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簡介
《山海經》是壹部十八卷的古代地理史書,作者不詳。西漢時,劉欣校書,有三十四篇,合並為十八篇;《漢書·藝文誌》有十三篇。這本書十八卷,包括五嶽經和十三海經。有5370條名山大川,300多條河流和大澤,127種動物,95個外國。它有著豐富的地理、博物、故事、巫術和神話,自古以來被稱為壹部奇書,影響深遠。現代玄幻小說《鏡花緣》的大部分素材取自《山海經》。
《山海經》所描述的世界,似乎是壹個以《山海經》所在區域為中心的大陸,被南、西、北、東山四部經典所在的區域所包圍。大陸四面環海,四海之外也有大陸,也有偏遠之地。這反映了周秦時期的地理觀,是研究地理思想史的珍貴資料。
《山海經》壹直為人們所喜愛,從神仙術士郭璞,到文學旗手魯迅,大詩人陶淵明也寫過《讀山海經》(十三首),世代傳誦。聰明的人都很好奇,很有想象力。《山海經》是寫給聰明人看的。其中記載的空靈仙山、祥瑞猛獸,常被後人引用。例如,宋根據《山海經》中有關昆侖山西有玉山的傳說,寫了壹部名為《賞歌集》的詩集,也不無標榜。
《山海經》是中國文化中的壹部奇葩。這裏面有無數的謎團需要我們去探索,有些可能永遠無法解開。只是這樣,這本書才顯得特別神秘。讀《山海經》會激發我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山海經》有很多本。除了各種單行本,收到的叢書還有《道藏》、《四庫全書》、《格致叢書》、《二十二子》、《百子全書》、《四備件》、《隴西精舍叢書》等。現存最早的註釋是金代郭璞的《山海經註釋》。清代郝懿行吸收前人註釋,撰寫了《山海經註》十八卷,是丁倫的又壹卷,貢獻很大。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現代袁珂《山海經註》是壹部時有發明的集子。
《山海經》內容簡介
《山海經》是壹部記錄中國古代神話、地理、植物、動物、礦產、物產、巫術、宗教、醫藥、民俗、民族的書籍,反映的文化現象包羅萬象。除了保存了豐富的神話素材,還涉及到很多學術領域,如哲學、美學、宗教、歷史、地理、天文、氣象、醫學、動物、植物、礦物、民俗學、民族學、地質學、海洋學、心理學、人類學等。可以說汪洋是壹個遼闊的地方,它就像大海和太陽。在古代文化、科技、交通不發達的情況下,《山海經》其實是中國記載神話最多的古籍。
在兩大部分中,《山經》共五章,以四面八方的山川為重點,內容涵蓋古史、草木、鳥獸、神話、宗教等。
《海經》中的海外五經為壹組,主要記錄海外各國的奇特面貌;《海內經》共五章,主要記錄海中神奇之事;《野經》為壹組四篇,主要記載了許多與黃帝、女媧、大禹有關的重要神話材料,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海經典之上每個組的組織結構都有自己的開始和結束,貫穿前後,有壹個大綱,有壹個目的。除了地理方位,它還記錄了來自遙遠國家的人的外貌和風格。18《海內經》是對《山海經》地理情況的總結,概括了中國的地理區劃、山系、水系、開發區分布。作物生產;井的發明;樂器制作;民族遷徙;江河流域開發與中國大陸穩定發展的基本格局。
《山海經》這本書記錄了大約40個國家,550座山,300條水道,65,438+000多個歷史人物,400多個妖魔鬼怪。書上壹般會按照地域把這些事情壹壹記錄下來。記載的東西大多是從南方開始的(《野經》是從東方開始的,所以有學者認為南、西、北、東的方位順序和古代壹樣,所以《野經》是從東方開始的,這可能是後世的變化和調整)。關於《山海經》所涉及的地理範圍及相關事實,歷來眾說紛紜。許多學者認為它是壹次全國地理普查後的文獻記錄,其中有些是可以確定的,如黃河、渭河、華山等。,它們的地理位置大體上與現實相符。其實就算是五藏山經也不符合整體格局和實際山川。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能夠令人信服地將這些山川結合起來。但《五藏山經》中描寫的山川,有壹部分是存在的,尤其是《中山經》中的山。《五藏山經》(即《山經》)本來是以壹些真實的山川為藍本的,但是到了荒蕪的極地,我們就無能為力了,只能靠想象來虛構。
