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泰山平陽人,漢代魯國高的後裔。年輕時是秀才,泰山太守薛涓任命他為杜佑。縣令與薛冕發生爭執,薛冕被直呼其名訓斥。高用劍斥責監軍說:“從前魯受辱,孔子和登階維護他的尊嚴;趙王被迫為秦王奏鄭,藺相如被迫為唐王擊秦。向朝臣直呼官名,在道德上是要受到懲罰的。那監工聽了,嚇得面如土色,薛冕連忙站起來攔住。"。後來,高辭去官職,在濟南避難。
建安十八年,太祖招其為丞相軍,後在歷城任侯文學,調任國相。當見到毛的死訊時,並不意味著悲痛。相反,他到處玩耍和打獵。高直言不諱、以大義為重的訓誡,對指導諸侯的法令很有幫助。黃初年,任堂陽被選為平遠王府,平遠王即位,為。任命高為隊長,為、大夫和。明帝剛剛即位,壹些大臣認為應該舉行盛大的宴會。高曰:“死後,虞舜與民有三年喪停養樂,殷即位後有三年默思,故崇高道德得以和諧興盛,普照天下。”明帝恭敬地接受了他的意見,不應該舉行盛大的宴會。升任陳留太。有壹個牧民,叫遊牧,已經七十多歲了,人品很高尚。高選他為曹太祖。皇帝很欣賞他這樣做,特地任命他為大夫,以示炫耀。又招高為常騎,賜山海關侯。
青龍年間,明帝大肆修建宮殿和建築,下西洋取長安之鐘。高《尚書》說:“過去,周景王不效法和的良好品德,不理會制定的王朝制度。他不僅賺了很多錢,還做了壹個大鐘。單穆公勸他,卻不聽。靈州鴿子沒有當面接受他的建議,最後陷入了迷茫,不知如何回歸。所以周朝的德政衰落了。優秀的歷史學家記錄了這壹點,並把它作為壹個永久的教訓。而現在的小人,喜歡通過講述秦漢之際的奢靡排場來擾亂皇帝的心,索要亡國的不法之物,使百姓勞民傷財,從而損害國家的道德政治。這不是實現禮樂和諧,維護神明之善的方法。”這壹天,皇帝在高和卞蘭的陪同下來到上層辦公。皇帝把高的論文交給卞蘭,要他反駁高,說:“國家的興亡在於治國之策。音樂起什麽作用?”?開悟不明顯是鐘的罪過嗎?高說:“禮樂是治國的重要基礎。所以蕭少的音樂打了九遍以後,鳳凰也被吸引來跳舞,雷鼓打了六遍,神仙也會來,這樣政治就穩定了,刑罰也就廢了。這是美的極致。新的頹廢音樂壹播放,商紂王就失去了生命。鐘鑄後,周景王走向衰落。國家生存的關鍵往往來自這裏。怎麽能說不是盛衰的原因呢?國王的行為必須被記錄下來。這是壹個古老的規則。他的所作所為違反了法律。他應該向後人展示什麽?明君樂於聽別人指出自己的缺點,所以有辦法諫;忠誠的朝臣願意盡力表現他的節操,所以對國王有很大的忠誠感。”皇帝稱贊他說得好。
高被提升為史忠,史忠也擔任塔裏克。當崇化殿發生火災時,皇帝給高寫了壹封信:“這是什麽災難?禮儀方面,有沒有向神靈祈福消災的方法?”高回答說:“災難是上帝用來顯示他的教誨和警告的所有方式。只有遵循禮儀和道德,才能戰勝災難。《易傳》曰:‘上不節儉,下不節制,火必焚其屋。’他還說,‘當壹個國王建造他的塔時,天火會造成災難。這樣,如果國王只知道裝飾宮殿,他不知道人民的財力已經耗盡,於是上帝以幹旱回應,大火從高高的宮殿裏燒了起來。上帝是明察秋毫的,所以他責備並警告陛下;陛下要多關註人性,回答天意。從前,太武遇到宮廷裏生長的桑樹和谷子,武丁遇到鼎邊叫囂的野雞。