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壹最初叫“大年初壹”,“元”的本義是“頭”,後引申為“開始”。這壹天是壹年中的第壹天,是春天的第壹天,也是正月初壹,所以被稱為“三元節”。初壹早上,人們要先放鞭炮,這叫“開鞭炮”。鞭炮聲過後,滿地都是碎紅色,這被稱為“滿堂紅”人們早早起床,打扮整齊,出門走親訪友,互相拜年,祝福新年。
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他們健康長壽。長輩可以把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發給晚輩。都說壓歲錢可以鎮邪,因為“歲”和“歲”諧音,晚輩拿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安度過第壹年。正月初壹不能用掃帚,否則會掃運破財,招來“掃帚星”,造成黴運。如果壹定要掃地,壹定要從外往裏掃。
2、正月初二
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回娘家,丈夫也會跟去,所以俗稱“迎夫日”。在這壹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帶壹些禮物和紅包給孩子,並在娘家吃午飯,但必須在晚飯前回到婆家,這就是所謂的“正月滿”。以前壹家人也會選擇這壹天拍全家福。
北方也會在正月初二祭祀財神。無論是經營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活動祭拜財神。以前老北京的大商家都會在這壹天舉行大型祭祀活動,祭品也會用“五祭”,即全豬、全羊、全雞、全鴨、紅活鯉等,希望今年能發大財。
3、正月初三
在全國大部分地區,“回娘家”的時間壹般安排在正月初二,但在山東等地,只有第三天才是“回娘家”。北方壹些地區把初三稱為“掃把日”。因為在這壹天,妳可以在大年初壹、初二清理垃圾,拿起掃帚打掃房間,打掃的時候從外往裏掃,有聚財的意思。
南方地區,大年三十早上要貼“紅嘴”(禁嘴),被認為容易吵架,不適合拜年。所謂“紅嘴”,通常是用壹張長約七八寸、寬壹寸的紅色紙條,上面寫著壹些關於安全出入的吉祥話,貼在前後門的上方,另壹張放在垃圾上,把垃圾挑出來扔出去。
4、正月初四
按照傳統習俗,正月初四是神仙下凡的日子,有“早送神,晚接神”的說法。壹大早送神不晚,下午收。所以第四天下午,家家戶戶都要準備好三畜、水果、餐桌等供品,焚香點燭燒金衣。
5、正月初五
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破五”,要“驅除五貧”,包括“智貧、學貧、文貧、命貧、友貧”。人們天壹亮就起床,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是從裏到外放的,壹放就走到門外,說是要把所有不吉利的東西都吹出來。
這壹天,民間流行的飲食習俗是吃餃子,俗稱“擠小人嘴”。這壹天,天津家家戶戶都要吃餃子,案板要叮當作響,讓鄰居聽到,以示在剁“小人”。
這壹天也是傳說中財神的生日,也是迎接財神的吉日。上海有舊歷年搶路頭的習俗。正月初四晚上,備好祭品、糕點、香燭等物,敲鑼打鼓焚香祭拜,誠心敬財神。為了爭奪市場,初四前叫“搶路頭”,也叫“接財神”。
6、正月初六
正月初六被稱為“馬日”,在這壹天“送窮”是中國古代非常有特色的民俗。在北京地區,家裏的女人偶爾會把節日裏積攢的垃圾扔出去,門上掛的紙條也可以摘下來同時扔出去。這壹天最受歡迎的男孩是年滿12的男孩,12是6的兩倍,可稱為“六六順”。
