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哪裏還保留著“壹夫多妻”的婚姻習俗
中國是壹個多民族的國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風俗習慣。由於歷史、地理、宗教、文化等諸多因素,我國西藏、雲南、廣西、貴州、新疆、四川等地的壹些少數民族至今仍保留著壹夫多妻的婚姻習俗,頑固地保留著與現代文明不協調、充滿原始女性文化的身影。作者現在舉幾個例子,試圖解開這壹古老的婚俗之謎。瀘沽湖和鮮水河:婚禮文化中僅存的兩個“孤島”是壹家人,男主有兩個老婆。眾所周知,無需贅述。成千上萬的紮巴人(藏族的壹個分支)生活在四川鮮水河大峽谷,距離雲南瀘沽湖數百公裏。它們分布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和雅江縣交界處的幾個山村。壹個村子人不多,年輕人就要翻山越嶺,去別的村子結婚。那裏有些年輕人15歲就開始結婚了。小夥子稱自己的女朋友為“嘎伊”。在62歲的卓瑪拉姆家,她的四個孩子有兩個父親,其中壹個是長女,另壹個屬於另外三個。他們當然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因為他們時不時會來看望自己的孩子;沒有人對此感到不舒服;女生習慣了“不斷的選擇”。他們的戀人夜裏悄悄來,天亮悄悄走。如果她不再喜歡這個男生,她隨時可以改變。“走婚最大的好處就是住在媽媽家,足不出戶。我們壹起勞動,種地,運輸,在山裏采蟲草。在我們大峽谷,只有大戶人家才能致富。”壹名叫白瑪澤仁的紮巴人說。壹夫多妻制:節約資源的最佳方式。滇藏線壹些藏族村落的婚俗很驚人——幾個兄弟娶壹個女人。兩姐妹同時嫁給了壹個男人。“我們家有好幾個兄弟都娶了女的。”當地村民葛榮丁朱說。家裏分工很明確:弟弟負責放牧,他負責耕地,妻子負責管理家務和內務。穩定的大家庭才能致富;他們有兩個孩子,兄弟倆從不考慮哪個孩子是誰的;離婚?他們從未聽說過這件事。48歲的白瑪朗措是四兄弟的妻子。她已經是八個孩子的母親了。她被問了壹個讓她有點尷尬的問題:四個兄弟,妳最愛誰?她說:我愛四個兄弟,不可能愛壹個不愛另壹個。那麽,四兄弟中誰最厲害呢?她的回答像外交官的回答壹樣老練:他們比對方更好。西藏的婚姻習俗:壹夫多妻制和壹妻多夫制在西藏,壹夫壹妻制家庭占絕對優勢。但是,也有壹些地方,壹夫多妻和壹妻多夫在我們眼裏是相當特殊的家庭。西藏的壹夫多妻制和壹妻多夫制歷史悠久,可以說是古代群婚習俗的遺存。在1951年前的舊西藏,有很多壹夫多妻制的貴族家庭,主要是政治和經濟原因,因為可以通過婚姻擴大勢力範圍,鞏固財產地位。壹般來說,這類家庭的妻子來自不同的土司或部落。也有壹些平民實行壹夫多妻制。這種家庭壹般是丈夫娶了妻子,然後和妻子、妹妹壹起生活,形成事實上的夫妻關系。在這種家庭中,姐妹和丈夫是平等的,沒有妻妾之分,也沒有貴賤之分。與壹夫多妻制相對應的,還有很多壹夫多妻制的家庭。這種家庭壹般是兄弟的老婆,少數是朋友的老婆。妻子原來是哥哥嫁的,後來和哥哥住在壹起。這種家庭和壹夫多妻制的家庭壹樣,也是被人們認可的,不會引起非議。壹夫多妻的婚姻習俗有著壹般人想象不到的和諧倫理。在外人看來,這種古老的婚俗對於當地人來說壹定是草率的,其實不然。其實,當地人的婚姻是純潔的,因為它消除了現代婚姻中的“原罪”——物質和利益;無論是在鮮水河還是瀘沽湖,各種血緣關系的大家庭都非常穩定,沒有公婆的單線(母系)家庭保證了分支世代繁衍。特殊的婚俗與當地特殊的地理、經濟、宗教和文化因素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