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遊的具體內涵
莊子的逍遙遊,指的是“遊無止境而不等待”,獨立於世俗之物,與自然化為壹體,不受任何約束地自由暢遊於世間。莊子這裏的“逍遙”,指的是人超越世俗觀念及其價值觀的限制而達到的最大的精神自由。“遊”不是指身體的遊,更重要的是精神的遊。身體上的束縛解除後,自然可以暢遊世界。要理解真正的逍遙遊,需要明白逍遙遊描述的是壹個經過深刻批判,進入“與道合壹”的高境界的動態過程。
從“等什麽”到“等什麽”的精神境界
莊子在《逍遙遊》中運用了許多寓言來表達逍遙遊的內涵,揭露了世俗的“應然”表現。首先,莊子指出,大船只能靠積水的深淺航行,大鵬只能靠“修風”翺翔,所以都是“等人”。再比如,莊子認為宋的思想還停留在“定內外,辯榮辱”的境界上,還沒有完全超越“定內外”之爭和“榮辱”之爭,而是在這種爭論中無動於衷,所以並不是真正的“等閑之輩”。莊子批判了世俗的等待,提出了追求等待的理想境界,也指出了從等待到等待的具體途徑。這就是:“至人無己”、“神無用”、“聖人無名”。這裏的“至尊之人”、“神人”、“聖人”,是莊子所倡導的“道”和理想人格的體現和結合。在莊子看來,只有達到“無我”、“無為”、“無名”的境界,才能擺脫壹切外來之物,體驗到真正的從“等”到“等”的無憂無慮的旅行。
“無用”的意思是“大有用處”
《逍遙遊》中,莊子在與惠子關於如何看待“大玄”、“大樹”之用的兩次對話中,闡述了自己對“無用”和“大用”的看法。惠子對莊子說:王維給我帶來了壹顆偉大的種子,我的樹長成了五塊石頭盛水漿,但它的堅固不能自舉。如果妳覺得沒用,沒地方放,或者太大了,我就為它沒用而扇它壹巴掌。《莊子》回以這個故事為靈感:宋人有壹種好藥,不為龜手所用,世人以為,二位客人聽說了,請買其配方為金。莊子對惠子說:“此子有五石。為什麽不擔心它會飄在江湖上,擔心它對妳來說太大了?那麽主人還是會有壹顆寬厚的心和壹個丈夫!"!莊子告訴惠子如何“巧用”這“五塊石”,並建議他可以把這個大葫蘆綁成腰船,用它在江湖上漂浮,這是壹種自由的“悠然”境界。可見莊子非常註重事物的內在使用價值。”無用”是事物的外在價值,“用”是事物的內在價值,無用才有可能大有用處。從無憂旅行的角度來看,人要註重內在的生命價值和自我價值,巧用“無用之用”來實現自我價值。
意識形態特征
莊子指出,“夫以天地之義,而抗六氣之辨,而遊無止境,則為惡!”智仁遊於天地之間,其精神與宇宙融為壹體,對自身無限開放,對內開放,對外連接他人和其他事物。達到這種狀態,物我之間的界限就可以消除,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就沒有了復雜的感覺。“遊於無窮,則為惡!”智仁是壹種自由的超越。他脫離了物質世界的禁錮,獲得了極大的解放,達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境界——心靈無限開放,與外部世界融為壹體。這樣,在任何情況下,妳都可以快樂自由。莊子對知仁的描寫體現了逍遙遊理想人格的某些特征。
首先,莊子逍遙遊的理想人格是本真的。在莊子的思想中,構成人生困境的生死、命運、悲喜,都是人的生命中的客觀存在。莊子理想人格所趨向的精神境界是擺脫這種人生困境,即擺脫各種精神幹擾,建立壹種平和寧靜的心理環境,這種心理環境是真實的、理性的。莊子通過對生死觀念的超越,使對死亡的恐懼和對生命的喜悅消失殆盡。他主張喜怒哀樂應順應自然。“如果是這樣,他的心將被遺忘,他的沈默將被容忍.....當情誌與四時相連,則物宜,而他不知其極。”同時,莊子實現了對世俗的超脫,確立了自己獨特的人生態度。“皎然為塵垢所惑,無為而樂。他是邪惡的,可以是世俗的禮物,是觀眾的耳目!”總之,莊子的理想人格認為,通過精神修養,可以克服對死亡的恐懼,超脫塵世,融化悲喜之情,從而形成壹個平和的心理環境,這在人的精神過程中是真實可行的。
