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中國壹種古老的文字,主要指中國商代晚期王室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它是我們能看到的最早的成熟漢字,也是中國和東亞地區已知的最早的系統商代文字載體。它是由王首先發現的。
甲骨文圖案對稱穩定,具有書法三要素,即書寫、書寫、構圖。2017,165438+10月24日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文本特征:
甲骨文是刻在或寫在龜甲和動物骨頭上的文字。在河南安陽小屯村出土,因為這裏曾是商代晚期商王盤庚到帝辛的都城,史稱“殷”。商朝滅國,成了壹片廢墟,後人將其命名為“殷墟”。因此,甲骨文也被稱為“殷墟”。其內容絕大部分是皇家占蔔之言,故又稱“甲骨文”或“甄蔔”。這種字跡基本上是由契刻的,也被稱為“文琪”或“殷琦”。
甲骨文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它不僅是研究漢字起源最早、最系統的資料,也是研究甲骨文書法的重要財富。從書法的角度來看,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書法的三個基本要素,即用筆、造字和構圖。
從甲骨上的文字來看,它們已經具備了中國書法的三要素,即書寫、書寫和構圖。他的筆法線條工整而細,直而粗,筆畫多折,對後世篆刻的筆刀產生了影響。從結構字體來看,字符不僅有變化,雖然大小不壹,但相對均衡對稱,也呈現出穩定的格局。
因此,從構圖的角度來看,雖然受到骨屑大小和形狀的影響,但仍然表現出文字的雕刻技巧和藝術特色。“甲骨文書法”在壹些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中開始流行,證明了它的魅力。
從用筆來看,甲骨文是用刀刻在堅硬的龜甲或獸骨上的,所以他刻的時候用的是直線,曲線也是用短直線刻出來的。筆畫粗細也均勻;因為刀是直提直收的,所以大部分線條中間略粗,兩端略細,細而結實,直而流暢,立體感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