他們聽說災難後都很害怕,小心翼翼地修身養性。三年後,遠道而來的洋人前來祭奠,故稱中宗、高宗。這是上壹代可以借鑒的明顯例子。看之前的占蔔,火災是因為太虛宮大修引起的。不過現在皇宮之所以要改擴建,真的是因為宮女太多了。應該選擇並留下其中賢淑美麗的,按照周朝的制度,減少或免除其他剩余的宮女。這也是祖籍勸誡久負盛名的高宗的原因。高宗在信中問:“我聽說漢武帝時。白涼臺發生火災,卻修建宮殿遏制這場災難,是什麽原因?"高回答說:"聽說西京長安白涼臺失火後,外地奇才陳述對策,修建張健宮,遏制火災的不祥之兆;“這是怡悅法師的作為,不是聖賢的英明教導。”五行》說:“白良臺失火,後江充以巫術誣陷魏王危害漢武帝。根據“五行學說”,越南的巫師們提議建造張健宮,這並沒有阻止這場災難。子曰:‘災是警人賞人之舉,陰陽災之氣互相感應,以警君。因此,賢明的君王見禍自責,退隱修德,以求消災復常。是免除人民勞動的時候了。宮殿的大小,壹定要遵循節儉的原則,裏面足夠經受風雨,外面足夠鍛煉禮儀。把失火的地方清理幹凈,不敢再在這裏建宮殿,象征著吉祥的普普和嘉禾壹定會在這裏生長,以報答陛下對天的虔誠和尊敬。怎麽才能讓百姓又累又困,耗盡財源?這實在不是喚起吉祥感情,安撫遠方人的辦法。”皇帝隨後重修了重華殿,當時有九條龍出現在縣城,所以改名為九龍殿。小鵲的墓開始修建,喜鵲在上面築巢。皇帝問高這件事,高回答說:“詩經說喜鵲築巢,鴿子住在裏面”。現在宮殿建好了,墳墓也建好了,喜鵲在上面築巢,說明宮殿沒建好,喜鵲不能住在裏面。上帝的意思似乎是,如果宮殿不建,其他姓氏的人將統治它,這正是上帝所警告的。上帝的規則不是偏袒與妳親近的人,而是把祝福給予品德好的人,我們必須深加防範。忍不住仔細壹想。夏朝和商朝末期,他們是繼承祖業的君王。他們沒有畢恭畢敬地接受上帝的指示,只聽誹謗和誣陷他人,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而拋棄了美德,所以他們的滅亡非常快。太武和武丁,見大禍臨頭,心生恐懼,拜天降之兆,於是大怒,興之所至。現在,如果我們停止各種艱苦勞動,努力節儉以滿足需要,更加強調善政,遵循皇帝的指導方針,去除給整個國家帶來危害的事情,開始給廣大人民帶來好處的事情,那麽三王之後就可以有第四個,五帝之後就可以有第六個。只有商朝皇室才能轉災為喜嗎?我是陛下親近和信任的人。如果我能為皇帝增添幸福,穩定地保全國家,即使我自己化為塵土,家破人亡,也如我重生之年。怎麽能違背皇帝的意願怕遭災難,讓陛下聽不到什麽是合理的呢?”於是皇帝變了臉色,感到震驚。
今年,壹顆彗星出現在大恒星的方向。高對上疏說:
凡是遷都建城的皇帝,都要先確定天地之神,畢恭畢敬地供奉。要建宮殿,首先要建祠堂,然後是倉庫和馬廄,最後是房子住。目前,瓦丘、方澤、南北郊祀、唐明、社稷的神靈尚未確定,祠堂的規格也沒有按照禮儀,但他們居住的宮殿已經建成並裝飾壹新,無論是士人還是普通百姓都失業謀生。外面的人說,女仆的費用幾乎等於調兵打仗和軍政的費用。老百姓活不下去,都有怨憤。《尚書》說“神之視聽依民之視聽,神之賞罰依民之賞罰。”