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中國文化中存在嚴重的地域歧視觀念?
地域歧視不是“中國特色”,而是全世界人民的“遺產”。在歐洲,德國人被嘲笑缺乏幽默,法國人被嘲笑投降。在美國,新澤西享受的待遇超過了中國的河南。在廣受歡迎的漫畫《南方公園》中,甚至有壹集主角邀請本·拉登撞上了乘飛機“入侵”南方公園的新澤西人。不同地區的發展水平和文化背景不同,不同地區的人給別人的印象也不同。除了因為事實上的落後而被歧視,“愛鄉土”的情感作用也很重要。羅素曾在《如何避免愚蠢的知識》中說過:無論我們在世界上屬於哪個國家,我們總是認為自己的民族優於其他所有民族。我們調整自己的價值標準,是為了證明我們民族的長處是真正重要的長處,而它的短處相對來說是微不足道的。地域歧視也差不多。我國的地域歧視在兩千年前就存在了,當時受歧視最多的是宋國,地理位置在河南,是今天地域打擊的主要對象。宋人是商人的後代。商朝雖然歷史上五次遷都,但只有壹次首都不在河南。商為周所滅,周封商後裔為宋國,即今河南商丘。古時候有句話叫“夏,殷尚貴,周”。殷商文化是鬼神文化,流傳下來很多相信占蔔的甲骨文。但從周文樺到後來的儒家文化,都講究禮樂,主張“敬鬼神”,搞“祭祀”,而不搞“封建迷信”。信鬼神受制於“磚”,李商隱曾在詩中拍過漢文帝的“磚”:“宣傳室求聖賢訪臣,賈更語無倫次。可憐子夜空前座,莫問人問鬼神。”宋繼承了商被鄙視的鬼文化,又不幸繼承了商“無情”的惡名,不可能不成為“惡搞”的對象。等兔、疑鄰、挖井、壯苗等成語,都是“黑”宋人。然而,雖然成語“欺騙”也與宋國有關系,但沒有人喜歡說“宋國有許多騙子”。春秋戰國時期,黑榜第二名應該是楚——中心就是現在的湖北。中國在古代的起源是在中原,而楚國本來就是壹片偏僻的不毛之地。周朝時是封爵的,楚王只是子爵。楚文明發展水平原始落後,不被中原各國視為華夏正統,而是視為蠻夷。楚越統稱為“滿靜”。楚人也常被當作嘲笑的對象。在魯的《春秋》中,有這樣壹個“黑”楚笑話,叫做“刻舟求劍”:楚人有涉河之人,其劍從船上墜入水中,曰:“吾劍由此墜之。”船停在了目的地,楚國人從刻記號的地方跳到水裏去找劍。船行了,劍不行。如果妳要壹把劍,不是很迷惑嗎?不過後來有人說其實叫“雲標記”,可惜沒有申請專利。《段子》中以楚人為主角的成語還有很多:晏子使楚,畫蛇添足,趾高氣揚,離開主為龍,以子之矛攻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