燕山,有壹座全省唯壹的石結構金代建築——香嚴寺。寺在巖坡上,建於金明昌元年,清乾隆十七年重修,有東、中、西三座石佛寺。中殿和西殿是金代的獨創之作,頂部都貼有石條,以爭奪層疊成藻井,所以又叫無梁殿。象牙寺周邊必有明清時期修建的三清寺、五蓮洞、五龍洞、七星寺、關公寺、沃雲亭、會館等,沿山勢綿延,錯落有致。這裏是清遠名勝之壹的“西冷香巖”之地。如今山上古寺林立,山下葡萄園果園讓人流連忘返。

& gt& gt天龍山風景區

天龍山,原名房山,是呂梁山的壹支,海拔1700米。位於太原市西南36公裏處,距晉祠景區14公裏。它由壹條專用公路連接。天龍山峰巒秀麗,松柏掩映,氣候涼爽,溪水潺潺,泉水潺潺。早在東魏高歡修建頤和園,北齊高陽修建天龍寺,都是開鑿石窟。山以廟命名,廟以洞聞名。從此,天龍山聲名大噪。

天龍山景區包括晉祠鎮的五坡、南坪、窯頭三個自然村和柳子溝源頭的南山、北山(即天龍山)。山區的砂質頁巖呈現出獨特的地質地貌;山上山泉眾多,泉水充沛;這座山有很多樹,森林覆蓋率達到70%。山中鳥獸眾多,國家壹、二級保護動物有20多種。景區很美,山不高不直,安靜涼爽;樹小而密,千姿百態。古有“龍騰八景”,是著名的旅遊景點。今天,它是晉祠-天龍山風景區的壹部分,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龍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主體。

天龍寺周邊景點眾多:東有關帝廟、七松坪、鳳凰松、觀音塔;在西面,有北漢劉墓園、雙塔墓、普通塔和唐代高導大師塔。南部,柳子溝源頭有水景、石刻、千佛洞。在北部,妳可以爬石階穿過龍池淩澤的白龍寺到達高歡頤和園的夏亭,在那裏妳可以俯瞰“崇山環翠”、“丁奉獨”和“劉壹橫幅石”三大景觀。可以沿著“石洞棧道”欣賞著名的天龍山石窟。

天龍山有兩座山峰,東峰叫“仙巖山”,西峰叫“大佛山”。兩峰相對,別具風格。在兩峰南坡的山腰處開鑿了25個石窟,分別是東峰12石窟和西峰13石窟。除11石窟外,均坐北朝南。石窟排列有序,形狀大小不壹。雕像500多尊,有1144浮雕、藻井、人像等。它以精致、細膩、富有感情的特殊藝術而聞名,據說在中國十大石窟中排名第六。可惜後來被盜,至今仍有150多件作品流落海外。

縱觀天龍山景區,以石窟為代表的人文景觀聞名於世。其特點是技藝成熟、豐滿、訓練細致、情感表達、貼近勞動者生活氛圍、民族性和地方性強,素有“小而精”之稱,體現了天龍山雕塑藝術區別於其他石窟的獨特風格,故被譽為“天龍山風格”,是我國古代石窟雕塑藝術的壹顆璀璨明珠。

& gt& gt開化寺李連塔

山西省太原市西南17公裏蒙山腳下。該寺建於北齊天寶二年(公元551年),佛像雕刻在山崖上,規模宏大,猶如龍山童子寺。隋仁壽元年(601),修建大佛閣,改名凈明寺。唐高祖和高宗皇帝都去了碧湛裏,改名為華凱。北宋淳化元年(990年),修建了釋迦牟尼塔和如來塔兩座磚塔。有磚塔、磚券佛殿和幾座宋代鐵佛。這兩座磚砌的塔都是正方形的,它們的底座是相連的,所以它們被稱為李連塔。腰座之上是方塔,正面半圓門拱,火焰狀券面,藏草花瓣。塔檐交錯,塔頂剎雕精美,有亭臺、雕欄、波普爾坊、鬥拱,塔頂為八角檐、寶珠。外形美觀,雕刻精美,是唐代到宋代的過渡形式,既有唐代的古樸遺風,又有宋代的精細雕刻方法。