當人們唱頌歌的時候,上帝用五福鼓勵他們,人們抱怨和哀嘆,上帝用六根桿子阻止他們。這就意味著上帝的獎懲會順著人的話,遵從人的意願。所以在處理政務上,壹定要把安定民心放在第壹位,然後考察古代的教化,引申到各方,從古到今。這座低矮的宮殿是用未切割的橡木建造的,這也是唐堯、虞舜和大禹的皇家風格得以流傳下來的原因。用美玉建造陽臺宮殿,是夏貴和尚欣違天理的原因。現在的皇宮,的確違反了禮制法規,而且還重建了九龍廳,裝飾比過去更加華麗。天上慧星皎潔,開始出現在宮心,侵帝坐星,犯紫座罪。這是上帝愛陛下如子的標誌,所以顯示了教導和警告的跡象。從頭到尾,它作為皇帝位的象征出現在天空,懇切而莊嚴,我要讓陛下清醒過來。這是慈父的諄諄教誨。陛下應倡導孝子畏父的禮儀,先為天下作出表率,以明明白白地昭示後人,不應輕視怠慢,從而增加天怒。
當時軍政變化很多,刑法的運用也比較苛刻和苛刻。高對上疏說:
開帝王之功,傳皇位於後代,須待明君;幫助時代拯救世界,也需要等待有才能的人,因為他們什麽都能幹,從而讓壹切都幸福而穩定。移風易俗,提倡道德教化,使四境同風化,古望京附朝,教化之恩昌,各地百姓向往禮義,非壹般官員所能為。目前,負責官員在發生事情時必然會堅持刑法的規定,這不能基於常識。所以刑法的運用並不能制止犯罪,風俗腐敗,人心不古。要尊禮樂,在明堂按等級排列禮炮,建崇雍殿、明堂、靈臺和舉行射獵、養老等儀式的場所,建郊廟,尊儒生,起用不能隱居的人才,宣傳和展示各種制度,改歷法,改車馬顏色,提倡和藹可親的禮儀,提倡節儉樸素,然後準備禮物在泰山舉行悼念儀式,把功勞歸於天地之神。這大概是最好的治國之道,壹項不朽而崇高的事業。所以,九州之內,可以禮治。有什麽好擔心的?治標不治本,補救治國細節,就如同收拾爛攤子,不是治國之道。妳可以命令朝廷官員和博學的儒生制定和完善這些東西的制度,作為規範來遵循。
高也認為,改變歷法,改變車馬祭祀的顏色,區分不同的徽章和旗幟,使用不同的法器,是自古以來帝王聖化統治,改變民眾視聽的方式。所以,在記載立春三月時加上“王”的稱號,是為了表示天地人的“三制”歷法。於是他陳述並發揮舊的規章制度,要求改變。皇帝聽了他的建議,把青龍五年的三月改為荊楚元年夏夢的四月。據《紀》和《史》記載,殷時醜月為正月,服飾顏色崇尚黃色,祭祀的動物為白色。
高升任光祿勛。皇帝擴建宮殿,雕飾亭臺樓閣,在太行山上開鑿石英石,從谷城采集花紋石,在芳林園堆砌景陽山,在太極殿北建昭陽殿,鑄造黃龍鳳凰等奇高動物雕像,裝飾金庸、淩雲臺、淩霄闕。各種勞動頻繁發起,數萬人參與建設。官員級別以下的官員或者官員學生都不來貢獻,皇帝親自挖土驅趕。但是遼東不是來朝聖的。哀悼女王之死。大雨滂沱,冀州洪水泛濫,漂走了被淹民眾的財產。高諄諄規勸:“天地之大慈,是萬物之長;聖人之大寶,是寶座;靠什麽保衛王位?叫仁德;是什麽讓人們走到壹起?這叫財富。“在這種情況下,那麽士子和庶民就是國家的基礎;糧、布、絲是士人和百姓的命根子。谷物面料離不開自然,離不開人類的勞動。所以皇帝親自耕種鼓勵農民生產,皇後親自采桑養蠶做衣服。這是壹種表示她侍奉上帝的方式,告訴上帝回報她的仁慈。過去,在唐毅時代,世界正處於災難和厄運之中,洪水是可怕的。