其次,莊子逍遙遊的理想人格是理想的。莊子理想人格的本質是追求個體精神的絕對自由,因而具有理想性。“夫若以天地之義,抗六氣之辯,遊無止境,則為惡也!”這就是莊子所追求的絕對自由——“無憂無慮”,沒有等待,沒有疲勞,沒有痛苦。這是壹種理想的個體在主客觀之間沒有任何對立和矛盾的自由存在,是壹種所有感性存在都升華為“道依桐”,生活沒有負擔的心境。顯然,這種自由的理想——沒有生命的疲勞——不可能真實完整地存在於現實世界中,而只能以想象的形式在觀念世界中表現出來;這種“無憂無慮”的心境——壹切感性、情感理性、理性升華的形成,不是壹般的思考和認識過程,而是對萬物根源的壹種特殊的直觀認識。莊子所認識和追求的自由——“逍遙”是壹種模態的自由,莊子主要是從個人心境的角度去理解和描述自由,沒有負擔,也沒有逍遙的感覺。這種感覺只能以某種感性直觀的形式表現出來;這種心態只能是缺乏現實基礎的精神理想,過著孤獨的生活。“自由”在古代還離人們很遠。而莊子的無等無累無苦的絕對自由思想,則表明他發現了作為必然性具體形式的人生困境,提出了超脫的方法,描繪了壹種自由的心境或隋境,引領人們實現了自我覺醒和自我超越。
第三,莊子逍遙遊的理想人格是荒誕的。在莊子的理想人格中,還有壹種異於世俗的神奇表現,使莊子理想人格的精神境界有了某種神話般的幻想。《莊子》中理想人格的名稱很多,如“真人”、“至尊者”、“聖人”、“賢者”等。莊子的理想人格雖然名稱不同,但其精神境界所表達的內容是相同的,理想人格在飲食、日常生活、行為功能等方面有著極大的不同。比如:“拍過去的山,住著神仙,皮膚像冰雪,像處女;不吃五谷,吸風飲露;乘雲駕龍,遊四海外。“莊子理想人格的這些奇特性質顯示了他的超驗思想。這種思想的形成與當時社會生產力低下有關。生活資料的匱乏,以水和火為代表的兇猛自然災害的不可抗拒的侵襲,山河大海的阻隔,最後所有人都無法逃避的死亡,這些都是古代人在現實中無法戰勝的對象,只能通過神話中的幻想。莊子理想人格的神異表現,正是這種情感欲望的反映。第二,與莊子思想的文化背景有關。莊子是楚貴族的後代,與楚文化有很深的淵源。莊子思想的文學特征是浪漫的楚文化的反映,理想人格的神異表現是楚地巫術盛行和濃郁的神話鬼神論的烙印。第三,與莊子的人生哲學本身有關。莊子人生哲學所追求的絕對精神自由是壹種模態自由,是壹種理想的心境,由於缺乏具體的理論概念進行界定,難以得到更清晰的表達和深刻的揭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能借助超自然的神話意象來表達“道”的思想,描繪“逍遙”的精神境界。
實踐意義
莊子無憂無慮的人生觀批判世俗工具的價值,強調從宇宙的高度把握人的存在,使人的精神從現實中升華,自我中心被打破,避免在平庸和忙碌中迷失和異化。這對開闊人們的思想視野,拓寬人們的精神空間,使人們的思想認識和精神內涵上壹個新臺階,具有現實意義。
淡泊名利,寧靜致遠的價值觀
當今世界,科技飛速發展,生產力大大提高,物質財富日益豐富,物欲的誘惑充斥著人們生活的每壹個社會角落。以物質財富的多寡來論英雄、論成功,已經成為絕大多數人的內心知識。人被外在的物欲所控制,忘記了自己的自由意誌和精神價值,產生了所謂的“精神危機”。所以物質財富的增加不僅沒有帶來更多的快樂,反而讓人陷入了物欲的怪圈,永遠不知道如何滿足。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益成為社會生活的主導力量,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影響著人們的精神生活。人的物欲和功利主義日益膨脹,人被外在的物質世界所支配,忘記了自己,甚至出現了所謂的“文明危機”和“自然科學危機”。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新舊觀念相互碰撞,許多人“趨利避害,趨利避害”,必然導致不正常的人際關系,激烈的競爭造成人們心理失衡,利益傾向膨脹私欲,追求名利導致道德淪喪。