版本山海經
《山海經》的書名最早見於司馬遷《史記·大宛列傳》:“余本紀和《山海經》中的妖怪,我都不敢說什麽。”這說明司馬遷讀過《山海經》。在司馬遷之前,《山海經》的稱謂應該早就有了。在此之前,雖然沒有《山海經》這個書名,但是《山海經》的文獻應該早就有了。
有學者推測,秦始皇、呂不韋及其弟子、屈原應該都讀過《山海經》。原因是秦始皇出於對古籍的信任,信奉海外求仙;對於後兩者,陸的《春秋》中有許多《山海經》的內容,的《春秋》中有許多與《山海經》相同的內容,屈原的其他文章中也有與《山海經》相同的描寫。莊周可能讀過《山海經》,因為《莊子》中豐富的想象力應該得益於《山海經》中的“荒誕”內容。另壹方面,老聃應該讀過並整理過《山海經》。因為他長期擔任周代國家圖書館館長,完全有資格閱讀周代國家圖書館收藏的各種古籍文獻,包括周代及前代的地理文獻。需要指出的是,中國人對山川、物產、部落分布的考察,當然不是從《山海經》開始的。事實上,對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認識、觀察和記錄可以追溯到人類社會的早期。
以上是司馬遷之前《山海經》的情況,此後《山海經》的版本沿革基本都有記載。其中,西漢末年劉秀(劉欣)修訂的《山海經》版本已不能直接看到。現在能看到的最早版本的《山海經》是晉代學者郭璞的《山海經傳》。宋、明、清三代刻本,應該是劉鑫的版本。
東晉時小學學者郭璞對《山海經》進行了整理,並做了細致的註釋,對理解《山海經》原文有很大幫助。現存的《山海經》均出自郭璞的註釋。如果沒有郭璞的註釋,這部珍貴的古籍《山海經》將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而且郭璞版《山海經註》有註釋、褒贊、插圖,但郭本原圖早已失傳。更重要的版本是袁珂的《山海經校勘》,有65,438+050幅插圖,其中大部分是根據吳仁琛的《朱光論山海經》繪制的,其他山海經都有附圖。
後來,根據袁珂對《山海經》的校勘,比較重要的《山海經》版本及其研究專著有明代學者的《山海經補記》(楊慎)和《山海經釋義》(附圖,王重慶),清代學者的《山海經》(吳仁琛)和《山海經存》(附圖,王重慶)。
20世紀前80年,由於朝代更替、戰爭、日本法西斯侵華、體育等原因,中國大陸沒有出版《山海經》研究專著。據張步天《山海經導論》統計,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內出版的《山海經》專著有袁珂《山海經校勘》、《山海經校譯》、許仙芝《山海經探秘》、《山海經淺說》、尤權《中國古代文化新世界:龔玉海《山海經與世界文化之謎》、 、孫新繪《山海經》(附《山海經》註釋)、馬昌義《古代山海經圖說》(2007年後更新)、張步天《山海經概論》、《山海經釋義》。 此外,王善才著有《山海經與中國文化》壹書,五次山海經學術研討會分別出版了論文集。比如第壹屆全國山海經學術研討會(成都,1983)出了壹本書《山海經新探》(作者論文《山海經試註(選編)》也收錄其中。需要補充的是丁真宗(馬來西亞)《去除山海經古中國X檔案》(中州出版社)。
以上版本是學術性的(自然不包括通俗、獵奇、漫畫、神秘文化出現20多年後出版的笑話等非專業作品)。這些版本大多附有壹些圖紙,其主要來源是:以明清版《山海經》附圖為基礎,古代文獻、碑刻、畫像磚、器物畫(陶器、玉器、漆器、青銅器、瓷器、絲織品等。),以及巖畫、壁畫等載體上的古代人物、古代動物圖案,從中發現與《山海經》內容有關的古代圖畫。以及可以與明清《山海經》插圖相比較的古代圖片(不完全統計1000-2000幅不等),包括山東畫報出版社《古代山海經插圖》(馬昌義,2000年)和學苑出版社《全息山海經比較》(馬昌義,2003年8月)。2007年馬昌義《古代山海經插圖(增集版)》序言中提到,選取了16種圖片,包括清代仁臣的《山海經朱光》和日本歌廳版的《珍禽異獸圖集》。由於這些地圖基本上沒有地理信息,其功能僅限於《山海經》記載的人和動物的圖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