發槍控制不成功,於是選了大禹,砍山開道,時隔22年。災難的嚴重程度從來沒有超過這壹點,勞動服務從來沒有持續更長的時間,而堯舜只是坐在朝南。大禹分九州,各級官員的貢獻不同,君子小人不同,服飾也不同。現在並沒有當時形勢的緊迫性,只是四面八方的彜族人聽到這個消息,把它記錄在史書上,傳給後代,這也不是什麽好名聲。所以國家所有的人,都是從他們的身上和很遠的東西上取下來的,所以被稱為“可親的君子,就是人民的父母”。如今苦役、疾病、饑荒,很少有人耕種莊稼,饑餓災難接踵而至,沒有辦法消磨時光;應該同情他們,減輕他們的苦難。
我過去看過書,天象和人事沒有相互感應。所以古代的賢君,敬畏神的指示,遵循陰陽逆律,兢兢業業,謹小慎微,唯恐違背。然後治國興盛,德行與神明壹致。災難發生後,沒有壹個人帶著恐懼整頓政事,沒有延續慈悲,傳播給後代。歲末,無知荒淫的君主不尊重前朝美好的法度,不接受正直人直言不諱的勸告,隨意放縱自己的情感欲望,不在乎自然的變異和上帝的警告,很快都遭遇了災難,導致了王朝的顛覆。
天道已明,請再與人性討論。喜、怒、哀、樂、愛、恨六種情緒和仁、義、禮、智、信五種本性是大家共有的,愛好、欲望、忠信各占壹部分。當他們活躍的時候,他們在心裏互相爭鬥。欲望強,本質弱,就會毫無節制地放縱自己;如果妳不能控制妳的真誠,妳就會任性,沒有限制。人的欲望不是善就是美,美好美好事物的積累沒有人力是無法成功的,沒有衣食住行是無法成立的。如果情欲沒有限制,那麽人就無法承受這樣的辛苦,食物、布匹、絲綢都無法滿足這樣的要求。當辛勞和需求結合在壹起時,就會造成災難。所以如果妳不放棄妳的情欲,妳就不能供應妳想要的東西。仲尼說:“沒有長遠考慮的人肯定會招致眼前的憂慮。”從這個角度來說,禮義之制不僅僅是為了暫時,更是為了遠離災難,使國家治理興旺。
目前吳蜀之賊,已不僅僅是貧瘠之地的小路虎和聚集在城鎮的賊寇,而是占據險要的地形,利用江河阻隔,擁有士民,冒充帝王,欲與中原抗衡。現在如果有人來舉報,孫權和劉維都在踐行德治,也都在踐行清廉節儉的風尚,減少稅收,不做實物供人享受,行動上請教德才兼備的老人,遵循禮儀之規。陛下聽了,難道不覺得他們這樣做有戒心、害怕、恨嗎,以為這樣就很難最後消滅他們,為國家擔憂嗎?如果舉報者說吳、蜀兩大賊豪奢無度,對待士民加稅,下面的百姓就活不下去了,怨憤哀嘆壹天比壹天厲害。陛下聽了,不是勃然大怒,痛恨他們給我們無辜的百姓造成苦難,要盡快消滅他們嗎?其次,他不覺得慶幸他們又累又弱,攻擊他們並不難嗎?如果是這樣,那麽妳可以換個思路,考慮壹下自己,妳對事物的理解也就不遠了。
秦始皇不建道德基礎,去建阿房宮,不用擔心內部混亂,去建長城。他們在策劃這些事情的時候,也是想建立壹個世代傳承的基礎,讓自己的子子孫孫能夠長久擁有這個世界。他們怎麽會料到,有壹天壹個普通人大喊壹聲,世界會被顛覆?所以我認為,如果前代的國王知道自己的行為壹定會導致失敗,那麽他就不會這樣做。所以,亡國的君主以為自己不會滅亡,最後卻實現了滅亡;賢君以為自己要死了,最後卻沒有死。過去漢文帝被稱為賢明之君,親自奉行節儉,愛撫哺育百姓。但賈誼勸他,有壹件事全世界的人都可以為之哭泣,兩件事可以為之哭泣,三件事可以嘆息很久,就像被倒掛壹樣。更何況現在天下破敗,百姓沒有多少糧食,國家沒有壹年的儲備,外面有強大的敵人,軍隊在邊境上沒有掩護,國內建設方興未艾,郡縣動蕩不安。如果有敵人入侵的警報,那恐怕用三合板砌墻的人也不能放棄自己的生命去對敵。