這壹天也是商店開門的日子,會燃放鞭炮,不亞於除夕的情況。舊時,老板和店員會在這壹天猛烈地搖動算盤,用天平敲打秤盤,使店鋪發出聲音,意為“響亮、興旺”;門板上也要貼上“開市大吉,萬事如意”的紅對聯,以示吉祥。
7、正月初七
農歷七月初七是“人節”,也就是人的生日。據詹舒說,從初壹開始,上帝創世的順序是“壹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是“人日”。
在這壹天,香港人喜歡吃第壹碗粥。所謂參考,就是希望成為高中的尖子生。每個人每天都應該受到尊重。就連政府也不能在這壹天處決罪犯,父母也不能在這壹天給孩子上壹課。
南方壹些地區在“人月節”有“釣生魚”的習俗。釣生魚的時候,很多人經常圍著壹家飯店,把魚、食材、醬料倒進大盤子裏。大家站起來,揮動筷子,拖著魚,不停地喊:“釣,釣!發吧,發吧!”而且要越來越高才能壹步壹步的展現自己的提升。
8、正月初八
相傳正月初八是小米的生日。如果這壹天天氣晴朗,今年水稻會大豐收,如果天氣多雲,那就對不起這壹年了。農歷八月初八也被稱為順興節。據說天上的星星在星星的下界是最完整的,制作小燈籠焚燒祭祀,稱之為順興,也稱“獻星”、“受星”。
長輩也要告訴子孫“壹寸光陰壹寸金”,保持“慎獨”的重要性,因為“星星無時無刻不在註視著每個人的壹舉壹動。
9、正月初九
人們認為正月初九是玉帝的生日,稱為“玉帝生日”、“天壽”,又稱“天日”。這壹天,道觀會舉行盛大的祝壽儀式,誦經拜佛。這壹天,家家戶戶都要望天跪拜,舉行最隆重的儀式。
這壹天,人是善良的,不得罪神靈。民間祭天儀式從第九天淩晨開始,壹直持續到天亮。在這壹天的前夕,全家人必須齋戒、沐浴,並在莊嚴的敬畏中舉行禮拜。
10,正月初十
相傳正月初十是石節,是石神的生日,稱為“石磨日”、“十子日”、“石不死”。這壹天不允許搬動石頭和碾、磨、臼等石制工具,否則會傷害莊稼。這壹天也禁止用石頭開山建房,並有中午向石頭燒香、獻煎餅的習俗。
11,正月十壹
正月十壹,祭子姑。相傳在中國西南地區,尤其是湘西地區,被壓迫的婦女都把她視為弱女子的保護神,她們經常在家拜神,進行占蔔。正月十壹也是“女婿節”,是嶽父宴請女婿的日子。
第九天慶祝“神的生日”剩下的食物很多,除了第十天吃壹天,所以新娘家不用再花錢,就用這些剩下的食物招待女婿和女兒。民謠叫“請妳問女婿”。
12,正月十二:燈棚,火祭,鼠節,餃子,“丁典”日。
這壹天,漢族民間活動有藏剪刀、收舊鞋、擠老鼠嘴、搭燈棚等。在石家莊南部的壹些地區,漢族還保留著正月十二烤柏樹火的習俗。
北京的習俗包括打空竹(和諧的聲音)、搖風車(歡樂的聲音)、敲鑼打鼓(和平的聲音)和其他娛樂活動。人們還可以走親訪友,壹起旅行,制作燈籠和排練花會...
13,正月十三:燈臺生日,滾龍燈,紮燈籠,吃湯圓,祭關公,做“聖蟲”,祭海,放海燈。
漢族的習俗是從正月十三開始,正月十八熄燈。有句話叫“十三四個神看燈,十五六個人看燈,十七八個鬼看燈”。
14,正月十四:喝亮眼湯,試燈籠,吃爛湯,拜近水女神,吃麥流,吃“辣湯”,伏羲過生日,守財神,偷綠花,走大橋,蔔子谷,蔔劉樺。
農歷正月十四是農歷正月十四。作為中國傳統的農歷節日之壹,漢族民間在這壹天的活動包括喝亮眼湯、試燈籠、吃壞湯、拜水邊女神等。這壹天,2008年基本過去了,接下來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元宵節過後,2008年就告壹段落了。
15,正月十五:元宵節,元宵,吃元宵,表演社火,走百病,偷菜,持十二生肖,祈福娃娃,拜老年,打燈籠,聽香,燒旺火,解燈籠上的謎語,搶燈籠和皮毛。