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說法是,勸服桂枝湯後,患者大汗淋漓,脈沈,也就是說癥狀還在,還是要用桂枝湯,用調理的方法。如果患者患有惡寒發熱如瘧疾,壹日兩次,或應采用發汗的方法,則應使用桂枝二黃湯。這是對二十五條論據的初步解釋。
服桂枝湯後,無汗,但脈寬。這就是桂枝湯太淡,桂枝湯的力度不夠,發不出來。力量還停留在胸部,達不到肌肉和肝臟表面,血管變大,血流速度加快。所以,這種情況下,桂枝湯繼續給。
患者繼續食用桂枝湯後,出現了瘧疾等癥狀,這意味著患者可能再次感到寒冷。我們知道桂枝湯證不會有忽冷忽熱的現象。我們開頭說過,桂枝湯是太陽病、頭痛發熱、惡風出汗的主要原因。所以桂枝湯證不是只因為出汗,風不好,頭痛發熱,有時忽冷忽熱的桂枝湯證。第二天就會回歸,只要出出汗,病就能解決。這時候就用桂枝二黃湯了。
桂枝二黃益湯這個方子是專門針對“汗”字的。這個“汗”很重要。腎為水,肝為木,心為火,肺為金。我們在治療腎水的時候,因為腎水可以壓制心火,所以要先治療心臟,再治療肺。肺金會產生腎水,腎臟的功能會慢慢恢復。
中醫有個概念,肝有病,必須先健脾,再治腎,肝功能才會恢復(見下圖)。
眾所周知,汗液是心臟的液體,我們可以從患者的汗液來判斷患者的心臟功能好不好。當患者出現腎臟問題時,無論是在鍛煉還是在非常炎熱的天氣,患者都不會出汗。從這個角度來看,患者的心臟功能還沒有恢復。
正常人都會出汗,但要看情況。不要輕易出汗。坐在那裏玩手機也是出汗,玩電腦也是出汗,睡覺也是出汗。這是不對的。那麽妳就是在力竭流汗或者盜汗。正常人只有在運動時和吃了很辣的食物後才會出汗。
當我們治療水腫患者時,心臟功能壹恢復,患者壹運動就會開始出汗。出汗後,病人會感到非常舒服。出汗越多,水腫消失得越快,尿也就越多。在我們中醫裏面,有壹個專門的術語叫“掀蓋子”。
前面說的桂枝麻黃半湯裏面的桂枝和麻黃壹起用,就是發汗的意思,後面還有壹個麻黃湯,是治療傷寒的方子。
桂枝二黃湯是指太陽服桂枝湯後,不出汗,脈沈而重,說明癥狀還在。如果他繼續喝桂枝湯,他仍然需要每隔壹天出汗來緩解,所以適合使用桂枝二麻黃湯。
病人有寒熱的時候,如果是寒熱,桂枝壹定比麻黃多。什麽冷熱,就是發燒壹小時,感冒二十分鐘或者半小時。這叫忽冷忽熱。當病人忽冷忽熱時,使用桂枝和麻黃的煎劑。桂枝和麻黃可以根據患者的冷熱相互調節。如何調整,這裏舉例說明。感冒30分鐘,桂枝11g,麻黃5g,如果患者熱壹小時,冷40分鐘,此時桂枝會減少,麻黃會增加,桂枝10g,麻黃6g,桂枝9g,麻黃7g,冷熱時間相同,桂枝。
所以如果熱壹小時,冷二十分鐘,桂枝量會增加,但麻黃量會減少,即桂枝13g,麻黃3g,冷十分鐘,熱壹小時,桂枝14g,麻黃2g。當然這裏的用量只是舉例,並不是實際用量,主要是希望能解釋的更清楚。也就是說,桂枝茯苓湯中的桂枝和麻黃是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加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