& gt& gt童子寺燃燒燈塔

在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0公裏的龍山上。該寺為北齊天寶七年(公元556年)李鴻禪師所建。相傳碧山藏著兩個童子,見山石如佛,便刻了佛像,故名童子廟。北齊的文宣帝高陽曾登寺俯瞰並州(今太原)的城市景觀。金天福元年(1117),該寺毀於大火,明嘉靖元年(1522)重建。寺前有壹座燒石塔,高4.12米,平面呈六角形。下腰基部約為總高度的壹半。塔身中空,內置燈室,三面有門,頂部有煙。這座塔比例適中,造型美觀。雖然經歷了1400多年的風雨,但依然如故,是中國已知最古老的石塔。

& gt& gt瓜山

是三晉著名的旅遊景點,集自然風光和千年古剎於壹體。早在唐代就以山形卦爻辭、參天松柏、雄偉廟宇、華嚴道場聞名於世。宋代著名畫家米芾將其列為三山五嶽之壹,稱之為“第壹山”。

清代,有人把“黃山之松、瓜山之柏、雲起之竹”列為中國樹木奇觀。瓜山古柏紮根於絕壁,姿態各異,如龍抓柏、牛頭柏、李連柏、武文柏等。,生動有趣。

天寧寺始建於唐代貞觀元年(627年)。它是瓜山最早也是最大的佛教寺廟。相傳中國華嚴宗始祖法順(又名杜順)曾在此山建寺,因太原時李夫婦捐資擴建,成為唐代華嚴宗大寺。明清時期,有聖母院、瓜山書院、朱功廟等。建有無數的大廳和亭臺樓閣,成為壹個宏偉的古建築群。

& gt& gt絕維山景區

位於該市西北24公裏處。山勢險峻,松柏遍地,山花爛漫,秋來紅葉滿。“上升的紅葉”是太原著名的風景之壹。山頂有多福寺和七級佛塔,寺內藏有寺廟壁畫和福墨。絕維山景區靠近市區,氣候宜人。這是壹個供遊客參觀和放松的地方。景區內各景點各具特色,道路四通八達。景區附近的海灘和名吃都有山西特色和風味,很吸引人。

& gt& gt多福寺

在大源市西北24公裏的絕味山頂。寺廟在山頂的壹個小山谷裏,慢慢的空地,在寺廟前蜿蜒而下,汩汩作響,充滿了古代寺廟的樂趣。該寺始建於唐貞元年間(公元786年),初名絕味寺,後更名為今日。李克用、李(後來的唐莊帝)父子來此拜佛燒香,寺內盛況空前。宋末毀於火,明洪武年間重建,後多次重修。現存的山門和鐘樓。大雄寶殿、文殊亭、藏經樓、東西多殿,殿內造像、壁畫均為明代遺跡。廟前的磚塔仍是宋代的原始結構。

& gt& gt大佛寺

也被稱為靜音寺。在山西省太原市西北20公裏的土塘村。坐北朝南,東臨汾水,古柏參天,綠樹成蔭。碑文記載,漢代,土山崩塌,墜入山洞。洞內土堆高達十尺,形似佛像,傳為山崩佛,是佛教凈土之因,故在此建寺。據考證,該寺始建於北齊,重建於金泰和五年(1205),明代又多次重修。豎帶下端現存石獅為晉代所雕,其余為明清遺物。寺廟分為兩部分:前院有天臺殿和東側殿,中間部分用吊花門隔開,後院有大雄殿、羅漢殿和地藏殿。寺廟的雕像是清代繪制的,它們已經失去了塑料風格。靜音寺和土塘佛的* * *居所剎,其實從那時候就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格局。寺旁古柏生長奇特,“土堂怪柏”也是太原壹景。

& gt& gt竇大夫廟

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西北20公裏的蘭村,汾河峽谷左側。山寺壁立,清溪潺潺,寺內古柏蒼翠,殿宇巍峨。晉國大夫竇恕,字念犢,封地太原,曾開渠興利,後人在此設祠祭拜。神社在兇石山下,所以又叫兇石神社。宋元豐八年六月,寺內被分水淹沒,隧道北移重建。歷代都有古跡留下。現存的門、亭、廳為元三年(1343)重修,部分仍保留宋金風格。另壹方面,中仙閣很大,後檐柱換成了正殿的明廊柱。結構簡潔嚴謹,在金元建築中並不多見。寺旁的清泉從猛石山的懸崖上噴湧而出,清澈見底,還有數不清的魚兒在遊動。因水溫低,故稱“冷泉”。與蒼柏古寺交相輝映,盡顯典雅。“猛石冷泉”是太原的景點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