而且將軍和官員的俸祿也逐漸削減,與過去相比只有過去的五分之壹;休假的斷了糧,斷了賞,不該交稅的現在要交壹半:也就是說,政府的收入增加了三倍,支出減少了三分之壹。但規劃成本往往不足,牛肉等小稅種相繼征收。另壹方面,據推斷,任何像這樣的新費用在其他地方肯定是有用的。除此之外,俸祿還給予糧食、布帛,這些都是國君用來照顧和養育官民,使他們能有生活。如果現在廢除,會奪走他們的生命。得到了又失去,是怨恨的根源。《李周》說,大政府掌管著通過征用獲得的九種財產,以供應九種用途的開支。收入有壹定的原則,支出有壹定的用途,支出充足互不幹擾。費用充足後,法定貢品的剩余部分將提供給國王享用。皇帝享有的財產必須經過財政部門的評估。現在朝廷裏和陛下坐在壹起治理天下的人,不是三官九臣,就是內閣裏的親信大臣。都是陛下的心腹,應該沒有什麽禁忌。如果妳不敢報富或減收,而只是服從命令跑去服役,唯恐保不住官位,那麽這只是壹個無能的朝臣,而不是正直的助手。以前李斯教導秦二世:“壹個君主不能放縱自己的感情,這叫讓世界成為束縛自己的枷鎖。”秦二世采納了他的話,於是秦國滅亡了,李斯被消滅了。所以司馬遷評價他不能只是訓誡,而是成為後人的教訓。
奏書送上來後,皇帝看了,對監和中書令說:“看高的這本奏書,嚇我壹跳!”
高病重,口述奏疏說:
曾子病了。孟走過去迎接他。曾子說:“當壹只鳥快死的時候,它的叫聲是悲傷的當壹個人快死的時候,他的話語是親切的。“我臥病在床,但病情只增不減,又常怕猝死,故不能表忠心。我真誠的心就像曾子。希望陛下稍微註意壹下!突然糾正過去的錯誤,在未來突然升起淵博的知識,讓神靈和世界和諧相處。不同地方的人都推崇仁義。鳳、龜、龍四種神靈都來獻寶了,天上北鬥七星的玉星閃閃發亮。那麽陛下就可以超越三王五帝,而不僅僅是繼承守位之法。
我常常擔心,君主們不想繼承堯、舜、商湯、的治國之道,而是效仿、、和的做法。他們不嘲笑最後失去的君主,但他們不走虞舜、於霞、商湯、周武王的正道。可悲!做這個,追求那個目標,顯然是不可能達到目的的,就像爬樹捉魚,開水制冰壹樣。探察夏商周天下歸,聖賢君臣壹任接著壹任。幾百年過去了,沒有壹寸土地不是他們的,所有的人都不是他們的臣子。諸侯國和平穩定,九州劃分得很整齊。蘆臺的黃金,巨橋的糧食,朝南還能稱帝,只是沒地方消費了。為什麽?然而,像夏、這樣的人,憑借他們的權力和智慧,可以用來拒諫和掩蓋他們的錯誤。他們崇尚阿諛奉承,建造宮殿和宮殿,喜愛淫蕩的音樂,喜歡舞女和小醜,制作頹廢的音樂,沈迷於水邊放蕩頹廢的音樂歌曲。上帝不能赦免他們的罪。回過頭來看,他們關註這個世界。祠堂的都城化為廢墟,被他的奴隸給毀了。把的頭掛在白旗上,把夏驅逐到明條而死。商湯國王和周武王都有天子的尊嚴。他們是非凡的人嗎?他們都是英明國王的後代。在六國時代,天下戰爭激烈。