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址原是河灣平地上凸起的壹個大土堆,相傳是五代楚王馬殷及其家族的墓,故名“馬王堆”。壹個土堆從東向西突出,兩個土堆相距20多米。頂部平坦,底部相連,形似馬鞍,所以有人稱之為“鞍樁”。
挖掘
馬王堆漢墓兩千多年來從未被盜,保存完好。因此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別是壹號墓出土的兩千年不腐的神奇女屍和三號墓出土的大量帛書文獻,為西漢初年的歷史研究提供了翔實的資料,震驚世界。壹號墓出土時是用白膏封死的,所以2000年後女屍依然保存完好。發現時有氣體噴出,燃燒,但由於氣體收集不及時,不知道具體成分,成了千年女屍濕屍還保存完好的謎團。
女屍
首次發掘的壹號墓出土了壹具保存完好的女屍。據考證,是李滄之妻辛追,五十歲左右。她出土時,軟組織有彈性,關節可以活動,血管清晰可見。她是世界考古史上從未見過的濕屍。從此,她把這種古屍命名為馬王堆屍。經湖南醫學院專家解剖後,屍體保存在湖南省博物館,該博物館長期向遊客開放,吸引了數千萬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漆
大量的隨葬漆器,如杯、盤、妝盒等。、壹號墓出土。杯盤內底刻有“邢俊石”和“邢俊酒”字樣,外觀光亮如新,顯示了漢初漆器制造業的精粹。有學者認為,這些漆器應該是當時四川生產的。
絲綢繪畫
壹號墓中的棺材上覆蓋著壹幅精美的T形絲綢畫。畫面的上、中、下三部分分別表現了天上、地上、地下的情景,體現了漢初的神仙方術思想。學者認為這幅畫的作用是引導死者上天堂。
馬王堆帛書
三號墓出土了大量帛書,包括《易經》、《老子》、戰國書信、漢初養生方子等學術和占星文獻,其中《易經》、《老子》與今書有較大差異,在未正式定稿前,被認為是流傳較廣的抄本之壹。大量的占星文獻有助於理解漢初的占蔔和占星術。帛書的字體接近韓立,但很獨特,被書界稱為“馬王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