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想象的幫助下,主角在第四、第五節中平復了痛苦,但最後兩節對應的是開頭,又回到了這種痛苦。現實總是代表著挫敗感,而想象給了詩人快樂,但無論被引向哪個方向,作者總是在反思,反思總是在迷茫中。
在這種流動的生命狀態轉換中,夜鶯的歌聲不僅表現了生命的理想和美好,而且具有更豐富的探索生命意義的內涵。?
《夜鶯頌》是英國詩人約翰·濟慈的壹首詩。全詩有八節。開始寫詩的人自己聽鸚哥,處於壹種瑰麗的幻想境界。然後他寫他喝了酒,他的詩充滿熱情。帶著詩意的遐想,他隨著夜鶯漸行漸遠,他在深夜沈醉,芬芳撲面。詩人陶然快樂而輕松,他願意離開這個世界。
每個人都會死去,但夜鶯的歌聲永不消逝。想到這壹點,夢就結束了,回到了現實。在濟慈看來,他所生活的社會是庸俗的、虛偽的、骯臟的,而永恒的自然是美好的、清新的、可愛的。因此,對醜的鞭撻和對美的追求構成了他抒情詩的基調。
評論家認為,詩人用夜鶯的歌聲象征著大自然中永恒的歡樂,與現實世界中短暫的生命和短暫的美好時光形成對比。詩人把主觀感受滲透到具體的畫面中,以情寫景,以景傳情。意境獨特新穎,不落俗套。整篇文章以精彩的想象為主導,寫得自然流暢。此外,這首詩也是浪漫主義抒情詩的代表作。
作者簡介:約翰·濟慈(1795—1821)是英國詩人。出身貧寒。我學醫,做過醫生助理。有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痛恨資產階級社會;我向往古希臘文化,幻想在“美的永恒世界”中尋找慰藉。
他的壹些作品中也涉及社會和政治問題,如十四行詩《去考驗蘇斯科》和《寫在李·亨特出獄的那壹天》。他的詩很美,比如《夜鶯頌》、《秋頌》、《古希臘甕頌》。他還以希臘神話為題材寫了長詩《恩底彌翁》和《赫皮阿龍》。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夜鶯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