秦並吞六國後,不走先賢正道,於是修建阿房宮、長城自衛,在家自吹自擂,以武威恫嚇邊遠民族,震動天下,路上相遇只敢用眼神示意;我想,根基已經牢固流傳了幾百代,永遠閃耀著秦朝的光輝。我怎麽能料到,兩代傳承之後就滅亡了,國家就崩潰了呢?到了近代,漢孝武帝依靠漢文帝和漢景帝的加持,趕走了外面的蠻夷,在裏面修建了十幾年的宮殿。世界因怨恨而沸騰。於是他相信了越戰中巫師的話,怨恨上帝,轉移怒火,建造了張健宮,建造了千家萬戶。最後江充用巫術誣陷太子危害皇帝,導致大亂,以至於朝廷分崩離析,父子相殺。這場災難持續了幾代人。
我觀察到,在黃朝初年,天道出現了預兆。燕子窩裏長大了壹只奇怪的黑鳥,它的嘴、爪子和胸部都是紅色的。由此可見,魏王室將有大禍臨頭,要警惕朝廷中惡毒、狂妄、野心勃勃的官員。可以選擇諸侯,讓他們治理國家,掌管軍隊,分散到各地形成力量,控制安撫首都地區,輔助光大皇族。以前周朝皇室遷都東去,靠的是晉國和鄭國。漢代依靠朱和劉璋真正平定了魯之亂,這對於前代來說都是顯而易見的教訓。上帝不偏愛親近的人,只援助品德高尚的人。如果老百姓稱贊德行的政策,那麽上帝會讓他繼續仁慈的統治,並把它傳給後代。如果老百姓有怨氣,有哀嘆,上帝會選壹口井,交給有才能的人來治理。從這個角度來說,世界是屬於所有人的,而不僅僅是陛下的。我生病了,體力越來越弱。我準備坐車出發,回老家。如果我死了,我的靈魂會感受到,我會像當年為魏克抓秦將領的老人壹樣報答陛下。
皇帝寫了壹封信說:“王先生的清廉已趕上伯夷,氣節已超過,忠信無邪。”忠誠無私,壹場小病都消滅不了,為什麽還要退鄉?過去李記因德消疾而長壽;龔宇被治愈了,因為他保持了他的正直,而且他的病很重。王先生要勉強吃飯,專心保養自己。“高死後,他留下遺囑,操辦喪事節儉,並以當時普通的衣著下葬。當初太和年間,中國護軍姜吉說:“禪禮要依古制。”皇帝寫了壹封信說:“聽了姜姬的話,我大汗淋漓,跑了起來。“此事擱置多年,再議處理,遣高撰《關禪禮儀》。當皇帝聽說高死了,他嘆了口氣說:“上帝不想做我的事。高先生離開了我,死了。”的兒子高繼承了的爵位。
起初,在景王初年,皇帝擔心沒有人可以傳承他們的學業,因為蘇林、秦鏡等人都老了。於是聖旨說:“歷代聖賢去世後,其言論和教誨都記載在六經中。儒家六經中,禮為重,須臾不可棄。世界最後衰落的習俗,偏離了這個根源,由來已久。於是,閔指責不講學問,痛恨秦國殺害儒生。儒家思想已經被拋棄了,那麽風俗教育從何而起?現在有學問的學者和大學者都是老有所學的。誰能成為他們的接班人?當年傅盛年事漸高,漢文帝派晁錯繼承他的學業。《谷亮傳》缺少相稱的研究者,漢武帝宣帝派十郎官師從其師。目前選拔30名郎中官員分別學習《詩經》、《尚書》、《周易》、《春秋》、《周立》、《儀禮》、《李記》四大經典,繼光祿勛高、常林、博士之後,主管要為他們準備設考。夏侯勝曾說:‘士為不知儒家經典而憂。如果儒家經典是明確的,他們獲得高官厚祿和封號就像彎腰撿地上的泥土壹樣容易。如果現在讀書的人能探索出熟讀儒家經典的道理,那麽他們會意外地得到爵位、俸祿和榮譽。能不努力嗎?”幾年後,高、等人相繼去世,學經學的人都放棄了他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