如何坦然坦然面對名利,如何維護和促進社會的健康發展,是全人類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因此,莊子這種鄙薄名利的態度在現代是非常可取的,有利於幫助人們緩解因各種不利的現實而產生的煩躁、困惑甚至絕望,引導人們走出精神的泥潭。莊子在逍遙遊中尊崇自然、順從自然的人生哲學,體現了淡泊名利、寧靜致遠的價值觀。莊子在《逍遙遊》中提出“人無我,神人無用,聖人無名”。“無功”就是不計較名利,有生存的基本需求,沒有更多奢望。“無名”就是忘記榮辱得失,對人褒貶不壹。“無我”就是忘我,不顧生死,超越自我,物我兩忘。莊子認為,人如果能擺脫世間名利的束縛,不計較自己的得失,追求壹種超脫、淡泊的自然生活,就能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
在當今這個名利雙收的時代,莊子所追求的淡泊名利、寧靜致遠的價值觀具有重大的積極意義。他為那些朝朝暮暮、爭名奪利的人開辟了壹個比現實世界更美好的世界,引導人們從物欲橫流的現實社會中解放出來,尋求壹片可以快樂、和諧、自由的精神凈土。此外,人們可以從“快樂旅行”中理解許多不同的生活旨趣,以高於壹切的態度獲得心靈的淡然與寧靜,增強了人們對生活的信念和愉悅。
順其自然,實現真我存在的理念。
“道”是莊子哲學的基礎。莊子的逍遙遊體現了“道為壹”的境界,“天地與我共存,我與萬物為壹”。在莊子看來,世間萬物本質都是壹樣的,每個人的本質都是壹樣的。對高與低、對與錯、美與醜的評價,不過是人們對世俗的偏見,說明他們未能理解“道”的存在和自然之美。莊子在《逍遙遊》中對“無用”的把握,也說明他追求本真的自我,讓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然發展,實現自己人生的內在價值。這種思想對現代有很大的啟示。同時,在當今社會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情況下,人們往往為了生存而蒙蔽自己,戴上虛假的面具。莊子的生存觀告訴人們,人要堅守自己的內在本性而不是隨波逐流,擁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自然心態,摒棄世間的是非,順其自然,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逍遙遊所達到的“道合而為壹”的境界,不僅告訴人們要保持自然,而且啟發了現代人類所倡導的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莊子認為天地萬物是壹個整體,即“道”與“道法自然”,天地與我為壹。因此,我們必須順應自然,尊重自然,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在寧靜和諧的客觀環境中體驗到純真自由的精神境界。
內心無憂無慮,精神獨立的人生觀。
國內外自由壹直是人類壹切活動的精神核心。莊子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第壹個把自由放在現實之上,以豪放不羈的姿態追求絕對自由的人。千百年來,莊子追求自由的獨特理論深刻影響了後世的思維方式和人生態度,為人們開辟了壹條自由之路。如今,競爭激烈的社會給人類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泛濫,人迷失了方向,進入了迷離狀態。所以,每個人都需要壹種自救的方法來走出自己的生存困境。莊子“心無憂”的生活境界,給人們帶來了壹盞明燈,告訴人們要培養壹種獨立的、對事物不厭倦的性格,要用“心中齋戒”、“坐位”的方式來表達道。人存在於社會中,受社會制約,可能很難在身體和肉體上得到自由和解脫,但在精神領域,人可以自己構建壹個自由的空間,抵禦外界利益的誘惑,從而體驗壹次無憂無慮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