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開國皇帝的陵墓,明陵的陵墓宮殿和神道布局開創了新的體系。朱元璋的陵址是精挑細選的,有嚴格的風水地勢,東有青龍,西有白虎(九華山西延至梁青山為白虎象),南有梅花山為朱雀象,寶成所倚珠穆朗瑪峰為玄武象。這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四象”,體現了中國自古以來“君權神授”、“取象於天”的陵墓建築思想。既要避開孫權墓,又要體現朱元璋天人合壹的思想。劉基壹生致力於設計壹個七星和北鬥七星。十三陵的布局是北鬥七星的形狀。具體來說,雄偉的金門與碑亭、王鑄、淩星門、金水橋、陵宮中門、賞殿、寶城等七大主體建築形成壹個北鬥七星。中國古代人特別崇拜北鬥,西漢司馬遷說北鬥“運於中央,統於四鄉。”在古墓中,“占星”圖也隨處可見,但朱元璋比以前的皇帝更有膽識。他把陵墓由方形改為圓形,把陵宮做成長方形,真正實現了他詩中所說的:“天為帳幕之毯,日月星辰伴我眠。”
朱元璋講究天庭風水,這也體現在他的皇城建築上。他把富貴山作為自己宮殿的“鎮山”。這座宮殿被稱為紫禁機械,其含義取自天象。“紫”字意為“天宮皇帝”。故宮的建築設計處處體現著“天人合壹”的理念。天上太尉墻南有三顆星,視為三門,稱為端門、左門、右門。為了與天象相對應,故宮前還有端門,午門東西兩側各設左右門。午門與奉天門之間有壹條金水河,象征著天宮中的銀河。考古發掘發現的明陵布局采用“北鬥七星”圖式,揭示了明陵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設計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